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联想写作手法

时间:2017-03-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作文写作中的联想方法

>作者:邱先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1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文章的源头活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和借鉴必不可少。然而有了生活,读了一些书就能写出好文章来吗?

作家丛维熙与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朋友去海防前线参观,见到大炮口上插着一束鲜花,心中顿时有所触动,回京后写了一篇散文《大炮与鲜花》。这位朋友读了文章后对丛说:“我的生活经验也是够丰富的了,文字功底也并不比你差,你所描写的景物我们一同看到了,为什么你能写出文章来,而我却不能呢?”这位朋友的话的确令人深思。

一些高中生,写不出见解独到,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文句流畅的文章来,甚至一提起笔来就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使搜索枯肠,勉强成篇,也往往是形成“瘪三”,丑陋难看的八股文。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生活枯燥,知识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看来也不尽然。从他们懂事起到现在,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应当还是不少的。是读书太少,缺少借鉴吗?也并非全是这样,不算他们在小学阶段读过的课文,也不算他们在平时阅读的课外读物,光是中学阶段的课文就近四百篇。四百篇,一个多可观的数字啊!那么既然他们也有生活,有借鉴,又为什么写不出情文并茂的佳作来呢?

我认为,这些高中生写不出好文章,也如丛维熙的那位朋友一样:没有翩翩的联想而文思迟滞。

没有较强的联想能力,生活和写作、读书和写作就会是互不贯通的几潭死水。

没有联想就没有文学,这是高尔基曾经阐述过的道理。古人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就是讲的联想的功夫。

联想,就是把生活经验,书本知识和写作相互贯通,融合为一的过程,它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通过联想,使沉淀的信息复活于心中,昔日的储备浮现于脑际,从而注入笔端,写成文章。

联想,是一面聚焦镜,能帮助作者更好地确立主题。我们的学生平日总认为日常生活平庸无奇,没有色彩,没有文学味。其实,这是把事物看得太单一、太孤立、太静止的原故。世界上的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是发展变化的,是彼此联系的。如果我们对某一事物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由目前到长远地去展开联想,就会从中悟出最本质的东西,发现一种最美的思想,从而将文章主题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联想,它又是点燃记忆仓库的火把,它能帮助作者大大地丰富文章的内容。作者在平时,不同程度地积累了许多来自生活和书本的材料。这些储藏在记忆仓库中的材料,似乎是无用

的,互不相干的,而当被一个偶然的机遇触发的时候,记忆就会被联想的火把点燃而熊熊燃烧起来,这些平时被尘封的材料瞬间就能放出夺目的光辉,促使作者用主题的红线把它们贯串起来,而成为一篇文章的血肉。

联想也是开启作者文思的一把钥匙,要把一篇文章写得优美、生动,是离不开这把钥匙的。一个深奥的道理往往打个通俗的比方就能说得清楚明白,一个抽象的概念往往借助于一个生动的形象就能使读者有一个鲜明的印象。遣辞造句,布局谋篇等等,哪一个方面不要借助联想呢?

联想对于写作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那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联想呢?

如果说生活就是一张巨大的网,那么,每个事物就是一个网结。我们在表现某一个事物的时候,就以这个事物为出发点,沿着一定的线索和方向去充分地展开我们的联想。

一是对事物本身进行纵向的联想。任何事物都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但要真正了解其现实的情形,还要尽可能地对事物进行历史的考察,把历史和现实放到一起来思索,这样,才能开掘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才会深刻。

二是对事物进行横向的联想。前面我们讲过,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制约的。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与它的周围环境分不开的。即使某些事物在平常看来,似乎没有一点联系,但当我们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以联系点作为媒介,就能把它们联想到一块来。池塘里的几片荷叶与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有联系吗?有,那自然舒展之美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点。门前一口水井与古时候深宫里的铜壶滴漏该是不沾边儿了吧,然而,善于联想的郭沫若却能从中找到联系点——那种叮咚作响的清韵。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正是这个叮咚作响的联系点,使他在描写水井时,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古时候深宫里的铜壶滴漏。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去进行纵横联想,我们的文思就会活跃起来,材料就会丰富起来,写作起来就能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了。 当然,所谓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想还只是对事物的整体而言,具体说来,还要做到下面的几个结合。

