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事的作文 > 正文

【不断更新观念促进课堂教学】 改变课堂教学观念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课改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的成功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观念的更新在于学习和思考。新课标的制定与实施就是时代的产物。对更新观念起着方向性作用。      一、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在关于语文性质的论述中,新课标把“工具性”和“人文性”并提,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经验。”语文的外廷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甚至影响事业、家庭的重工业。语文的“工具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人文性”对我们来说,也已经不陌生了。在当代,这个词已被频繁使用。以前的教学大纲,只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思想性,忽视了语文作为传播人类文化、作为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的人文特点。其实,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非对立,并非水火不容的,它们在人类的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中是相互融合、辨证统一的。确认语文的人文性,也是对应试教育影响下人文精神失落这样一个状态所作的反拨。讲语文的工具性着眼于它的形式,讲语文的人文性则侧重于它的内容,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新的语文性质的定义,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就意味着学习语文,除了要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外,还应广泛吸收人类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固有观念的束缚,重新审视和确立语文教育的价值,特别是语文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价值,既不能只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也不能只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但是在新课标实施六年来,对工具性、人文性的理解有了偏差。例如在目前的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开课,花哨得不行,有唱有跳有演,缺乏人文的思考和熏陶,不开课的话,老师一言堂,学生以听、记、做为主;还有,对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工具性比较明显的内容走过场,没有进行情景训练,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闭门造车,那结果是可想而知。对教材中“名著阅读”“语文专题”这些人文性很强的内容,有些老师舍不得时间让他们阅读,查阅资料,到时候在网上下载一些内容应付考试,那结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今天的课堂,如果把学生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淹没在机械的训练中和无边的“题海”及精确的答案中,肯定是行不通的。
  
  二、更新的是走出参考书,在文本中读出自我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你如果还是抱着几年前的参考书,硬是让学生理解鲁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主题的话,说明你的观念还没有更新,在座的一些老教师,在教这篇课文时,是不是这样照本喧科的,为什么不怀疑,为什么不敢怀疑,因为参考书上写得明明白白肯定是真理,我个人之见是一家之言,殊不知,参考书也是一家之言,参考书顾名思义就是参考之用,起帮助理解文本的作用,现时代的语文老师,死抱参考书,花再大的气力,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肯定是事倍功半的,也是不能应付有质量的考试的;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对“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个主题,是不是也值得思考,这样的讲解对引导学生接受外来文化会不会有误导,如果引导到“批判了金钱至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这样的主题上来,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不是更有利一点。
  
  三、更新的是把老师的高谈阔论转化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这一提法,符合母语学习的习得规律和语文能力形成的特点。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廷相等,只有把语文学习融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让语文生活化,让生活语文化,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更生动,更有效。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封闭在教师这一狭小的天地里,与社会生活形成一个“后障壁”,学生多姿多彩的语文学习被老师烦琐的分析和肢解所取代,被机械的记忆和演练所取代,学生花的时间不少,但语文的素质却在下降。所以,新课标提出“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把握了语文学习的“刀口”。当然,新课标所强调的“实践”还包含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自主体验中发展和生成语文的素养和能力。作为教师要从技术主义的桎梏中摆脱出来,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价值判断,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在亲历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内在乐趣,享受灿烂丰富的文化精神。例如在教学《伟人细胞》一课,如果老师一段一段讲,既费时,又支离破碎,老师废了很多的唾沫,学生听了要睡觉,效果很差,到不如把读文本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文中的四个故事采取复述、讲梗概、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互相提问,教师适当引导,贾里是怎样的一个人?前三件事为什么失败?成功为什么又来得容易?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这四个问题可以不费多少周折就能解决。我在教这一课,就花一节课和课前晚上的预习就教完了。
  
  四、更新的是把学习权利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的提出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于“自主学习”新课标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 而言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和渴望,形成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品质。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的释放出来。课堂上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建立和自主生成。例如我今年教七年级这个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显得很重要,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还是阅读训练中,我追求的不是教学进度和评讲的速度,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第一堂课,我就把自主学习的要求打印给学生,并一条一条讲解,读一篇课文,不仅找出积累的词语,欣赏的句段,还要写出你读懂的内容,你思考的问题,你不理解的内容和问题,课上再交流,在交流中再纠正自主学习时过失补充遗漏和弥补不足,一课一课坚持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可养成。

标签:课堂教学 不断更新 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