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人际交往心理

时间:2017-05-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扮演生活和事业的强者。而人的一生,其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交往紧密相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总是处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之中,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然而,并非人人都能如愿以偿。这一方面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有关,更主要的是一个人的认知、个性等有关。

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㈠交往中的孤独心理

其特点是寡言少语,对人缺乏主动、热情。外在的表现往往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欲望掩盖起来,对别人怀有戒心,平时愿意独自学习或处事。

社交上的孤独,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封闭的心理障碍,是一种心灵上的孤寂。找不到或根本就不想找到知音,对社交缺乏兴趣,不知如何去接近他人,与别人缺乏心灵上的沟通。对于别人来说,常常感到这样的人难以接近,与之交往不是很累就是无效,于是便与之保持心理距离,久而久之,孤独者就越加孤独。这类学生的交往障碍更多地是由于其偏于内向的性格造成的。

㈡交往中的自负心理

其特点是自高自大,争强好胜,固执已见,不信任他人,甚至瞧不起老师。这类学生往往目中无人,总是过高地评价自己。其同龄伙伴也讨厌同这种类型的同学交往,最后也会成为“孤家寡人”。

自负的人往往是以自我存在为前提的处事心态,凡是与我相吻合的便是真理。这种人偏面强调“自我需求的合理性”,极端自私自利和自以为是。如有些同学在午休或晚上,不顾别人是休息或学习,便旁若无人地在寝室里为所欲为。这种人还常常喜怒无常,让别人都围着他转,一不如意就火冒三丈,在同学中显得十分霸道,以此来满足自己的不良心态。这是一种令人憎恶的“自我”表现。这类学生产生的交往障碍主要是由于过分自满,自我评价过高造成的。

㈢交往中的自卑心理

其特点是在人群中羞怯,有不自然的表现,有较强烈的自卑感,凡事总希望采取观望的态度 ,一旦与同学出现矛盾或考试成绩不佳总是“自责”,长此以往这种学生会出现沮丧和悲观的消极心态。有这种心理影响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不足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敏感,又担心自己的不足或缺陷被别人发现而被瞧不起,所以在交往中缺乏勇气、畏首畏尾。

自卑,即因自我认识发生偏差,过低地估计自己,轻视或看不起自己,是人际交往中的羁绊。过于自卑的人,别人同他打交道时也常常感到压抑和沉闷,他也害怕同别人打交道,久而久之,人际关系显的很不协调。

㈣交往中的多疑心理

其特点是不信任别人,与人打交道总好斤斤计较,不顾别人利益,很少能体贴别人。多疑的人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抱“以邻为壑”的态度。多疑的人往往无中生有,搬弄是非,总把别人的善意当做恶意。结果不仅会产生人际关系的裂痕,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人际冲突和人际伤害。

多疑是一种没有出路的心理选择,是一种由主观臆断所产生的不信任他人的情绪情感。多疑心理的产生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多疑心理,这与我们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关。如广为人知的“人心隔肚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这几乎成了中国人性格中的共性。当然这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与人打交道时多点心眼,防备被骗等。但在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起着消极的作用,如多种无谓的争执、吵闹等,往往都是多疑在起作用。所以,多疑是人际内耗的祸根,是心理的毒瘤,它往往使“自我”变得阴毒可怕,无法沟通。

㈤交往中的嫉妒心理

其特点是在与人交往时,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如天生的身材、容貌、聪明才智、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等各方面的差距,就会产生抱怨、憎恨、甚至愤怒等复杂的心态。这种人总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在某些方面强过自己时,又无竞争的能力或勇气,于是往往采取讽刺、挖苦、挑拨、中伤等不正当的行为,造成种种心理伤害。严重的嫉妒,还会吞噬人的理智,影响正常的思维。有的在“妒火中烧”的情况下,可能会铤而走险毁灭自己的前程,甚至自杀或他杀等;也有的可能消极沉沦,从此一蹶不振。

培根说:“嫉妒是人类最卑劣的品质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嫉妒心人皆有之,只不过有轻重之分而已。嫉妒心理的产生,常常是在周围熟识的人之间产生,如同学、同事、朋友、亲属、上下级以至夫妻、兄弟姐妹、恋人等等。有嫉妒心理的人,最容易与他们比高低、分上下,不服气、争输赢。而对那些位居高位的“伟人”、“大科学家”、“大名人”,人们不会产生嫉妒,其原因这些人与一般人差距太大,所以谈不上嫉妒。嫉妒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健全的社会生活。

