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心理学的诞生

时间:2017-05-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心理学起源和发展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研究的是,心理学在近代西欧和美国是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大致上来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自笛卡儿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的生理学。

第二个时期: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第三个时期: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这也是西方近代心理学的重点)

二、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第一章 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第二,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第三,哲学心理学主要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理论形式。

二、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

勒奈·笛卡儿(1596-1650)是近代二元论和中华民族主义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是资产阶级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笛卡尔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

1) 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来源:一是天赋的,即与生俱来的,如上帝的观念和数学公理等;二是从外面来的,如感觉;三是人造出来的,如想象。

2) 提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笛卡儿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根据光学、力学原理和解剖实验,以及受哈维关于血液的机械解释的启发,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刺激瓜的假设,揭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本质。

3) 在心身关系上提出了"心身交感论"的二元论观点。在心物关系上,笛卡儿认为,世界上除了物质实体以外,还有所谓的精神实体。心灵和身体既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又是可以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东西。笛卡儿根据当时的解剖学知识认为松果体是心身交感的地方。

总之,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是二元论的。这个二元论虽然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宗教和神学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它还是具有进步作用的,在生命活动最复杂的领域中为决定论的新方法论开辟了新的前景。

三、霍布斯的心理学思想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是培根唯物论的继承者,近代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和联想主义心理学购先驱。。其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

1) 主张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2) 运用联想来解释人的想象和思维。霍布斯对联想的本质和种类作了论述,他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四、洛克的心理学思想

约翰·洛克(1632-1704)是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学家,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典型代表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倡导者。洛克的心理学思想对后来英国和法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贝克莱和狄德罗都渊源于洛克。"

洛克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

1) 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全部观念"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洛克认为,构成知识的观念来源于两类经验:一类是外部经验,即感觉,它是由客观外部对象刺激我们的感官所引起的;另一类是内部经验,即反省,它是通过对人的"心灵"的内部活动的体验而得来的。由于洛克把观念的来源归结为物和心两个方面,因而使陷入了二重经验论,为唯心主义经验论打开了方便之门。

2) 洛克将感觉观念分为"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洛克虽然承认一切感觉观念都是内外物刺激引起的,但是他并不认为一切感觉观念都是外物酌"真正映像"。他把感觉观念分为两类:一类叫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等的观念,它们同自己的原型是相似的,是这些性质"真正的映像或肖像"。例如,取一枚麦子,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仍具有体积、形状、广延等性质,若继续分下去,一直分到各个部分都看不出来的程度,每一部分还是保持这一些性质。另一类叫第二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滋味、气味等等的观念,它们完全根据主体的变化而变化,根本没有与之相符合的原型,至多在物体中只有引起这种感觉的诱因。例如,同样的火,离得较远我们就有温暖的感得离得较近我们就有灼病的感觉又如,一块班岩在黑暗中是没有颜色的,但光线照在它上面,我们就有红色和白色的感觉。于是,

洛克就认为,温暖和灼痛、红色和白色等性质的观念并不是客观事物的映像,而是主体接受第一性的质的作用后历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如果我们的感官不去感觉的话,这些性质也就不再存在了。他又说,这些观念都是上帝结我们作为"认识相区分事物的记号",它们同外物并不是一种反映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对应"的关系。这样,尽管洛克对策一性的质的观念的解绎是唯物主义的,但对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解释则因他夸大了认识的相对性而背离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滑向了唯心主义的符号论。这一点后来被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所利用和发挥。

3) 洛克又把观念分成"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两种:一种是简单观念即由对象的某一个单纯现象所引起的不能再分的观念。例如,我们说一朵百合花有香的气味和白的颜色,香味和白色就是两个简单观念。它不是靠心灵创造的,而是通过感觉或反省得到的。他还把视觉和触觉直接结合所产生的"运动"观念,以及对理性和意志进行自我观察而形成的"忍维"和"愿望"的观念列为简单观念,显然这是不对的。另一种是复杂观念,即由简单观念经过结合、联系和分离所组成的观念。例如,"朋友"这个复杂观念,就是由"人"、"友爱"、"同情"、"幸福"等简单观念的结合而产生的。洛克认为,简单观念是消极被动的,外面强加的,可以作为知识的原始材料。而复杂观念则要求理智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具体地体现在将简单观念组成复杂观念的过程。洛克把复杂观念仅仅看作是简单观念的机械总和,说明他不懂得认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也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能动飞跃的过程,因而他说一般的抽象的概念只不过是"名义的本质",并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使洛克的观念论陷入了狭隘的形而上学的经验论。

4) 在欧洲心理学史上洛克最先提出的"联想"一词。洛克认为,观念的联想有"自然的联合"与"习得的联合"两种。他说:"我们一些观念相互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合……除了这些联合以外,还有另一种联合,完全是由于机会和习惯来的。他对于后者较为重视。认为习惯是使观念联合的一种力量。这是后来联想律中多次律的开端。洛克除了用联想的原则说明观念的结合而外,还用它解释情绪的形成及其对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五、贝克莱和休谟的心理学思想

1、乔治·贝克莱

乔治·贝克莱(1685~1753)是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是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

贝克莱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

首先,贝克莱对心理本质的看法是以唯心主义经验论为其理论基础的。由此他得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公式:"存在就是被感知",从而否定了客观世界的存在。 其次,联想说是贝克莱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方法(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心理学的诞生)。贝克莱在否认了客观世界而把经验说成唯一存在的时候,常常用联想的原理来说明各种心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他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一是由感觉直接得到的观念;二是由内心的情感和作用(自我反省)而感知的观念;三是借助于记忆和想象而形成的观念。这三种观念的形成,都是和人的联想分不开的。同时,他还认为,联想也是人们辨别情感的一种手段。

