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沈园二首写作手法

时间:2017-05-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大二大学文学期末考试题

语文期末考试题

一. 文学常识

(1).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词多写都市繁华及依红偎翠的生活,尤善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每将身世之感融入词中,有一定现实意义。作品影响广泛,甚至西夏士人亦称“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2)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宋英宗治平进士,早年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开创江西诗派,主张无一字无来历,重视格律技巧,其诗宗法杜甫,风格奇拗瘦硬,在宋代影响大,与苏轼并称“苏黄”。亦能词,兼擅书法,有《山谷集》。

(3)王禹偁,字元之,北宋著名文学家,其散文风格简雅古淡,语言平易流畅,以“传道而明心”自励,继承了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精神,对宋代散文风貌的形成有积极影响,其诗学白居易,多反映民生疾苦。自编诗文为《小畜集》,后人又辑其佚文为《小畜外集》。

(4)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

(6)苏轼对词的贡献,1)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2)对词境的开拓 将田园风情,山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咏物记事等入词。3)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苏轼词中多用题序与典故,把词变成独立的抒情诗体 4)苏轼成为豪放词风的开创者。

(7)苏辙,字子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北宋散文家。有《栾城集》。

(8)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有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极盛于宋代,衰微于元明,复兴于清代。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结构上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二:猜朝代看命吧!

三:翻译

1.《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公事完毕回来的时间,我披着用鸟羽绒织成的大氅,头戴华阳巾,手里拿着一卷《周易》,点着香,面对香炉不出声地端坐,消除心中那些世俗之念。江山之外,只见风中船帆、沙滩上的鸟、如烟的云、眼前的竹材而已。等到酒力渐散,茶炉的烟气渐渐停歇,送走夕阳,迎来夜月,这也是我在谪居之地的一个景象。

那齐云楼、落星楼,高大倒是高大啊!井干楼、丽谯楼,华丽也倒是华丽!但它们只用来收容歌妓、舞女,不是诗人的事,我不欣赏这种地方

2.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

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3.送郭拱辰序朱熹

予顷见友人林择之、游诚之,称其为人,而招之不至。今岁惠然来自昭武,里中士夫数人,欲观其能,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卒无不似,而风神气韵,妙得其天致,有可笑者。为予作大小二像,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持以示人,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亦有以知其为予也。

我此前见到友人林择之、游诚之,他们向我称赞郭君,但没能把他请来。今年他居然不请自来了,本地士大夫们,想要看一看他的本事(请他作画),他能够一画就象,或者稍稍作些修改,最后没有不象的,同时把人的风神气韵,都巧妙地表现出来,让人感到发笑。为我画了大小两张肖像,有麋鹿适得林野那样的隐士情趣。拿给人看,即使是听说过我而没有见到过我的人,也知道画的是我。

4.前赤壁赋苏轼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5.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chèn)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xiàn)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四:默写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八声甘州柳永

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沈园二首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凤栖梧 柳永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五:简答题

1、分析竹楼的象征意义。

答:文章体现了作者对于“屈身而不屈道”的高尚人格操守的坚持。末段,围绕着竹楼之“易朽”与“不朽”展开议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快腐朽,但贬居于竹楼中的志士仁人们的品格境界却是不朽的!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

2、作者认为“文”与“气”之间是什么关系?“养气”的途径有哪些方面?这对你学好语文有何启示? 答:作者认为“气 ”是文章的外在体现。“气”充满在内心,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这种“气”必须通过修养才能得到。作者列出了孟子和司马迁两个例子,就是指明要养气,一要注意内在修养,二要注意外在阅历。

“气”是人的气质和品格,对写作有极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养气”,内在充实,发为文辞,才可以达到文章的最高境界。

3、简析《前赤壁赋》是如何做到景、情、理有机结合,体现出理趣之美的。

答:江水,清风,明月,这三个自然景象,在文中贯串映现,或引启遗世独立的遐想,或引发惆怅哀怨的悲情,或喻指万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生发出即使在坎坷之中,有为的生命仍有其永恒价值的人生哲理。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使本文充盈着诗情画意和理趣之美。

4、作者的隐逸思想是如何在文中表露出来的?