㈥交往中的逆反心理

其特点是在交往中总爱与别人“唱反调”、“对着干”、喜欢充当“反派角色”。你让我向东我偏向西,你让我干这我偏干那。有的人甚至走极端,充当与众不同的“英雄好汉”角色。这种人往往自以为是,固执已见,振振有词;不能与别人合作共事,干什么事都别别扭扭等;事情还没有做,意见就一大堆,谁不同意他的意见,他就反对谁;只能听恭维话,听不得反对意见或善言劝告,等等。

社会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失常心理,它是用抗拒、反对集体或者别人对自己的要求、指令的形式,逃避外界的压力,从而维护自己个人的尊严、面子。有逆反心理的人,当他的需要受到挫折时,他就会对阻碍他的人,阻碍他的需要不能实现的规章制度和周围环境等,产生攻击行为。如他们往往用摔坏器皿、脚踢桌椅、重重关门等行为来发泄情绪。有些人虽没这样做,但是愤怒、敌意和破坏情绪却长期积压在心头,没有发泄出去,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他们进一步地心理失常,并会用社会所不允许的、人们不能按受的方式,把他们的逆反心理表现为攻击行为(如打架、破坏财物等等)。当然,青年人当中的逆反心理,有些是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所形成的,如专门看受到批评或批判的作品、影视片、光碟等,他们辗转相传、争相暗中传阅,这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造成的。青年学生应用理智战胜情感,提倡谦虚忍让的美德,同学、师生之间要多理解、多谅解、友爱相处。

二、如何克服、超越以上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呢?

㈠正确地认识自我。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贵者难也。囿于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局限,

人们往往很难做到主动、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我。青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又加之社会阅历浅,尤其容易发生自我认知的偏差。有时候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错觉,掩饰真实的自我,有时候明知不对却又坚持已见,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把握自己,对于青年人交往来说,极易产生不利的影响,形成交往障碍。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把握自己,对于个人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有着重要的关系,对于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观因素。因此,要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就要能悦纳自己。我们对自己本身应有适当的了解,如身高、体重、外貌、内脏、心理品质、才智互素养、行为表现等各方面,应有较为明确的了解,方可在生活适应中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在力求全面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要能适当地悦纳自己。即不但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更好地利用发挥之,同时,更重要地是能容忍自己的短处。短处或缺陷几乎人人都有,而且有些是无法补救的,如身高、长相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安然接受这些缺陷,而不必遮掩、羞惭,而应集中精力去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取得社会和他人的悦纳。实际上,内在的美往往比外在的美更能吸引人并取得别人的爱慕。当一个人为人坦诚、勇敢、聪慧、有知识、有能力时,尽管他的体貌并不理想,仍可得到他人的悦纳、敬仰。如列宁、邓小平身材都不高,但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虽然相貌丑陋,但他在哲学上的成就使他得到了巨大的声誉。如果一个人长相、衣着都很漂亮却张口就骂人,粗俗无知,或一个人虽有一张美丽的面孔,但为人处事却阴毒、刻薄,这样的人肯定是会令人厌恶的。因此,缺陷应当成为完善自己的动力,而没有理由成为压抑自己的包袱。当代的“女保尔”张海迪之所以成为青年一代的楷模,是因为她身残志不移,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我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㈡要塑造自己坚强的个性。坚强的个性包括自觉、果断、坚韧、自制、信心、恒心等。在人际交往中、重要的是要有自信心。自信心强的人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有效地避免自己的短处,他们总是信心百倍,乐观向上,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决不自弃,而是千方百计地挖掘自身的潜力,争取周围环境的支持,达到自己的稳定目标。心理学家曾对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进行研究认为,智力优秀者一般都具有四种性格品质。第一,自信心强;第二,为取得成功的坚持力;第三,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第四,不为其它诱惑所动。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科学家、发明家、理论艺术家的实践表明,他们的成就与他们的个性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被称为天才发明家的爱迪生,才华超群,智慧非凡,可是他在评定自己时,认为自己并非什么天才,他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因斯坦从小被认为天资较差,但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大科学家,他认为自己成功的秘抉是自信和刻苦努力。

