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饮酒写作手法艺术特色

时间:2017-05-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语文总复习

一.串讲部分

1.修辞

*比喻

<评战犯求和>

蒋介石已经失去了灵魂,只是一具僵尸,什么人也不相信他了。

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表现了蒋介石的虚伪做作,外强中干

在烈日暴雨下

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夸张,比喻)

<春雨>

1.把“骄阳的春天”比做“无聊赖的主人宴饮生活时拿出来的那副古怪笑脸”

2.“耐心”“好像废殿上的琉璃瓦,一任他风吹雨打”

3.说“快乐的当面错过”是“从我指尖滑走了”.

作用:生动形象引发人们的联想,更以其丰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给人新异的感觉。 <水龙吟>玉簪螺髻

<再别康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作用:生动形象的抒发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珍惜之情.

2.用典

<行路难>

拥慧折节:邹衍到燕国时,燕昭王“拥慧先驱”亲自打扫道路迎接,恐怕尘土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

冯谖 贾谊 剧辛乐毅 等

<水龙吟>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归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第一个典故是西晋张翰(字季鹰),见朝政险恶,看到秋风起,借口想吃家乡鲈鱼脍等美味辞职还乡。这里是反用其意,在国难当头时,不会忘怀国事。

第二个典故是东汉味刘备批评当时的名士许汜只关心个人求田问舍却不关心国家危难。用此典故表明作者决不做许汜那样只关心自己个人利益的人,要胸怀国家,系念国家的安危。 第三个典故是东晋人桓温看见自己早年种植的树木已经长得非常粗大,发出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用此典故是词人感慨自己年华虚度不能报效国家。

<诉衷情>

尘暗旧貂裘

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黑貂之裘蔽”《战国策》。这里指以貂裘积满灰尘,陈旧变色,按时自己长期闲臵而功业未成。

<桂枝香>

叹门外楼头

门外:指陈灭亡时,隋大将韩擒虎从朱雀门外入宫擒秦后主及张丽华的故事。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商女 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原意。商女:歌女

《后庭》 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原作,其辞哀怨绮靡,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山居秋暝>

王孙自可留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反用其意。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作者借以自称,表达了诗人归隐之意。

<一剪梅>

云中谁寄锦书来

锦书,即锦字书。《晋书》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反其意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汉宫秋>

基本上都是,太多,看着像就是。

3.象征:白色鸟 春雨 再别康桥

4.拟物:灯下漫笔

5.《谏逐客书》对偶修辞出现在最后一段“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其他的看笔记。

性格特征 傅雷

优点:对事业认真,对学问精益求精。

缺点:为人处事马虎,不拘小节,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丑石

丑石想着不屈于他人的误解,能于寂寞中保持内心坚韧刚强的人。

奶奶比喻以貌取人的世俗之人。

好些人指的是天文学家和天文学爱好者 氓

女主人公的形象:勤劳善良,忠贞不二,坚毅刚强

氓的形象:虚伪凶狠,反复无常,卑劣无耻 饮酒

陶渊明 歌颂劳动、陶醉自然、呼唤平等,乐于归隐 冯谖客孟尝君

冯谖 审时度势 做事果断 长于计谋 用心深远 为人卓尔不群

孟尝君 宽厚 能招贤纳士 西湖七月半

五类游客的特点:1)豪官显贵,假冒风雅

2)无意风雅的豪官显贵

3)故作姿态以示风雅的游客

4)不懂风雅的市井之徒

5)崇尚追求风雅的读书人 致橡树

1)凌霄花:依附于别人的爱情观

2)鸟儿:从属于别人的爱情观

3)泉源:一味牺牲自己的爱情观

4)险峰:做别人陪衬的爱情观

5)木棉:地位平等,人格独立,彼此尊重,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高祖还乡 分析作品中刘邦的性格特征

