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教育心理学出版社

时间:2017-05-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云大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学习与发展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

1、判断,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2、学习的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4、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按学习内容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学习

(2)认知策略学习

(3)言语信息学习

(4)动作技能学习

(5)态度学习

1 第二节学习理论

1、选择,试误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

3(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教育心理学出版社)、班杜拉是观察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

4、顿悟说——苛勒;认知发展说——美国的布鲁纳;认知接受说——美国的奥苏贝尔。

第三节学习与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

(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6)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3、判断、选择,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在活动中新的要求和需要与他原有的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

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

答:第一,过渡性。第二,闭锁性与开放性。第三,社会性。第四,动荡性。

5、少年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6、自我控制能力也正处于初步发展之中,初中二年级是个关键时期。

7、青年初期是指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时期,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

8、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9、判断,中学生已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记忆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具备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如何学、如何教与学与教之2 间的相互作用。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5、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6、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7、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8、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9、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0、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11、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

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有哪些?

答:(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教学中的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有效对学生进行干预指导。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习题

一、选择题

1、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为该行为的( )关键期或敏感期

2、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布鲁纳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二、判断题

1、以守恒概念的形成为标志的认识发展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 )

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

3 合桑代克的学习规律中的准备律。( × )

三、填空题

1、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态度学习五类。

2、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四、简述题

1、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意义。

答:(1)概念: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意义: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

的发展。

2、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有一天,一个小女孩询问母亲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她的母亲回答说:“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然后女孩接着问:“那妈妈是从哪出来的啊?”妈妈继续回答说:“是妈妈的妈妈把我给生下来的。”女孩若有所思,她又问:“那最早的那个妈妈是怎么来的呢。”突然女孩恍然大悟说:“我知道了,是从石头里出来的,孙悟空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分析:试用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分析以上案例。

答:(1)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到,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合理地形成对问题的假设和推理。

(2)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4 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第二章 知识学习与学习迁移

第一节 知识学习

1、知识学习的定义: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2、判断、选择,追求符号的意义是知识学习区别于技能学习的根本标志。

3、知识学习能否得以实现,既受到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4、奥苏贝尔把有意义学习分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种类型。

5、概念学习的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

第二节 知识学习过程

1、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这一过程一般分为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

2、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直观方式。

3、实物直观主要有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

4、模像直观主要有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

5、促进知识概括的策略有哪些?

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5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系统。

7、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8、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9、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10、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11、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主要有:(1)复习时机要得当(2)复习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

第三节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

1、知识应用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作业和解决相关问题,这个过程是把理性知识具体化的过程。选择、判断

2、知识应用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

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获得的知识

篇二: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卢强北京出版社

北京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B、4.C、5.D

二、填空题:

1. 理规律的科学。

2.

3. 三、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

2. 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 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 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 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A、2.D、3.B、4.B、5.D 6.B 7.C

二、填空题:

1.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成熟和学习;

3.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4. 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5. 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自我表达型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关键期?

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 “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

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a)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

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同化和顺应是图式发生变化的两个过程。

b) 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感知运算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4.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答: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与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部分。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5.认知方式的差异有哪些?

答: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一般认为认知方式差异有以下4种: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威特金)

场依存型是指当个体面对某一问题时,较多或完全依赖该问题空间中的线索,从这些线索中搜索信息。场独立型是指当个体面对某一问题时,根据自身内部的参照来搜索信息,作出判断,不易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2.冲动型与沉思型(杰罗姆·凯根)

冲动型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时,倾向于用自己想到的第一个答案来回答问题。沉思型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时,倾向于深思熟虑,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权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3.辐合型与发散型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经常只注意问题的某一方面,缩小解答范围,局限在特定领域内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体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这种搜寻可能是广泛的、松散的,不只局限于信息储存的某一方面,最终产生多种答案。

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斯腾博格、心理自我管理理论)

立法型的学生喜欢创造、制订计划和方案,并喜欢以自己的方式来做事;执法型的学生喜欢 执行计划,遵守规范,以及从既有答案中做出选择;司法型的学生喜欢评价规则、程序或结果。这一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中尽量使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活动,面向所有学习风格的学生进行教学。

6.多元智能理论

答: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以下8种:

1.语言智能: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

2.数理逻辑智能: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

3.空间智能:准确感知视觉空间的才能。

4.身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5.音乐智能: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

6.人际交往智能: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和与人交往能力。

7.内省智能:认识自己并据此作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8.自然观察者智能: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识和分类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7.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论述题)。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学校教学中,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研究如何适应学生智力发展阶段并提出适当的目标。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研究停留在了无特殊训练情况下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而忽略了教育的作用。一方面: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来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利用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教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

第3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B 2.D 3.C 4.B 5.B

二、填空题:

1. 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

2. 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3. 顿悟

4. 获得、转化和评价

三、简答题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和有逻辑基础的。实质性的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是在理解之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和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