㈢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当代青年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特别希望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表现自己的才能。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不可避免。如果自我期望值过高,只能胜不能败,失败了或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或者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参与任何竞争,碌碌无为、平淡无味地生活,都是不可取的。应该明白,失败并不意味着断送前程,有时候失败中孕育着成功,关键是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再有一点,就是在竞争中青年人还要注意克服不良的嫉妒心理,要公开、公正、公平地竞争。看到别人有成绩、有进步,把精力要放在研究别人是怎么取得成绩和进步的,然后努力赶超,而不是嫉妒人家,甚至污蔑、中伤别人。不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只会害人害已。

第三节大学生交往艺术

我们已经了解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及交往的特点、效应、心理障碍等,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与交往艺术有着极重要的关系。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年人来说,或许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交往,不就是与人打交道吗?有什么艺术可言?还用得着专门去学?然而,现实给我们的教育太深刻了。许多人面对社会上繁杂的人际关系,常常显得不适应,常常遇到不知道如何是好的窘境,有时甚至手足无措;因交往受挫而灰心丧气,失去理智、畏缩不前者大有人在,甚至轻生者也时有所闻。多少人感叹:涉世容易处世难啊!由此可见,不懂得必要的社交知识,不善于运用交往的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就会举步维艰。

一、怎样使别人喜欢你?

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喜欢、希望得到别人的容纳、承认和重视。这是因为人有爱人以及被爱的归属感的需要。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别人喜欢你呢?如果你试着去实行以下的几个法则,你将会发现神奇的效果。

(一)主动地付出真心并关怀别人

任何人都喜欢受到别人的尊重与关怀 ,如果我们想让别人喜欢自己,你就要付出时间、精力及爱心去取信于他人,因为只有真心才能换来真情。试想,假如你与一个同学说话 ,而他爱搭不理 ,或是言不由衷,心不在焉,甚至仍在干他并不重要的事,如随意翻报纸、看书写字等,你必定马上会认为他并未把你放在眼里,你的自尊心会受到强烈的伤害,这样的人你会喜欢他吗?结论不言而喻。

(二)记住别人的名字

要知道没有任何言语比亲切地呼唤着他的名字更能打动他的心。如果你能叫出一个并不熟悉的人的名字,会令对方觉得他受到你的注意和尊重,自然会对你产生好感。如果你的大学辅导员老师,一年之后仍叫不全自己所管班级学生的名字,有时甚至张冠李戴,把张三唤成李四,无形中必定加大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一个不重视别人名字的人,又有谁来重视你的名字呢?如果有一天你把朋友的名字全忘掉了,朋友也就完全忘掉了你。

(三)要善于倾听

人们都喜欢谈论自己,陈述已见,喜欢引人注意。对他来讲,他的欢乐与不幸胜过其它任何事,这时如果你能耐心倾听,让他一吐为快,他自然喜欢你,愿意与你接近。同时,青年人正是长知识的好时候,多听听别人的谈话对自己增长见识肯定是非常有利的 。当一个听众并不难,你必须要专心地注目对方说话,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不要手里忙着其它事情,不要面无表情,要注意不时地做出一些语言和表情上的反应,表示你对他的话感兴趣。当然也许你会遇到一个在你很忙的时候喋喋不休的人,这时你可以婉言推托,但不可用粗暴的方式去处理。

(四)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

谁都有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而且,也希望别人同他一样感兴趣。如果你想与之交友,不妨花一点时间事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及最珍视的东西,在与之交谈时,不时地自然而然地谈起这些,这样可以激起对方的热诚,愿意与你交谈与你接近。比如,小李姑娘织了一件自己很欣赏的毛衣,如果你说:“你的手真巧,这件毛衣穿在你的身上漂亮极了。要是我有你这

么好的手艺就好了”。她一定非常高兴,说不定真会教你如何织,甚至为你织一件呢!