一是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结合。

一个高中生,不管怎么说在这两方面都具有相当的积累了,写作时,就要善于结合这两方面去进行联想,细细想一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哪些与你的文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往往有这种情况,当我们凝神细想的时候,记忆中的一个平常的人,一件平凡的事,甚至一丝微微的风,一片淡淡的云,一株小小的草,一块无声的瓦片都会触发你的灵感,使你文思泉涌。反过来,当我们在联想到书本上的材料的时候,总会发现有很多东西与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会惊人的相似,甚至书中的那些人、事、物、场景就是现实生活中

篇二: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_答题技巧总结(全)

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

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 (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

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4)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表现方法(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一)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A、借景抒情: 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B、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C、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D、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A、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

17、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18、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9、白描:不用华丽的辞藻,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20、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22、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23、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24、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用现代的观点来说,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等

(二)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1、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

语言描写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2、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4、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心理描写作用:1、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2、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3、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4、深化作品主题。

外貌(肖像)描写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 2、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3、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动作描写作用:1、显示人物内心世界。例如:蹑手蹑脚的走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4、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作用: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生动

A、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B、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一)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引资料、画图表、类比、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更具体、更详细。 

2、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 

3、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4、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

5、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功能)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7、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

8、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好处: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

9、画图表(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好处: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条理清晰

10、配图:再说明具体物品时,为了让读者对物品有视觉上直观的感觉。配以具体图片,可以省去物品外观的具体描写。

(二)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

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四、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阅读的答题技巧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某种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篇三:联想的基本类型其及特点

">一、熟悉联想基本类型的意义

作文指导教师说过写作时运用联想调动作文材料。但是,到底有哪

联想写作手法

些类型的联想,目前尚无定论。《辞海》提到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常青等编著的《中国中学生作文大全》提到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探源联想和再现联想。张少云《比喻的心理基础》一文提到四种联想,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惠世宏《写作联想技巧论析》则提出联想操作有横向式、辐射式、类比式、方向式。褚守农著《联想与作文》涉及九种联想,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象征联想、推测联想、因果联想、关系联想、部分联想、体验联想、远隔联想。

联想,这样划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分类欠当,细分也不止这些类型,只是尚未就此做出专题研究而已。例如,就词语的含义来说,还有意义的同义联想、反义联想、近义联想、引申联想等,不过后者另有其复杂性。就对象、时空关系来说,还有空间联想、方位联想、地理联想、逆时联想、顺时联想。到底应怎样分类,有那些类型,尚无深入讨论。

二、划分联想类型的标准

要划分联想的类型,必须确定区分标准,标准不同,划分的类型也就不同。这个标准的确定也不容易。首先从时间关系即联想发生的时间来看,可以将所有联想划分为两大类,即:

1. 同时联想。

2. 相继联想。

前者指同时发生的一切联想,如对天空的突然闪电的联想包括亮度、形状、颜色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联想,都是同时发生的,故称同时联想。后者指在某种联想之后发生的一切联想。如紧接闪电的对雷鸣的联想,包括大小、远近、惊人程度等方面的联想。因是相继发生的故称相继联想。

这种划分起于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家哈特利。以后几乎没有异议。但是,这两类联想各分哪些小类,我们可以深入研究。

接着,可以对联想按意志支配的情况划分如下两类:

1. 自由联想。即随心所欲,随意驰骋的联想,意志不作干预。

2. 控制性联想。即受意志主动支配的联想,意志要求按类型和方向联想属此。作文和各种创新活动中控制性联想用得更多。

其次,按联想的深浅程度和对人的影响可划分为三大类,即:

1.表象联想。

2.意义联想。

3. 情感联想。

表象联想是表面层、现象层和语法层面的联想。意义联想是万物内部规律,有关事物的概念、语词的含义等。所谓语义层的联想即深层的、抽象的。情感联想是人的对事物的态度、感情方面的联想。

三、联想基本类型的确定

联想的基本类型的确定应从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意义联想、情感联想、散分联想、聚合联想、相继联想、复合联想等方面进行思考。

1.接近联想

这是最重要的联想。是由此接近彼的联想形式。凡同时在头脑里形成联结的两个事物,任一事物都会引对另一事物的联想,这就是接近联想。例如,由树叶联想到树,由河想到江,由雨想到伞,由局部想到全局等等都是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也可以是双向的,如由头部想到尾部、由雨伞想到雨、由江想到河、由树想到

树叶。

接近联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在表象、意义、情感等多方面展开。通过接近联想,人们可以追忆许多事物信息,也可以想象许多事物。

2.相似联想

这是因彼与此相似而由此联想到彼的联想。不一定是同时性但一定是相似性,这是相似联想的特点。例如,白云象棉花,棉花象瑞雪,桃技象梅枝,煤火象柴火,这事象那事等等。相似联想非常重要,在科学研究中许多发现,发明依赖了相似联想,在写作中,描写、形象、比喻等依靠了相似联想,尤其是在主题发掘时离不开相似联想。相似联想可以是表象的,也可以是价值的、性质的、意义的、情感的。

3.反向联想或对比联想

这是彼此之间因对照比较而引起的联想。联想相反的方面其特点是方向相反。又分(1)时间对比,如将来-过去,今天-明天,白天-黑夜等等;(2)空间对比,如天-地,南-北,上-下等等;(3)价值对比,如功-过,有意义-无意义,“犹如泰山”-“轻如鸿毛”等等;(4)色彩对比,如红-绿,黄-蓝,黑-白等等;(5)程度对比,如:深-浅,高-低,软-硬等等;(6)情感对比,如:高兴-苦闷,快乐-悲哀,欣喜-恐惧等等。如此等等,说明对比联想也是可以在各个方面应用。

对比联想很迅速,中国人尤其如此。20世纪30年代有人研究出中国小孩很会对对联,这跟自古文人类吟诗作对这一文化有关。我们应继续作如此锻炼。

由于对比很多是与联想源的方向正相反,故又称反向联想,或逆向联想(逆向思维)。你说东,他说西,你说上,他说下,你说易,他说难,你说未来,他说以往。这样不作顺向联想,而作逆反联想,最容易发现问题,思考全面,搞科研写论文经常使用。

4.因果联想

这是彼此有因果关系形成的联想。例如,父母-子女,蚕-丝,花-果,闪电-雷鸣,播种-收获等等。这是由因联想到果的。也可以反过来由果联想到因。如子-父,燃烧-火,小鸡-母鸡,因此,因果联想可以是双向的

5.散分联想

包括辐射联想、分类联想及整体与部分、全程与阶段联想等。

辐射联想是从中心点向四周作辐射的联想,属发散性联想。例如由中心联想列东南西北,由石头联想到其大小、形状、颜色、硬度等等,由哲学联想到哲学原理、哲学史等,由树联想到其根、干、枝、叶等等。由于是中心点向四周各方面、部分、局部或各类、种等的联想,故又称整体局部联想。辐射联想在分析事物时极其有用,故写作议论文、说明文有用,写作散文也要使用。

分类联想即由大类想到小类由小类想到子目的联想。例如,由大类到小类:信息管理学-图书馆学、档案学;图书馆学-图书分类学、图书馆目录学等;除了学科分类联想还有事物性质分类联想,如由天想到日、月、星辰等。