5、试说明本文以“穷而后工”贯穿全文的特点

文章一开头就从理论上阐发“穷而后工”的创作思想,从而形成一个高屋建板的主旨,并始终扣住“穷”、“工”二字,将序中应有的其他内容都贯穿起来,这是颇具匠心的。第二段写梅圣俞的生平和创作,写生平着眼“穷”,写创作着眼“工”,因穷而后工,可谓首段说理的实例演绎。第三四段虽然是写诗集的成书过程,但其间处处流露着作者对梅圣俞其人其诗的爱重,可以看做是对梅诗之工的侧面烘托。其中有赞美,有喟叹:赞美的指向还是其诗之“工”,喟叹的指向还是其人之“穷”。而且作者行文的好处在于:虽欲紧扣“穷工”,却并不急切;虽是写成书过程,却又总是不忘记“穷工”。这就是不即不离、从容不迫的大家手笔。

6、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说梅诗之“工”?

为了突出梅诗之工,作者先说他自幼出语惊人,这是铺垫手法;次说他的文章“简古纯粹”,但人们却只知其诗,这是以文之美来衬托诗之工;再说“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这是借公众的推崇来赞扬梅诗之工;接着又写到王文康公对梅诗的赞叹,这是借名人名言来旁证;最后还通过作者自己对梅诗的热爱来侧面烘托梅诗之工。

篇二:大学语文期末复习

大学语文

一、问答题(62%)

1、试对《定风波》的主要艺术手法做详细分析。

写眼前景,想心中事,言在此而意在彼,隐喻寄托,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点。上篇着眼于雨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二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潇洒风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镇定自持、泰然处之的心态。“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通过“竹杖芒鞋”与“马”的对比,隐喻远放江湖、安步当车实胜奔走官场、因而非但无所畏惧,反而一身轻松。“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自己深愿从此在浩瀚天地中自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意。下片着眼于雨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所写寒风吹酒醒、夕阳送晚照的景象,含有政治风雨令人清醒、人生晚景或尚有望的达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句则说,回头想想,还是感到宦途风云毕竟阴晴莫测、安危难料,总不如像陶渊明那样早赋归去,退隐江湖,那就无所谓风雨阴晴,真可以荣辱皆忘,超然物外了。

2、试对秦国在“殽之战”中遭受失败的原因做一简要分析。

(1)从道义上来说,秦国背信弃义,偷袭盟军,失道寡助。

(2)从策略上来说,秦穆公制定了“劳师袭远”的错误策略,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3)从民心上来说,人民反对,蹇叔哭师,秦国公一意孤行,失去民心。

(4)从骄狂上来说,“秦师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表明秦兵骄狂,骄兵必败。

(5)从纪律上来说,“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表明秦兵纪律涣散。

(6)从士气上来说,秦师袭郑失败,无功而返,军队疲劳,士气低落。

3、简析《张中丞传后叙》记叙与议论并重的写作特色。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的事迹,以补李翰《张巡传》之不足,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为睢阳保卫战中的几位英雄人物塑像立碑。前后两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有内在联系:前者之议论是后者叙事之“纲领”,后者之叙事是为前者之议论提供事实佐证。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扬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4、为什么说《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人散曲中少有的振聋发聩之作? 本篇是作者担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赴关中赈灾,路经形势险要的潼关,瞻望历史古都长安,触景生情所作。曲家既不咏叹历代帝王的伟业,也不抒写个人的牢骚与不平,而是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百姓命运作为观察历代兴亡的着眼点,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把丰富的历史内涵与作者关注现实、同情人民的伟大情怀浓缩在既高度概括、又警策动人的重复咏叹之中。曲子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历代封建王朝,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是元人散曲中少有的振聋发聩之作。

5、举例分析《谏逐客书》运用铺陈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大量铺陈而又富于变化。

①论述角度的变化:写四位国君重用客卿,各有侧重。穆公侧重广用人才,孝公重在变法图强,惠王重在扩张国土,昭王重在打击豪门。

②句式的变化:第二段罗列大量珍宝、美色、音乐,说明秦王重物轻人,如“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等词义相同,但句式不同。

③用词的变化:写穆公求士用了“取”、“得”、“迎”、“来”,写惠公扩张土地用了“拔”、“并”、“收”、“取”等。

作用:大肆铺陈、排比,气势充沛,说服力强,富于变化,使人不觉重复繁琐,增强了美感。

6、《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薇》一方面通过士兵“忧心烈烈”“忧心孔疚”“我心伤悲”的描叙表现了他们久戍边疆、怀乡思亲的忧伤之情;另一方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表现他们保家卫国的正义感,“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表现士兵参加战争的自豪。不过在这两种感情中前者是主要的,在全诗中感情更为强烈、深沉、明显,是全诗的主旋律。

7、《爱尔克的灯光》通过“长宜子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长宜子孙”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感情:《爱尔克的灯光》通过“长宜子孙”这一中心线索,表现了对封建道德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