(五)要努力学会为别人效力

交往中的“给与取”是相互的。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并且从友伴中得到帮助,首先要学会努力为别人效力,做那些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和诚心诚意为别人着想的事情。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人际交往中讲感情就是要有人情味,它有时比理性更有力量。青年人在交往中,谁也免不了有求人的时候,但你不能只知求助于人,且不知“回报”,这样“剃头挑子一头热”,友谊不会长久。有恩必报,而施恩不图报的人易得到别人的敬爱。

(六)注意你的仪表和风度

仪表是人的第一印象,常给人以类型化的倾向。仪表主要指:一个人的体形、长相、动作、服饰、打扮等。在现实生活中,长相美貌的人易给人好的第一印象,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维系人与人之间的长久吸引,主要是要

人际交往心理

有内在美,即人格魅力。如果一个人的长相和衣着都很漂亮,但却为人粗俗、阴毒,他将失去外在的吸引力而被人厌恶,而有的人虽长相不佳,但人品、才智、性格、修养等都很上乘,则他的内在美则弥补了形象的不足,也会得到别人的敬爱。当然,一个人不论其长相如何,都要注意仪表的美,特别要注意修饰得体,不能追求奇装异服,刻意造作。

一个人的风度主要指在人际交往中要开朗、友善、稳重、大方。在面部表情上要保持微笑,微笑外交具有无穷的魅力。站姿和坐姿在不同的场合要采取合适的姿式,即所谓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在握手时交谈中的手势上,语气的表达上,语调的程度上,都要把握适度有分寸。不能给人以不懂礼貌、轻浮虚伪的感觉。

(七)学会幽默,从容应付窘境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许多情况下使你陷入尴尬的境地,让你在某种特定场合下不知所措。这种事情的发生尽管会令你不愉快,如果你能处惊不变,不恼羞成怒,而是用幽默的语言,随机应变,则不但能摆脱窘境,而且能打动别人的心,并能赢得别人的欢心。

幽默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机智的应变能力。特别在面临尴尬的场合中,它是一种润滑剂,并且更能呈现你的才能和魅力。

下面我们看看在一些尴尬场合下的幽默:

一个演员谢幕时被绊倒了,观众哄堂大笑,实在太尴尬了,此时演员机智地说:“大家的掌声让我倾倒了,再次谢谢。”

当伦琴射线(即X光)用于医疗透视后,有一位患者给伦琴写了一封信,说他的胸腔不舒服,请伦琴给他寄几根射线来。伦琴幽默地回信说:“还是请您把胸腔寄来吧……”

当面对含有敌意的羞辱的窘境时,幽默也能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如:英国前首相威尔森曾经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一次,他在演说时刚讲到一半,有人突然高声打断他的话:“狗屎!垃圾!”当然那人是含有敌意的,他的意思是说威尔森在“胡说八道”。可威尔森不理会他的无礼,报以容忍的一笑,安抚地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您提出的脏乱问题了。”那人顿时哑巴了。就这样,威尔森心平气和地运用自己的机智的幽默化解了尴尬,从窘境中

篇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看重的不只应该是学习成绩,在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好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就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事实不容否决,在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事情,并不是能力越强就能做的越好。而事实往往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件事在很多人得帮助下往往能做的更好。而且,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上,更加疏通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助你一臂之力,与领导的密切关系在某些特定的岗位上,可以跟晋升直接挂钩。由此可见,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对于我们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人际关系就更为关键和重要。我们每位都是从各自的高中考到这样的一所大学来,不同的城市就有不同的文化,何况有很多的还是不同的省份的。因此,文化差异就带来了生活习惯上的不同。在生活上,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和,由此就会产生矛盾。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学和不具备此项技能的同学在这件事上的处理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同学就能够很好的与彼此沟通,化解矛盾,求同存异,很好的融入到这个新的大家庭中;相反的,有些同学则会互相的撕破脸皮,发生口舌之争,甚至会引发肢体冲突,在这之后又不主动的道歉,反而消极的逃避,于是事情就越发的糟糕起来。大学里,只有能够与同学很好的交流互动的人才能获得主动权,才能更自在的融入教学氛围,更好的学习生活。如果一直处在被动的位置,大学,对于你来说就是一段不堪的经历。与同一