具有两面性

微贱时:欠债不还,嗜酒成性具有流氓无赖的行径

发迹后:傲慢无礼,装模作样又有封建帝王的虚伪奸诈 汉宫秋

汉元帝的性格特征(复杂心态)

既怕江山社稷不保,又不愿将心爱的女人拱手相送;既怕匈奴大军来犯,又埋怨昏庸无能的文臣武将无退敌之策。

王昭君的性格特征

顾全大局、舍身为国、不屈于异国武力 雷雨

周朴园 伪善、冷酷、在外杀人如麻,在家专横的黑暗势力代表

鲁侍萍 身份低微、命运凄惨、但真挚善良、刚毅顽强的劳动人民代表

周萍 同其父一样,冷酷、凶暴资本家

鲁大海 身份低微 受尽剥削 但勇于反抗的劳动者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思想先进、品德美好、善于思考希望改变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柔软忧郁、行动迟疑延宕,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奥菲利娅——美丽善良、坚贞纯洁、思想单纯

克劳狄斯(国王)——外表志诚、行动虔敬但有着魔鬼般的内心,虚伪、狡猾、奸诈。失街亭

马谡的性格特征

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脱离实际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体恤部属 宝玉挨打

贾政 封建腐朽官僚及家长制度的代表

王夫人 爱子、且视宝玉为其维持家庭地位的关键

林黛玉 爱宝玉、感情细腻真挚,是宝玉的红颜知己,有一定的叛逆思想

薛宝钗 既有少女的爱情和聪颖,又受封建礼教束缚的人 在烈日暴雨下

祥子 穷苦的旧社会人力车夫 围墙

马而立—不计名利,任劳任怨,雷厉风行,不善表白的实干家

吴所长—争名夺利,不干实事,貌似谦虚实际胸无定见的官僚主义

朱舟、黄达泉、何如锦—夸夸其谈、争名夺利,不干实事的空谈者 一个文官的死

切尔维亚科夫 心胸狭窄 谨小慎微 奴颜婢膝 猥琐卑微

对比手法:

故乡的野菜 丑石 氓 冯谖客孟尝君 种树郭橐驼传 西湖七月半 诉衷情 高祖还乡 失街亭 白色鸟 傅雷 道士塔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宝玉挨打 围墙 成语

齐桓晋文之事缘木求鱼 明察秋毫 寡不敌众

季氏将伐颛臾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开柙出虎 季孙之忧 既来之则安之

氓 信誓旦旦 夙兴夜寐

冯谖客孟尝君高枕无忧 狡兔三窟

丽人行炙手可热

驳复仇议 枕戈为礼 处心积虑

写作手法板块:

1.《丑石》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对比衬托,欲扬先抑)

2.《冯谖客孟尝君》本文写作手法:欲扬先抑。如何做到的:先写无好无能,却不知足的三弹其铗,是为抑。后写以债市义和营造三窟,是为扬,所以是欲扬先抑。作用:既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情节曲折有致,有助于表现孟尝君的形象,还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

3.《种树郭槖驼传》理解本文类比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4.《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写作手法比、赋

5.《雨霖铃》写作手法:白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表现了情到深处,难舍难分的情景。

6.《谏逐客书》写作手法:铺陈

7.《高祖还乡》塑造刘邦形象的方法(写作手法):对比的好处:通过对比生动地刻画出刘邦“两面派”的嘴脸,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

8.《道士塔》写作特点:对比讽刺和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9.《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写作特点:生动细致的叙事描写方法;深刻含蓄的议论抒情方式

(没有10.是序号打错了呵呵)

11.《种树郭槖驼传》写作特点:设事明理

12.《饮酒》《春江花月夜》写作特点:抒情,写景,说理融为一体。

13.《丽人行》艺术特色

(1)在叙事中抒情,将主观感情寄寓于客观描写(诗中没有一句诗表明作者主观感情的,但作者对杨氏兄妹的谴责与批判之情又从其客观冷静的叙述描写中自然的流露出来。)

