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作文教学浅议|作文教学研究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作文教学是当今们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学生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匮缺,导致了学生知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感情贫乏,因而写不出有血有肉、声情并茂的文章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从写作的基础做起,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观察、学会积累,依据写作意图布局谋篇,真正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关键词】阅读;观察;积累;误区
  
  谈到作文教学,有的教师归纳了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知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此“三乏”,我不敢苟同。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思想,学生当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学生“三乏”,责任在谁?
  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积累,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尽快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那必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此,我谈谈自己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学会阅读
  写作能力与阅读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小说迷,看小说成痴,手不离书,上课不留心,总偷偷看小说。他的成绩很差,但作文却非常好,清新流畅、构思独特。后来我有感于他的“成就”,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交流阅读心得。阅读的书籍主要是《作文选》、《读者文摘》以及著名的散文集等。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无论是选材、构思、立意,还是遣词造句,均有了很大的进步。
  当然,课外阅读决不是“放养式”的。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将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其次实行“三定”:即定时、定向、定位。“定时”,即定时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借书、读书;“定向”,即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及时推荐优秀篇目;“定位”,即定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
  在加强学生阅读的同时,还要利用学生对“美文”的赞赏和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并帮助学生投稿。一旦学生的作品变成了“铅字”被登出来,无论是对投稿者还是其他同学,其激励效应是不可言状的。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和忠告之后的欣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猎取生活场景、自然景观,从而获得写作材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观察对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说过:“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简直成习惯,仿佛要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炼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但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考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用心、用脑去思考,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得很多,思考得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
  三、让学生学会积累
  从写作角度说,积累是指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中能获得的文化知识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体会的记录。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有两种途径: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上,这样日积月累,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材料方面要建立“素材库”。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刮肚,或者胡编乱造,或者一味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以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三)思想方面要建立“思想库”。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很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两个: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有语汇,有素材,有思想,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另外,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一统化标准的严格束缚下,作文教学出现了许多误区,致使作文教学“名存实亡”,导致了学生的“三乏”。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
  误区之一就是程式化的“八股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文体意识”的强度灌输,使学生的写作不敢突破文体框格的分分寸寸,诸如叙事模式、议论模式、写景抒情模式、应用文模式等等,机械雷同,毫无灵活性,学生自然无超越旧文体和创造新文体的可能。古人云“文无定法”,这“法”主要指的是结构,因此在这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其不拘一格的创新构思能力,杜绝“八股文”。
  误区之二是生搬硬套的“抄袭文”。由于学生社会实践少,大脑中缺乏“素材”积累,导致有的学生一遇到“有意义的事”,便以“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为主题;有的学生东拼西凑,风马牛不相及,闹出笑话;更有甚者竟毫无顾忌地全文抄作。这样不仅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还养成了懒惰思维的坏习惯。这样就要求我们正确引导学生课外广泛浏览,主动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误区之三是闭门瞎编的“干瘪文”。瞎编并不等于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情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但现在很多作文却不经而写,无感而发,使文字只有“骨架”并无血肉,像个“瘪三”。有的学生父母双双健在,但竟描述失父或失母的生活经历,这岂能写出感人肺腑之文?对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下海”,亲身体验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材料,写出声情并茂的文章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多实践、多体验、多积累、多练笔,依据写作意图布局谋篇,真正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标签: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