地位作用:“长宜子孙”作为一种封建秩序传承的象征,维护着封建大家族的统治和秩序,它是一个精神枷锁,控制和囚禁着许多“年轻的心灵”,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出一条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结果年轻人堕落沉沦,“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不破不立,作者正是通过“长宜子孙”表示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的否定,同时也是呼唤光明、弘扬人性的起点。

8、《沈园》二首是如何运用反衬笔法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

《沈园二首》(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写往昔之事变,唐婉因悲伤过度而逝世;“沈园柳老不吹绵”写今日之物变,沈园里的柳絮不再飞扬,“此身行作稽山土”写将来之人变,自己将化为会稽山上的一抔黄土,暗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犹吊遗踪一泫然”写对唐婉的爱情与悲伤、怀念永远不变,以前三句的“变”反衬第四句的“不变”,通过强烈对比,有力烘托出作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9、《西塞山怀古》在借古讽今方面有何深刻寓意?

一是警告一度消退而又重新抬头的藩镇割据势力切莫依仗山川形式而划地为王;一是劝诫唐朝统治者应居安思危,切勿骄奢淫逸,莫蹈六朝覆亡的故辙。

10、《秋兴八首》(其一)的深刻寓意。

《秋兴八首》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含蕴甚为深厚。“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象征国家衰败和前途暗淡,又见诗人老大伤悲、情怀落寞;“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象征国家动荡和衰落,暗示诗人忧国忧民,心潮激荡,心情抑郁;“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倾诉衷曲,却借“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见出乡思之深长、真挚、浓烈;“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则以暮色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心绪之落寞惆怅、阴沉苍凉。全篇情景交相融汇,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1、“性痴则其志凝”有何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题旨?

“性痴则其志凝”隐含有对“痴”、“拙”与“慧”“巧”两种不同人生态度的反思,表达了“痴”人天佑,因“痴”得福的主旨。告诫读者对待学业要专心致志,要痴迷,“性痴则志凝,志凝则事无不成”,作者批评了耍小聪明想取得成功的人。孙子楚带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在“孙痴”身上,作者投注了自己的感情和体验,因此作者很赞赏孙子楚。

12、简述《麦琪的礼物》在构思上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特点:构思非常巧妙,为了互赠圣诞礼物,德拉夫妇双方都卖掉了心爱的东西。小说循着两条线索来展开情节, 明写德拉精雕细刻,暗写杰姆粗笔勾勒,一明写,一暗写,显

得简练而又清晰。直到故事终结,明暗两条线索才汇合相交,真相大白,礼物变废物,造成了出人意料之外的结局,使人惊愕,但又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艺术效果:这种情节安排增强了艺术表现效果,刻画了感人至深的美好的艺术形象,深化了主题——反映了当时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主人公的善良心地和纯真爱情,使喜剧故事浸染着悲剧色彩,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13、试述《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1)情节曲折生动,结构完整严谨,富有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

①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②根据人物性格发展而发展情节,主线(重色—相思—长恨)分明,剪裁得当;③通过想象来发展情节,增强了诗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

(2)熔叙事、描写、抒写于一炉,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是写景与抒情的融合,又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是描写、叙事、抒情的融合。

(3)刻画人物生动细腻,以形传神。深入内心。刻画唐玄宗:重色相思、“春宵苦短”“不早朝”“看不足”,以形传神;刻画贵妃,一是美貌,二是忠贞。

(4)语言通俗、精炼、优美、流畅,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音乐感。如“玉容寂寞泪阑干”十分形象。

(5)大量运用借代、对偶、比喻、顶针、夸张等修辞,增强了艺术表现效果,使这首诗锦上添花,光彩夺目。 借代:“汉皇”指唐玄宗李隆基。 对偶:“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比喻:“云鬓花颜” 顶针:“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直接顶针);“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间接顶针) 夸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4、试述《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1)写景非常出色,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来写,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是全诗的抒情线索。明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月光统摄群象,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树林、白云、扁舟、主楼、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一切都在月光的照耀之下,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了一幅充满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的优美画卷。

(2)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景色壮阔奇丽,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美妙,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并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情、景、理相互交融的优美的深远的意境。

(3)语言优美、通俗、生动,音韵和谐流畅,全诗36句,4句一转韵,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的节奏感强烈而优美,可谓声情并茂。

二、文学常识简介(8%)

1、《论语》: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 录编纂而成。

2、《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 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意蕴丰 赡含蓄。

3、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沉郁顿挫,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人誉为“诗史”。

4、白居易: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艺 术上以平易晓畅著称。

5、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在文艺创作的各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散文自然畅达,词开豪放一派,诗歌、绘画、书法亦有很高造诣。