(2)肖像、行为、细节描写的综合运用。

14.《故乡的野菜》艺术特色:

(1)在叙事描写中抒情。

(2)运用对比烘托手法

(3)大量引用传说,民谚,儿歌

15.《黄山记》本文艺术特色:

(1)运用对比手法。

(2)详略得当

(3)语言简练巧妙热情奔放

(4)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16.《赤壁》艺术特色:化实为虚,化历史为传奇

1)壮阔高远,气势宏大,(笔力遒劲),词风雄健,与作者豪放深沉的心相结合。

2)用典妥贴,用字精炼

3)怀古与讽今(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饮酒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相结合,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7.理解《水龙吟》的抒情特点

上片通过写景色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抒情

下片主要通过用典抒发感情

19.《答司马谏议书》写作特点柔中寓刚、委婉有礼

20.《宝玉挨打》艺术特色

1.情节紧张生动,起伏跌宕。

2.在激烈的冲突中,以语言,行为心理,细节描写和神态表现人物的本质特征。

3.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1.《白色鸟》

写作特色:1)没有具体完整的故事,情节淡化到极点

2)象征意味浓厚

3)语言优美清新生动流畅—诗化的语言

22.《在烈日和暴雨下》写作特色:

1)善于捕捉细节,进行生动细腻的写景色。

2)运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排比,比喻,夸张)

23.《雨霖铃》抒情特色:

1)通篇采用赋体,层层铺述

2)情景结合臻于妙境

篇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考试说明--中学语文 (1)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

中 学 语 文

I.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目标与能力要求

一、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的目标

1.考查考生对于中学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2.考查考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与中学语文教学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对于中学语文课程知识与教学技能了解与应用情况。

二、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的能力要求

1.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7~9年级)规定的知识范围内,比较全面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

2.高等教育对应于中学教学的内容在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现代汉语课程、古代文学课程、现当代文学课程及外国文学课程的要求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内,比较全面测试考生的汉语知识与文学知识。

3.课程与教学内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阐明的及“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共通的知识范围内。

4.上述三方面知识内容共有六种能力要求,即识记、理解、分析、鉴赏、应用和创新,并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应用 指对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为基础,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应用(写作)和教学技能的应用(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

F.创新 指探讨疑难问题,具有独到之见;摸索教学方法,能够另辟蹊径。这是对各种知识、技能加以融会贯通而形成的高级能力。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都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III.考试内容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是根据目前各中学对合格要求语文教师的一般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7~9年级)及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现代汉语课程、古代文学课程、现当代文学课程及外国文学课程的要求和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一般要求,并考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而确定的。

一、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

(一)语言知识和表达

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能力层级:A)

2.现代汉字字型的识记(能力层级:A)

3.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力层级:E)

4.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能力层级:A,B,E)

5.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层级:C,E)

(病句类型主要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6.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能力层级:E)

7.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能力层级:E)

8.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使用(能力层级:E)

(常见修辞方法指: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9.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和得体(能力层级:E)

(二)名句名篇

10.背诵和默写常见的古诗文名句名篇(参考篇目见附录Ⅰ。能力层级:A)

(三)古代诗文阅读

1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B)

1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B)

(常见文言虚词指: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3.常见文言句式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B)

(常见文言句式和用法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1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层级:B,E)

15.文中信息的筛选 (能力层级:C)

1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能力层级:C)

1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能力层级:C)

18.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能力层级:D)

19.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层级:C)

(四)现代文阅读

20.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B)

21.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层级:C)

22.文章结构的分析,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层级:C)

23.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层级:C)

2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和想象(能力层级:C)

25.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层级:D)

26.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层级:C)

二、 高等教育对应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

(一)中外文学史

1.古今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作品的正确掌握 (需要掌握的作家、作品见附录Ⅰ和Ⅱ,下同。能力层级:A,B)

2.中外文学上史著名文学流派(社团)的正确掌握 (需要掌握的文学流派(社团见附录Ⅲ。能力层级:A,B)