个宿舍的人都没法交流,更别说其他的人了。大学这样一个扩大人际交往范围的极佳的场所,对于不善交流的人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人际圈还是比较的宽泛的。虽然没有积极的去参加什么社团之类的东西,但我还是不断的在扩大我的圈子。也许是我本身有些许的内向,一直都以为只要维持好自己小小的圈子就行,但还是渐渐的发现,光这样完全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待事物的观点也日渐改变,才终于发现了与人交往的重要意义。在一般的情况下,我都能很好的同学打成一片,从而慢慢的和一些人成为很好的朋友,与其中的一些成为知心知底的伙伴。但遗憾始终都存在,总有一些人我很难和他们交上朋友。也许是性格上的差异,我们始终就只是那种拥有一面之缘的人,就算在路上碰到,也许也就只能互相笑着打个招呼。我一度对这件事头痛不已,我积极的去采取行动,但到最后还是老样子。这世上始终有些事情是你无法改变的。其次,还是自身性格上的缺憾,始终觉得那些不在身边的朋友,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就不会轻易的去打扰他们。因此,很多时候,以前曾经和我很要好的兄弟朋友,也会在和我分别后渐渐的淡出了我的生活,最终也成为了路人,这也是我最大的遗憾。我想我以后一定会慢慢的找回那一个个珍惜的朋友。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我的确是受到了很多的启发,比如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的事情。首先得尊重对方,平等相待,要抱着真诚的原则,在别人犯错的时候要尽量的去宽容对方,彼此合作互利共赢。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在积极实践老师所受的方法,交到了更多的朋

友。而且,本课程在其他方面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就大学生恋爱观这方面,老师的讲课是我真正的走出了情感的阴影,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所以,这门课程真的是十分的有意义。

篇三: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摘要:人是社会成员,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需要依托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会产生个中不同的情绪波动,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或多或少的冲击。本文将从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内涵,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研究此课题。当代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心理问题更是复杂。能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心理健康的启示,这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人际关系,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

1. 前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它的衡量标准又有哪些呢?而人际关系和它又有什么联系呢?当今社会,心理问题引发的事件层出不穷,从马加爵对室友的报复到复旦大学荒谬的杀人事件,在到南昌航空航天大学的未知死尸事件。我们现代人,不禁自我发问,我们是怎么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多元化是心理问题的产生因素。人际交往是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善于和他人的交往,保持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学习和事业成功的关键。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学校,能正确

的处理老师、同学等之间的关系,保持和谐的师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地帮助。它可以满足我们的心理需要,促进心理平衡,增进情感的交流,排除不良情绪,完善自我,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得人时常感觉到幸福感和安全感。

2.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内涵

2.1人际关系的内涵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2.2 心理健康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

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3. 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1 两者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正如弗洛伊德所言,人伴随分娩而产生的基本焦虑,只有依靠他人才能得到缓解,在他人的轻轻拍打、安抚下,他得到了拯救。而马斯洛也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他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他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缺失性需要,它非得被满足不可,否则,将使主体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更是肯定,群体合作具有生物保存与适应的功能。如果没有群体的合作,不仅是人类,许多生物都得灭绝。马克思也说: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了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也无从规定。

3.2 人际关系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朋友多,人际关系和谐,因此人们之间可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样就可以降低心理压力,化解心理障碍,有利于心理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人际关系恶劣,缺乏知心密友,有话不想说,也不能说,只有把所有的问题都压抑在心中,这样,产生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因此,很容易把心理问题积蓄和放大起来。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给人带来愉快、欢乐和幸福,而紧张、冲突的人际关系会给人带来烦恼、郁闷和痛苦。大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这样一个环境之中,同样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并形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所有非器质性心理障碍的发病机制都在于人际关系不佳。人际关系也影响到一个人事业的成败,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靠自己的知识,而85%取决于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条件。

4.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1人际交往健康的主要标志

1) 乐于交往

即有交往的需要与意愿。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一个人若与世隔绝,社会交往被剥夺,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乐于交往,待人真诚,富有同情心,能在交往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

2) 善于交往

人际交往健康的人不仅乐于交往而且善于交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敏锐的感受力,能及时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当的方式和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即使在人际交往遭遇困难时,也能采取成熟的方式应对,绝不企图逃避。

3) 善于赞赏别人的优点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善于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能够尊重他人的独立性,设身处地地帮助别人,并乐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他人长处。

4) 有积极肯定的自我认识

即具有良好的自我感受和自制力,善于发扬自身长处,在人际交往中能保持独立自主,不轻易盲从他人。

5) 有友善的幽默感

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其实幽默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用幽默的办法对付烦恼,不仅可以化解痛苦,还能使人际关系变得轻松、愉快。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个人都达到健康的人际交往标准,而且由于交往双方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人际关系中还经常有障碍出现。

4.2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促进人际交往的基本途径包括加强思想修养、锻炼交往能力、丰富社交知识等。这几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 加强思想修养

标签:人际交往 心理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人际交往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