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人的作文 > 正文

第10课时,技巧、效果、意境|唯美意境图片 清新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想一想:我本节课应抓住哪些要点?    1. 正确诵读诗歌,读出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2. 了解诗歌主要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3. 体会诗歌意境,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1. (2011?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 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1?四川省德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 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11?江西省南昌市)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本课时侧重于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方面的训练。一般来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诗歌具有想象丰富、语言精练、讲究押韵与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具体考试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从关键词语上着手,把握动词、色彩词语的含义与作用,品味词语的妙处。
   2. 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写诗歌展现的画面。
   3.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4. 从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等)着手,分析其作用。
   5. 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着手,分析其作用。
   6. 从作者的风格(浪漫与现实、婉约与豪放)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着手,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7. 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着手,体会诗歌的节奏美与音韵美。
   本课时的知能点属于诗词鉴赏的难点,考试中普遍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古诗词常识欠缺,特别是涉及古诗词手法分析、语言特点、语言风格、文章结构等方面的专用名词术语,知之甚少,无法准确地使用诗歌鉴赏的术语来提炼概说其精妙;另一方面源于鉴赏能力不强,想象力不够丰富,对于要求创造性地描写画面类的题型,答题时往往缺乏形象的勾勒,流于干瘪的字词翻译,缺少美感。
   要想掌握解答古诗词鉴赏题的表达技巧,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抒情方式。
   诗歌往往都要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情感的处理上,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常表现为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借景抒情是抒情诗中最常见的一种,我们要准确判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是触景生情呢,还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借事抒情,则主要表现为运用典故,抒发作者的情感。比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个典故,说明自己遭贬时间之久,抒发了回归后对世事变迁的怅惘心情。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描写方法。
   古诗词往往借助形象来表达感情,而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描写的方式加以展现的,所以作为古诗词运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描写,将是考试的重点所在。
   我们要理清几种关系: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关系;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动与静之间的关系;点与面之间的关系;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之间的关系;等等。比如江西省南昌市的诗歌鉴赏第(1)题,考查的就是虚实之间的关系,诗歌尾句化虚为实,描摹乡愁的浓重。再比如,常建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及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均使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环境的幽静。
   准确把握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比较常见。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增添了诗歌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又为古诗词平添了一份深远的意境,积蓄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比如李煜的《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以丝的千头万绪来比喻离愁的纷繁难解,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寄托了作者的亡国哀思。又如李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白发如此之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几组能代表萧条秋色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这一系列景物的铺排,渲染了悲凉凄冷的氛围,为“断肠人”作铺垫,烘托出游子思乡的愁苦心情。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基本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渲染铺垫、伏笔照应等等。正因为这些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诗歌凝练的语言才绽放出特有的光辉。
   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言简与意丰之间得以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想象。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一次实写,写出今夜的愁;一次虚写,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诗人想象的未来之乐,自然反衬出今夜之苦;而今夜之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现实与想象的交融中,我们领悟出诗人对妻子热切的思念。
   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失去力量”。运用象征,可以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可以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使诗歌更含蓄,意境更深远。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诗人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表现自己不与争宠献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此外,对比衬托的运用可以凸显诗歌的主体对象;渲染铺垫中可以创设诗歌的情境;重章复唱中可以增添诗歌的节奏韵律……这些手法的运用无不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抒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杨花”这一意象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__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____季节的一种__________的气氛。
   (2)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与尾联表达的情感相似的一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游从之,宛在水中?。
  
  
   (1) 这首诗各小节开头的环境描写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课时 意境 效果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