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物的作文 > 正文

【“手谈”“育人”】 手谈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途径很多,但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开发和运用。我们学校是浙江省业余围棋学校,有专职的围棋教练,有专门的围棋课,有定期的围棋竞技活动。丰富的围棋文化成了学校一种有效的品德教育资源。几年来,我们遵循“以棋育人”的理念,秉承“益智养德,尚美怡情”的八字方针,传播围棋文化,让围棋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瑰宝,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性格,发挥长善救失的教育功能。人生如棋,“手谈”“育人”,学围棋学做人,从而引领学生把人生的棋局走得更好。
  
  一、 溯历史,增强自豪感
  
  “国运盛,棋运盛”。围棋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单就围棋起源这一话题,有神话版和历史版说法。撇开神话版“尧造围棋”的起源说,我们来了解一下能考证到的关于围棋的文字记载吧。据春秋时期的《左传》记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 ‘……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隅,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这里包含了众所周知的一个成语“举棋不定”。文中的“弈者”指的是下围棋的人,在古代“弈”专指围棋。《左传》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48年,这里记载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59年。可以说明的是,在据今二千五百年前,围棋已经成为大家所熟悉的事物了。
  上述围棋起源说,可以说明围棋的发源地在中国,此后相继传入朝鲜和日本。因此,社会上才有“中国是围棋的生母,日本是围棋的养母”的说法。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校以围棋教育为载体,通过“围棋历史(典故)评说”、“围棋诗词鉴赏”、“棋谱赏析”、“电视欣赏”、收看喜闻乐见的围棋动画片、“历代棋星故事演讲”等活动载体,让学生了解围棋的发展史,了解中国历史上围棋事业的辉煌与落败,是一种切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是一种培养。当年中国围棋追赶日本的时候,老一代的棋手陈祖德、聂卫平等正是怀着这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发奋图强,呕心沥血,才开创了中国围棋今天的新局面。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有责任将围棋这一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
  
  二、 练静思,养成好习惯
  
  陈毅同志说过:“围棋是智慧的体操。”小学生学习围棋不但能开发智力,而且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这在围棋实战中,我们不难体会到。
  比如:在对弈中棋手必须谨慎从事,步步为营,除了思考自己的棋路,还得时刻注意对手出招,想不专心都难。所以,反复的对弈练习,不断培养棋手的注意、思考等习惯。
  又如:围棋是无中生有的游戏,棋子虽然在棋盘上平面移动,但布局攻守必须事先在脑海中有个全盘的方略,才有可能攻守自如。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全局观念和统筹思想,这些都是生活、学习中的良好习惯。
  不过,在黑白世界中玩耍,首先要让学生迷上围棋,才可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围棋活动的纪律。初学者,特别是低段学生,对弈中常常互相指责对方犯规,甚至乱丢棋子,大声喧哗,这是难免的。但教师要严格进行纪律约束,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尝输赢,健全心理品质
  
  网络上有何铁勇老师原创的小学围棋课程标准,《标准》把围棋教育的目标划分为四个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文化历史目标”、“身心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学校多年的围棋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围棋对弈是健全学生心理的有效载体。
  鉴于此,让我们来看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它认为在人的生命意志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想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欲望。的确,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每个人都认为:“我是最出色的”。而围棋竞技,正是满足了人的征服与攻击的欲望。足球、拳击、所有棋类,莫不如此。它们是一种变相的战争游戏,为人类的攻击性欲望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发泄渠道。在围棋对弈中,人类潜在的欲求得到了满足,心情就愉悦,就有利于身心健康。这是其一。
  其二,学生在反复的围棋竞技中,竞争意识不断增强。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将影响整个人生。同时,竞技是残忍的,输赢是常事,学生在一次次体验成功与失败后,会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像一部电视剧中的台词一样:“笑一笑,没什么过不了!”。其耐挫力不断增强,逐渐做到如苏轼所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坦然。这对目前的这一代在蜜罐里泡大的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历练。
  第三,棋逢对手,为了取得一局棋,棋手必须耐心、细致、自信;面对一盘棋的失败,棋手必然要反省失误所在。这样,棋手在一次又一次的竞技、成功、失败等的体验中,不仅培养了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还培养了平静、耐心、细致、自信、竞争、自律、自省的心理品质,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了意志,磨练了性格,有助于心理健康。
  
  四、 品内涵,感悟人生哲理
  
  《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同样,手谈艺术变幻莫测,生中有死,死中有生。人生如棋,有进有退;棋如人生,胜负寻常。我们认为,学习围棋,从文化角度而言,主要不是去争胜负,而是去取势,去悟道。多年来,学校在普及围棋教育的基础上,还定期组织“棋理人生”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组织围棋竞技活动,收集和赏读富有哲理的围棋故事、格言、棋理,这都让学生在品读棋道中品味人生。
  围棋要穷其变化究其内涵,其中的人生哲理,禅味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学校近期组织了一次“学围棋学做人”的征文比赛,下面是我们学生对棋理的点滴感悟:
  金子展同学在文中写道:“……就这样,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我输了这一盘。通过这盘棋,我知道了:投子就得无悔。棋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人生不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吗?我们每走一步都得慎重,世上没有后悔药。……”
  李思聪同学在文中写道:“……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许会遇到荆棘绊路,也许会碰到礁石挡道,也许会遇到一个一个的陷阱……但只要我们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做出不懈的努力,这些看来不可逾越的绊脚石,终究会被我们踩在脚底下,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就像在下棋时,对手会给我们设置重重的障碍,让我们的棋局险象环生。但只要我们不怕困难,相信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的败局就会有转机。我们的人生也一样,面对困难不垂头丧气,乐观向上,一切不如意就会过去,就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叶滢同学写道:“……没有人可以保证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但是,要想获取成功就一定要努力;胜利的时候要学会尊重对手,失败的时候要学会尊重自己;忘记失败只能获得短暂的快乐,记住以前失败的原因才会使自己进步;当拥有胜利的快乐时,要知道快乐不是永恒的,当品尝失败的痛苦时,要知道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棋如人生,一局棋就像一个人漫漫人生。棋艺是无限的,人生也是无限的;精彩的棋局靠自己谱写,美好的人生也需要自己来走。这样从棋理中品味出人生是围棋所独具的魅力。青少年在学习围棋之初,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有助于他更好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标签:手谈 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