6、陆游: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生平作诗近万首,其诗题材广阔,现实性强,洋溢着浓烈的战斗激情和悲愤情绪,其诗风格多样,以雄浑豪放为主,语言明快。

7、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著名作家,小说代表作《家》暴露封建末世的黑暗与腐朽, 控诉旧礼教、旧势力的罪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 追求光明的热情。

8、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他的小说以诙谐 幽默见长,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三、词义解释(22%)

《秦晋殽之战》(P51)《谏逐客书》(P63)《采薇》(P97) 《张中丞传后叙》(P245)《冯谖客孟尝君》(P59)

四、翻译(8%)

《秋兴八首》(其一):

深秋的露水使枫树林逐渐凋零、伤残,巫山巫峡到处呈现出萧瑟阴森的气象。大江中波浪滔天,关塞上天地之间一片阴气沉沉。客居夔州已经两年了,东归的愿望仍未实现,每见菊花开放就伤心落泪,孤舟长系江边不能起航,自己多年飘零在外而此心长系故园。深秋之际只能还在关塞打仗,夔州的思妇正在为丈夫赶制御寒的冬衣。白帝城在秋风中高高耸立,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江山已寒,客子思乡,闻此砧声悲惨凄绝。

篇三:语文老师给我们的语文简答题

大学语文复习概要

题型

填空:10*1(文学常识+诗词句)

选择:10*1(文学常识+课文内容)

翻译:5*2

简答:20 (课后思考)

论述:20 (课后思考+课文理解)

写作:30 (应用写作10:通报、请示、通知、批文、求职信+基础写作20)

课文:

注意看每篇文章之前那一段话(非文章内容),注释1、2介绍文章背景或者作者情况以及课后的提示。 简答、论述:

1.樊迟、仲弓问仁:儒家主要思想为仁,孔子如何解释仁?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够早了仁学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后来成为整个如家文化的中心范畴。“仁”也是儒家所提倡的一切美德的集中表现,比如“恭”、“敬”、“忠”。孔子的仁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他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上行驶,以实际生活中具体、平实、可行的一些道德操守、行为方式、自我约束等实践方式来代替抽象的、形而上的论述。

2. 《老子》二章:道家主要思想为道,文中“天道”“人道”是什么?你自己对其怎么看?

3、秋水(节选):三个课后思考题:揭示什么道理,有何意义?怎样将抽象哲理具体化?(寓言)举了哪些例子?打哪些比方?

1)本文通过寓言形象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本文旨意虽或有无所作为、消极虚无之嫌,但其合理内核,却能启迪是人们不可囿于个人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 本文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哲理。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一个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以此展开说理,阐明文章主旨。其次,在文章展开说理之前,先设置了一段对河水与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陪衬河神与海神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文章的主旨。再次,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揭示所欲阐述的深微玄奥的哲理,而且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

沈园二首写作手法

层见迭出,使抽象的结论蕴含于形象的比喻之中,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3) 庄字散文,长于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本文中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就连用了井蛙“拘于虚”、夏虫“笃于时”,曲士“束于教”三个比喻;在阐述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时,又连用了“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似碧空之在大泽”、“似梯米之在大仓”、“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一系列比喻。广义地说,文中的百川灌河、万川归海、天地之大、九州之小等等事例,乃至整个寓言故事,也都具有比喻意义。因为认识无止境这一文章主旨是包容一切的普遍规律,其具体内容是不可能尽言的,故略举一二,则皆具有以例喻理、以一寓万的性质。所以可以说,本文中的比喻本身,也都是在说明事物的相对性,在喻比认识的无止境,此之谓整体设喻,援譬设喻过程也就是论证说理的过程。

4、容忍与自由:课后习题:为何引用李、王以及四诛?四诛是诛杀的什么?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为什么将四诛与西方宗教破坏并举为例?

1)

2)

3)

5、段太守逸事状:如何塑造段太守的人物形象:(1)三件事、三个品格特征 (2)用人物对比方式 (3)用倒叙的手法凸显个性(4)详略得当

本文选择了段太守生平的三件逸事,以突显其刚勇、仁义及气节凛然。三者交相辉映,多侧面地表现出了段太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之中的个性特征,刻画了封建社会一位正直廉洁的官吏形象。在文章中,作者还以白孝德之怯懦,焦令谌之横暴以及朱泚之奸诈作对比衬托,使段秀实的形象倍添光彩。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的必掉作客观的记叙,繁处不避细琐,简处不失要害,详略得当,并用倒叙的手法凸显个性,强化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6、纪念傅雷:如何写出傅雷的个性:1、三怒,两个细节 2、倒叙

