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及解决思路】 大学生就业难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000-01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法
  
  
  眼下,2012届毕业生怀里揣着个人履历,正为谋求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各地的人才市场、招聘会、就业指导中心、甚至在因特网上,都能见到这些人为自己的终生大事而忙碌着。最近两年,随着高校的毕业生大量毕业,我作为高校老师在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上体验了他们在压力面前的感受,并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部门交流并探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形成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高校扩招影响。众所周知,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而扩招所产生的就业压力,其中大部分又集中在了我国的几个发达的大城市中,无可否认的是,这几个城市在薪酬福利、个人发展机遇等方面都具有较大吸引力;但是,由于毕业生过多的争抢有限职位,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就业难度,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问题。而来自官方机构的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预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00万,比上年增加40万人,增幅达到6%。
  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六、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11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3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七、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八、文科教育质量低下。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由上述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然而,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1.政府部门要积极迅速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努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平等、充分的就业信息与指导服务,以帮助毕业生进行职业决策,让他们能够将职业规划战略融入其终身规划之中。
  2.教育部门,人事机关和高校就业中心要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导向与保护。
  3.学校应优化整合专业课程设置,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水平设置课程,提高课程的质量和竞争力,发展自己的优势科目。使学生在校教育的知识结构能够和社会需求尽量匹配,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4.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和准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意识 ,学生应积极转变就业心态,给自己正确的职业定位,切勿好高务远。
  5.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6.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最后,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的积极协调和配合。只要大学生努力学好本领,时刻洞察社会需求动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那么在茫茫职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满意的工作岗位就一定不是一件难事 。
  
  作者简介:孟杰,男(1974-),北京人,任职于华北水院水利职业学院,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职称:会计师、经济师。
  

标签:浅析 大学生就业 思路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