(1)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3)学习者必须主动的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在教学中的应用

(1)要遵循“渐进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

(2)要合理的使用“先行组织者”

3.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

答: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程度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使新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并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四、论述题

4.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第一、学习观。

(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第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提倡发现学习

(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第三、教育意义。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基本结构,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强调学生的内部动机,进行自觉探索、学习。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应用

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为:

(1) 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

绝对真实的表征,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2) 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

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自己的理解。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

(3) 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

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教学上的应用:

(1) 支架式教学: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首先为学习者建构

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脚手架(概念框架)主要由教师或学习同伴提供,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学生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脚手架。

(2) (抛锚式)情境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

境教学。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情境教学又被称为“抛锚式情境教学”。

(3) 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通过有意

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

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第4章:学习动机

一、 选择题:

1、B 2、B 3、B 4、D 5、B

二、填空题

1. 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2. 尊重和自我实现、缺失需要、生长需要

3. 强化功能

4. 可控性归因

5. 行为心理学

6. 7. 8. 9. 主观判断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

三、简答题

1.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动机的分类

答:

1) 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

决问题的需要。

2)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 附属内驱力:个人为了保持他人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形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过高或过低的动机水平对于顺利完成任务都是不利的。应该根据任务难度设定恰当的动机水平。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当学习任务较为简单时学习动机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马斯洛排列这些需要的原则是:

(1)人类必须先得到基本需要的满足,然后才会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2)人类的需要与个体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一个人出生时,最主要是满足生理需要,然

篇三: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版;

7、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

8、(美)Robert J. Sternberg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美)John B. 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1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3、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14、[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15、[美]罗伯特·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16、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17、[美]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

18、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

19、冯忠良编著:《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0、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1、[英]罗伯特·汤姆生著,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

22、[苏]K,H.沃尔科夫著,史民德译:《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23、(苏)赞科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4、[美]莫里斯·L.比格著,张敷荣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25、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

26、施良方著:《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

27、[日]山内光哉编著、李蔚等译:《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28、(日)大桥正夫编,钟启泉译:《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29、钱蘋著:《教育心理学》,台湾文风出版社,1980。

30、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1、冯忠良编著:《智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l。

32、张德磅著:《教育心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33、张春兴、扬国枢著:《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

34、[美]布鲁纳著,邵瑞珍等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5、[瑞士]让·皮亚杰著,付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杜,1982。

36、林崇德、候山潜著:《中学生心理与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37、[日]冈林桂生等编著,何宗传译:《教育原理和心理》,辽宁教科所,1979。

38、陈之贵等著:《教育心理学课堂应用例话》,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

39、[美]克劳著,兵介仕译:《如何有效学习》,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87。

40、[苏]多布雷宁主编:《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北京师范大学,1956。

41、林崇德著:《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1983。

42、徐胜三主编:《中学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93。

43、(日)长岛贞夫主编,简茂发等译:《儿童赏罚心理学》,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78。

44、黎帼华著:《教导儿童新法》,台湾新雅文化事业公司,1981。

45、[苏]尼.德.列维托夫署:《儿童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46、[苏]M.B.加麦佐等主编,李世钦等译:《年龄与教育心理学》,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7。

47、王鉴清著:《智力·人才与教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48、[英]戈登·克罗斯著,李维等译:《学习心理学》,贵州人民出版杜,1984。

49、王文科著:《课程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

50、杨鸿昌著:《教学心理讲话》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51、沈坚、李山川编著:《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杜,1988。

52、(苏)达尼洛夫、叶希波夫编著:《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3、韩进之主编:《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4、叶一舵编:《男女生的学习心理差异》,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

55、李树珍著:《中学生心理与教育》,光明日报出版杜,1987。

56、[美]D.埃尔金德著,刘光年译:《儿童发展与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1986

57、任顺之著:《奇妙的教育心理效应》,教育科学出版杜,1990。

58、章泽渊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59、徐胜三著:《教育心理学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60、[美]班尼等著,邵瑞珍等译:《教育社会心理学》,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

61、林崇德、杜中伦著:《小学儿童心理与教育》,天津人民出版杜,1983。

62、(日)高木重朗著,林怀秋译:《记忆术》,湖南科技出版社,1982。

63、[美]R.L.克拉茨基著,彭克里译:《记忆与意识》,科学出版杜,198l

64、燕国材著:《记忆与学习》,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65、(瑞士)让.皮亚杰著,付统先译:《儿童的语言与思维》,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66、[瑞士]让.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5。

67、[美]C,W.莫里斯著,定扬译:《开放的自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68、朱智贤、林崇德著:《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1986。

69、乐国安著:《论现代认知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70、[美]布鲁姆著:《教育目标分类·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1、[美]D.P.奥苏贝尔著:《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理论》,华东师大教育系,1986。

标签: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试题 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