7、婴宁:课后习题1、2、3如何看婴宁?怎样看到有人说婴宁是“隐于笑”这个观点?通过列举句子来表现对婴宁的刻画------笑、花

1)

3)花与笑,是婴宁的两大爱好。小说中对笑与不笑的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转变。对鲜花的描写,一方面推动着情节发展,一方面衬托主人公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初见王生时,婴宁手中拈着一枝梅花。喜好清幽而不浓艳的梅花,表明她安于僻野、不事浮华的品格。她住的院子“桃杏尤繁”,见王生时,俯首自簪的也是一朵杏花。雪白清淡的杏花喻示她纯净自然的品格。她喜爱的海棠花与碧桃花也都清香宜人。嫁到王家后,她仍“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甚至背着丈夫典卖金银首饰,用以购买上好的花种。几个月后,庭阶、篱笆、厕所,到处都是花草。经过她的打扮,这个庭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令爱花的婴宁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庭院的木香架引起与邻人的风波,并进而改变了她的性格,使故事情节得以进一步发展,这是鲜花描写在象征婴宁性格之外的另一个作用。

8、吃饭:课后习题1将吃饭比作什么?为什么?

文章采用类比的论证方法,将吃饭比作结婚、艺术、政治。作者借吃饭为题,通过各种类比联想和巧妙比喻,发表他对人生、社会注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作者从“吃饭”的实质变成了“吃菜”,看出其中名实不符现象所掩盖的本质,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一系列名实错位的矛盾现象,得出了“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的哲理性结论,批判爱财不爱人的金钱婚姻观,嘲弄政客心口不一和以公权谋私利等不良世风。同时针对“给人弄得混乱颠倒”的社会现实,作者阐发了“和无味以调口”的传统思想,尝到了多元“相成经济”的和而不同社会理念。本文由“吃饭”而引发的议题广泛,涉及社会人情世态诸相,在针砭时弊中闪烁着活泼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9、咏史:课后思考1、2“避席”一联用什么手法、典故?

“避席”一联运用的是用典的手法,通过引用清朝的文字狱事件,借古讽今,抨击现在的统治者尽是些庸碌无聊之辈,高压的通知使知识分子不敢议论时政,将这些人都拉进了功名利禄之中,这样下去这个国家哪里还有希望。呼唤像汉代田横那样有气节有勇气的勇士出现,不要让这些今日还存在的侠义之士都磨掉了勇气,被功名利禄所骗。

10、长恨歌:(1)主题是什么?(2)对李隆基的塑造抓住了什么?(第一段对杨贵妃的宠信,第三段对杨贵妃的思念)(3)如何对杨玉环进行刻画:杨玉环的美貌(正面、反面、比喻)、对李隆基的思念

1)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做了明显的讽刺,另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笃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2)

11、沈园二首:借景抒情,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哪一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反衬了什么?

第一首诗回忆与唐婉离异后在沈园邂逅的往事,写物是人非之悲。诗用借景言情的手法,以斜阳暗淡、画角哀鸣来渲染气氛,眼中之色、耳中之声无不凄凉哀怨,于是触动诗人的伤心情怀。第三句“伤心”二字有眼前景象转入回忆,第四句借桥下春波当年曾映照过唐婉身影,展现出深藏诗人心底那翩若惊鸿的美好形象。

第二首诗表达对唐婉坚贞不渝的感情,写刻骨铭心之思。诗用反衬笔法,以“柳老不吹绵”——草木无情,来反衬自己四十年不变、至老弥坚的一往情深。自己将化为会稽山上的一抔黄土,仍要凭吊遗踪,泫然泪下,这是何等坚执的情感抒发。

12、小狗包弟:课后思考1、2、3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对文革的反思、呼唤丧失的人性、自我忏悔 本文先从别人的一只小狗写起,然后联想到自己曾经养过的小狗,写包弟的来历,和一家人的亲密关系,以及到后来被送到医院解剖室的结局,自然朴素,看似信笔所至,随意写来,实际上前后的照应、详略的剪裁,都恰到好处。本文时间跨度很大,叙述层次上从现在到过去再到现在的跳跃,与作者感情起伏呼应配合,而又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这是真正老成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文革的反思,呼唤已丧失的人性,进行了自我忏悔。

13、春江花月夜:课后思考1、2哪些是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月光是全诗的灵魂

14、浣溪沙:课后思考1、2、3

对人物和景物进行了如何的描写,表现出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怀?

标签:手法 二首 写作 沈园二首写作背景 沈园二首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