3.古今中外著名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 (能力层级:B,C)

(重要主题、主要人物、写作手法、艺术特色以及社会影响或文学史地位的理解与分析等)

4.古今中外著名文学作品(片段)的分析和鉴赏 (能力层级:C,D)

(主要指作品的微观分析,包括作品的开篇和结尾艺术,写作手法、写作意图、写作对象和艺术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品的情感基调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作品的美学赏析或语言学赏析等)

(二)文学基本理论

1.文学理论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能力层级:A,B)

(文学理论基本概念主要是指文学、审美意识、文学创造、创造主体、创造客体、艺术真实、艺术构思、艺术形式、文学典型、意象、意境、视角、文学风格、创作个性、叙事学、接受美学、文学批评、文学消费、文学传播、大众文学等)

2.文学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分析 (能力层级:B,C)

(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文学四要素的构成,文学的意识形态问题,文学的属性问题,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文学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流派,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文学鉴赏的、意义、一般过程和基本特点,文学批评的性质、作用、标准和原则,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等)

(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1.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能力层级: A,B)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基本概念主要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变调、造字法、语素、义项、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词类、短语、句类、辞格、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隶变、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繁简字、本字、借字、本义、借义、通假字、后起本字、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

2.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分析 (能力层级:B,C)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的性质,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音节的拼写规则,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起源、特点和作用,汉字规范的要求,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成语的特征、来源、构造和运用,词汇的发展变化途径,辞格的综合运用,字形结构与汉字本义的关系,形符、声符、部首、偏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隶书产生的原因和时代,古今字形成的原因,繁简字的对应关系,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无定代词“或”“莫”的语法功能和意义,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和语法条件,判断句、被动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否定句、疑问句的特点及构成等)

三、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

(一)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识记A,理解B)

1.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

⑴语文课程性质、理念的掌握

⑵中学语文课程设计的理解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语文课程的必修、选修模块设计)

⑶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掌握

(中学语文课程总目标;中学各学段语文课程目标)

⑷语文校本课程概念的掌握

2.中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

⑴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掌握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常规教学方法的特点及其功能;朗读、背诵、听写、默写等常见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及其功能)

⑵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种类、特点与功能的掌握

(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二)中学语文教学基本能力(分析C,应用E,创新F)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作能力

能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文本、教学任务进行书面设计,或者对有关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⑴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规范表述

⑵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重难点的选择

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恰当选用

⑷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

(设计课堂导入语;设计课堂结束语;设计板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提问;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设计课堂作业)

2.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

⑴中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

⑵中学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

⑶中学语文测试的设计与评价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二、试题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鉴赏题、案例分析题、技能应用题等。 三、试卷内容与赋分 1.中学语文教学内容30分 2.高等教育对应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30分

3.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40分

Ⅴ.例卷

附录

Ⅰ.中学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一)古文(12篇)

劝学《荀子》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出师表 诸葛亮

陋室铭 刘禹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滕王阁序并诗 王 勃

师说 韩 愈

阿房宫赋 杜 牧

六国论 苏 洵

赤壁赋 苏 轼

爱莲说 周敦颐

黄生借书说 袁枚

(二)古诗词曲(12首)

渔父 《楚辞》

观沧海 曹操

蜀道难 李白

登高 杜甫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观书有感 朱熹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Ⅱ.需要掌握的作家、作品

(一)古代文学作家、作品

《诗经》(《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

屈原《离骚》

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墨子《墨子》

庄子《逍遥游》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

司马迁《陈涉世家》

曹操《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孟浩然《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峨眉山月歌》《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甫《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江南逢李龟年》“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韩愈《马说》《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刘禹锡《陋室铭》《乌衣巷》《秋词》《竹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