6.聚合联想

这是从多个角度向中心或上层系统进行联想,包括聚焦联想、类属联想、分合联想等。归纳方向的联想属此。例如,对《周易》与工具书进行比较研究,这本是对相似联想的利用。由于可以从工具书编排上易检性、内容上的收录性、以及成书的的查考性三个角度来联想《周易》的特点,故可得出结论。因是从多角度联想,故可称聚焦联想。

聚焦联想对于写作议论文尤有价值,应多多练习。

此外,下面几方面的联想很重要:

*意义联想

意义联想非常重要,包括语义、事物、功能、价值、作用以及事物内部规律、本质等的

联想。后者是由事物现象、表象想到其内部关系、规律、含义、本质等等的联想。从事科学研究要善于作此种联想,例如,看一飞瀑、水流一下子联想到或悟出:“水往低处流”,这就很有价值。当然,这还不够深刻,更深刻的是悟出地心的吸引力,这也是为什么说牛顿伟大的重要原因。作文也应作意义联想,碰到事物,写作某事物某对象,应能联想其深刻的意义,而采取了暗喻的手法。

*情感联想

如前所述,这是作文经常要用的联想。所谓触景生情即情感联想所致。很多情感联想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例如,在某时、某地或因某物而发生过影响自己情感的重大事情,以后只要走到此地或见到此物,都会联想起当时发生和引起自己的情感重现,甚至提到那个日子那个时候都会这样。但是,对于那些只引起过我们情感微弱变化的事物,必要时,我们应该通过联想而发掘,甚至加强。

*相继联想

上述所有(1-6)类型联想都可以进行相继联想。

这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重要联想。科学预测,必须借助各种联想。一事物发生之后必然会有什么事物出现!事物千变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是在时间上的相继性或继起性、后继性表现。在出现必有的新事物之后又会有什么更新的事物出现!如此类推,接而来。所谓“有远见”,无非是相继联想熟练而迅捷,并能作出多步相继联想。很多人只善于作同时联想,不习惯于作相继联想。更不善于作多步相继联想,因而作文时缺乏想象力。所谓灵感与此有关。有人提出有所谓远隔联想,认为它能产生奇想、怪念其实是相继联想和链式联想的结果,只不过因联想迅捷,中间环节被忽略了,故并没有所谓远隔联想。这是提“隔”就不妥当。

链式联想是相继联想中的一环扣一环,按链条一样展开的联想,例如,记得儿时听过一个笑话:对面山里老虎为什么会叫?因为它有四条腿。螃蟹有八条腿为什么不叫?因为它是水里的。蛤蟆是水里的为什么叫?因为它有一张很大的嘴。簸箕嘴那么大为什不叫?因为它是竹子做的。笛子是竹子做的为什么叫?因为它有很多眼。筛子那么多眼为什么不叫?因为它是圆形的。铜锣是圆的为什么叫?……在这里儿童虽然找不到事物的真正原因,故答出了笑话,但这属于链式联想,同时也是因果联想。问题在于要真正找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规律。在逻辑推理中需要借助它,在议论写作中经常使有它。

直感和预感等由相继联想和链式联想产生。人们一直以此为奇,不得其解,其实是相继联想和链式联想的结果。只因中间环节已被忽略,故感奇特。

*复合联想

复合联想是多种联想的综合利用。人们在信息交流、写作、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运用联想决不是单一的,往往有多种联想交替存在,这就是复合联想。人们某些直感和想象就是复合联想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最基本的联想类型是前六类,后四类联想虽然存在,但由于划类标准不同,亦可不作为最基本的类型。前六类型非常重要,则应熟练掌握,善于利用。

此外,还有人提出象征联想、远隔联想,其实这是从联想结果来划分的。还有人提出创造性联想,其实还是从联想目的来的。已有人提出关系联想,其实根据联想的路径划分如上述最基本的类型都是关系联想。故不能独立一类。

标签:手法 联想 写作 联想写作手法分析 写作联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