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望岳颔联的赏析从写作手法

时间:2017-05-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望岳》的颈联

《望岳》的颈联

作者:袁和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04期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其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只有细加推敲,才能理解作者的创意。否则,望文生义地解读它,将会失去部分意境。以下两例,笔者认为值得探讨、商榷。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中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细望(见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第210、211页,引用萧涤文的赏析《望岳》例文。以下简称“萧文”)。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解读为“远望层出迭起,不禁心胸坦荡。目送归鸟入巢,眼睛几乎都要睁裂了”(见长春出版社2002年8月版《初中文言文释注及赏析》第86页,吴铜运主编。以下简称“吴文”)。

可见,无论是“萧文”还是“吴文”,都疏忽了这一联的互文修辞格,丧失了“望云而眼眶决裂,望归鸟而心胸荡漾”的部分意境。

我国古代对互文的修辞早有研究,汉代训诂学家郑玄在注释经学典籍的过程中就注意到它,并最早命名为互文。唐代的贾公彦则给互文下了定义:“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见《修辞通鉴》第663页,成伟均等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通观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起源,杜甫应该会用这一方法。在杜甫的作品中,我们不难见到使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诗句,如《登楼》中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有关论述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春季特刊204页,拙作《学习互文,准确地理解古代诗句》)。在唐代诗作中,使用互文修辞格的诗句也不胜枚举,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又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因此,杜甫在《望岳》中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又有什么稀罕?

其实,这一联也符合互文的特征。据《修辞通鉴》给互文下的定义,即“上文省却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省却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这种修辞手法使诗句简洁、凝炼,避免诗句冗杂。杜甫这一联正好体现了互文修辞格的这一特征。

《望岳》全诗由“望”摄取景物而心生情感,这一联也没例外。诗人所望景物是“云”和“鸟”,由望二者而觉得眼眶决裂。并非只是望“云”而心胸荡漾,望“鸟”而不觉得心胸荡漾;也并非望“鸟”而觉得眼眶决裂,望“云”而不觉得眼眶决裂。为使诗句简洁,作者上联启后省写了“望云而眼眶决裂”,下联承前省写了“望归鸟而心胸荡漾”。我们在解读这一联时,应洞悉其修辞格,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原创意境。只有识别了这一联的互文修辞格,才能准确而全面地解读诗句的意境。

笔者认为:“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一联,欲传达的意境是:远望泰山蒸腾的云雾,飞去归巢的鸟儿,使我心胸开阔、荡漾。远望这一切,我的眼眶差点儿睁裂了。

笔者舛见,诚供商讨。

袁和平,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洪湖。本文编校:秦晓燕

篇二:豪情满怀攀高峰——杜甫《望岳》赏析

豪情满怀凌绝顶——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东岳泰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作背景: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唐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于东都洛阳应举落第,漫游齐赵,途经泰山,望泰山而(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望岳颔联的赏析从写作手法)做此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望岳》表达了青年诗人不因挫折而气馁的蓬勃向上的心胸意气和豪情壮志。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简析与鉴赏:

诗题为《望岳》,“望”字贯穿全诗。

首联为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郁,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于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第一句设问,是诗人初见泰山时又惊又喜,情急之中一时竟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自然免不了心口相商地推敲沉吟起来。第二句写泰山给予远望中的诗人的突出印象,“齐鲁青未了”五个字可谓别出心裁:那清翠的山色连绵起伏,没有尽头。由鲁地到齐地,囊括无遗。这是何等气象!

颔联为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峻。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晴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

“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此联写走近泰山抬头仰望时所见所感,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一句写山之壮美,仿佛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美都汇集在泰山之上。一个“钟”字将上句写泰山广阔的背景,拉回到泰山本身的千仞峻深上来,赋予泰山拔地而起的动感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将灵秀之气全集中于这座山。,一句写山之高峻,仿佛一把利剑劈开了阴阳两个天地,阴暗分明。这里的一个“割”字,表现泰山之雄险奇崛,化静为动,极具匠心。使本来静止的山峰变得灵动起来,显出山峻峭如刚锋,将山南山北判若晨昏,由此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颈联为细望:“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阔。“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眶。“入”,收入眼里,看到。

诗人的目光集中到“层云”和“归鸟”上,山峰间那飘飞的层云,让人心胸开阔;飞翔的归鸟,消失在极目远望的心头。如果说颔联写的是静景的话,那么颈联写的则是动景:层云任飘荡,宿鸟归飞疾,画面灵动,一派生机。在这出神的追望中引出尾联,由所感到所想。

最后的尾联是诗人想象之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由望岳而引起的决心。表达的是诗人尽快登上泰山极顶的渴望。尽管此时诗人没有登上山巅,但他相信总会有一天登上顶峰,将天下群山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心情之急切、飞步攀登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慨。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诗人在有意无意之间抒发出他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给人以无限的启示和激励。——这就是这两句诗千

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并能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补充说明: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时,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望岳(西岳华山)

华山岭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凉快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望岳(南岳衡山)

南岳配朱鸟 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 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 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 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 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 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 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 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 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 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 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 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 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 神其思降祥

篇三:《望岳》知识点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远望,从“色”写连绵之磅礴气势。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近望,运用拟人手法,“钟”聚集,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阴阳割昏晓。“割”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荡胸生曾云,细望,以景衬情,热爱之情可见。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极望,抒发志向。(想象)

一览众山小。

··············································································

思想感情:诗人以饱满的热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泰山风光图,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

勃的朝气和志向。

后两句赏析:①写法:对比,将群山和泰山对比,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

②内容: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现出高瞻远瞩的雄

伟气魄。

③哲理:站得高,看得远。

练习:

1.首联用疑问语气,勾勒出怎样的图景?

勾勒出 一幅雄奇壮丽的泰山风光图。

2.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②内容)

3.“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雄伟高大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①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②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5、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里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而是写泰山众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汇集在此,是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起来催人振奋。

6、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极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的好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的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突出了泰山的遮天蔽日形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气概?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这首是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巍峨高大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标签:赏析 手法 写作 望岳写作手法简短的 春望颔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