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永州八记”《渔翁》《江雪》

杜牧《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赤壁》《阿房宫赋》

李商隐《夜雨寄北》《乐游原》《锦瑟》《无题》

李煜《虞美人》《相见欢》

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

欧阳修《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

王安石《元日》《泊船瓜州》《登飞来峰》《伤仲永》《游褒禅山记》

苏轼《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赤壁赋》《石钟山记》 李清照《如梦令》《武陵春》《声声慢》

篇三: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晋宋时期的伟大诗人,隐然世外的陶渊明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田园诗派,一改魏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陶渊明的诗歌具有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原始自然艺术的顶峰”。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平淡自然”,具体来说有(一)、情、景、事、理的浑融;(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三)、精当而不露痕迹的语言锤炼。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融和境界;白描;警策绮丽;质朴简炼

【引言】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1]。陶渊明出生成长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家庭环境和社会的强烈反差,以及他自身的境遇使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宗师。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绣。陶渊明却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革新精神。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主要在诗歌,其作品今存诗125首,赋、文、赞、述等12篇。诗歌当中又以五言诗最为出色,计五言诗116首,四言诗9首。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2]。自然,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的第一人,陶渊明开创的国园诗最为集中的体现了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用最简单、最鲜明的词来概括,就是:平淡自然。这也是千百年来陶渊明的诗歌铬在人们心中最深的印记,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概述及内容与艺术】

陶诗喜用简朴、自然的叙说和议论入诗,表现朴质无华的真挚情感,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饮酒序》中写道:“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看视随意,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很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3] 陶渊明用细微的内心,平常的生活让人觉得就象和他一样走在阳光里,活在绿意中,“旧林”、“故渊”、“南山”、“东篱”,恬淡如泉水般缓缓流淌在心中。

当然要理解陶诗平淡自然的艺术特色,还得从他的内容和思想说起。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一部分作品表现出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和郭主薄》诗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饮酒》第八首说:“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霜威下盛开的菊花和不凋的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品格,诗人一方面对腐朽的统治阶级表现了一种孤高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对污浊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政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著名的田园诗有《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获早稻》、《怀古田舍》等,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

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另外,陶渊明也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

陶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4],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如《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完全是白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来毫不吃力,只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而这些情景、生活,以及诗人的志趣和心情,无一不是诗人真实的感受,所以写来十分亲切。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生气盎然。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便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内容的复杂性。

【陶诗艺术特色的三方面】

进一步的展开分析,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诗常选用典型的景色画面,使情寓于景,含蓄地表达作者的高洁志向,绘形绘色,诗情画意,生机盎然,悦人耳目,诗人往往将自身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的哲理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陶渊明最为经典的那首《饮酒》其五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 “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言传声播,自然立现。通篇没有工巧的词句,而是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了情味、理趣。给读者的,不仅是艺术上的满足,而且有思想上的启迪。

陶诗不管是描写景物,还是叙事,都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陶诗平淡艺术的浑然一体还体现在一种意境的创造。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很不相同,谢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幅客观的山水画面,陶诗却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如前引的《归园田居》其一中,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困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

奇趣。”[1]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陶诗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如《桃花源诗并记》中“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三两简单明白的词语写桃花源中人的安逸生活,这些和陶诗中大量的描写对象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等一样,都是平常事物,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桃源人的恬静、自得、超然世外何尝不是诗人向往的隐居生活。陶诗词藻并不华丽,朴朴素素,却又在平淡之中可见绮丽。

苏轼《评韩柳诗》中说“凶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陶诗朴素的衣着妆裹着丰美的姿容,貌似枯槁而内在丰腴,这就使他的诗能寓丰采情味于平淡之中。所以苏轼又说:“渊明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2]这种平淡自然是耐人咀嚼回味的。

又如《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另外如“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3](《与苏辙书》),十分精辟。

另外,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前引《归园田居》其三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1]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出版,81页引苏轼语。 [2]苏轼引语出自同上121页。 [3]朱光潜,《诗论》,《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3卷第265页引苏轼语论陶诗。

标签:饮酒 手法 写作 陶渊明饮酒写作手法 饮酒诗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