最后,贝克莱对空间知觉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他从经验和联想的原则出发,主张空间知觉是视觉、触觉和动觉印象之间经验联合的结果。

2、休谟

大卫·休谟(1711一1776)是欧洲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 也是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心理学思想家。主要著作有:《人性论》(1739-1740)、《人类理智研究》(1748)以及死后出版的《论灵魂不死》等。

休谟从唯心主义的经验论的观点出发,把世界的一切都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并且强调知觉是哲学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唯一对象。认为,"除了心灵的知觉或印象和观念以外,没有任何东西真正存在于心中。"其次,休谟对朕想的形成和原则作了分析,把联想的形成归结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简单观念联结成的复杂观念。在他看来,联想的形成有三条法则:即相似律、时空接近律和因果律。

篇二:1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心理学三大势力:行为主义 人物:华生;斯金纳

精神分析 人物: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3 大脑两半球功能区分

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

右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

4 大脑语言中枢

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温而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5 人动力的源泉是需要

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6 动机的分类和举例

动机起源角度:

生理性动机,饥饿、渴、睡眠

社会性动机,兴趣、权利动机、交往动机

7 习得性无助及应对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要战胜习得性无助感,请注意:

首先,不要放弃希望,有希望才能不感到无助。

其次,可以通过训练,战胜无助感和抑郁,如野外生存训练、拓展训练等。

第三,学会正确而积极的归因。

8 动机冲突类型及举例

按性质内容分:

原则性动机冲突:公与私

非原则性动机冲突:周末想看电影又想去复习功课

按表现形式:

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既怕学习辛苦又怕老师批评但必须接受其一

趋避冲突:既想当好学生干部又怕耽误学习

9 感觉阈限与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刚刚能够辨别出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量,也称最小可觉差。

10 感觉后像、适应、对比

感觉后像: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

感觉对比: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比是统一感受器官在不同刺 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性质和强度发生变化现象

11 知觉的定义与基本特性

定义:可以看成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作用于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应

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2 运动错觉及其举例

似动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运动幻觉:

A 诱导运动: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 例如,夜空中既可以把月亮看成在云朵中穿行也可以把云朵看成在月亮中穿行

B 自主运动:如果个体在黑暗中注视一个光点,过一段时间就会感觉它在不停的动 13 记忆类型及容量

类型: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1分钟内),长时记忆(容量大长期保持信息)短时记忆的容量:数字7±2 (组块)

14 长时记忆的类型

陈述性记忆(what):a 语言记忆(包括有关语言、事实、一般知识和概念的记忆) b 情景记忆(包括有关事件和个人经历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how):包括有关运动技能和行为学习信息的记忆

15 遗忘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时间、材料的性质、系列材料的位置、学习数量程度、加工深度、动机

16 遗忘曲线及其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17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18 人类的四种原始情绪及识别

人的四种最原始的情绪:

快乐:追求并达到所盼望目的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目的受到阻碍,而使紧张积累产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悲哀:失去心爱的对象或理想、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情绪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面部表情

体态语言(身体姿势表情)

声音特征(言语表情)

19 卡特尔的智力理论

将一般智力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a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不受教育与文化影响。40岁 考试下降。b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20 智力测验以及各自特点

比纳-西蒙量表(1905):第一个智力测试,检测低能儿

斯坦福-比纳量表(1916):无法比较不同年龄儿童智商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三种不同的智力测验量表,包含了言语分量表和操作分量表,分别 计算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缺点:老年人都变成了低能人(心理年 龄18岁、实际年龄60岁)测验内容受到言语水平的制约

瑞文推理测验:非文字的图形测验,测验对象不受语言、种族、文化等条件的限制 适用年龄范围更广

21 离差智商与比率智商的计算

离差智商其X?Z?中 S

22 智力分布弱智与超长标准

分布情况:正态分布“钟型曲线”中间多两边少

弱智:70以下

超长:139以上

23 发散思维及其主要特征

发散思维:思考问题时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法相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 不同的设想出发。

特点:流畅、变通、独特性

24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单位

25 气质类型和各自特点

1.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快,善交往。王熙凤

2.胆汁质,急躁,莽撞,情绪变化快。张飞

3.粘液质,反应迟缓,沉默寡言,沉静,忍耐,薛宝钗

4 抑郁质,敏感,孤僻,忧郁,内心暴风骤雨。林黛玉

26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动力理论(自我防御机制)

人为了缓解焦虑,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些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即一些防卫自己 以减少焦虑的方式。压抑、退行、合理化或文饰作用、投射反向作用、转移升华 27 人格稳定性

28 人本主义核心观点(了解)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自我实现的人所具有的16条人格标准

通向自我实现的8条途径

罗杰斯的自我论:自我概念、自我不协调:

直接经验 VS 来自他人的评价性经验

理想自我 VS 真实自我

歪曲或否认的防卫机制

当事人中心疗法: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理心

29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区别

篇三: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012级教育学原理 陈超 2012010177

摘要: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一般公认始自德国人冯特(WilheIm 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本文将用论述的方法从科学心理学诞生的起源、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等方面来探讨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他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揭示了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必然与必要性。 关键词:科学心理学 冯特 哲学

所谓科学心理学其实是相对于从古至今那些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而言的(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方面)。

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则是人在科技活动领域心理活动规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边缘化的交叉学科。主要由科学创造心理学,科学管理心理学,科技人才心理学与科学社会心理学所组成,其中以科学创造心理学为主体,旨在运用创造心理规律,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推动科技进步。科学创造心理学研究的是科学创造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及其心理结构;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操作能力)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绪、意志、性格)以及灵感机遇等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心理特点、心理类型和心理方法等。

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起源

(一) 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

哲学是对世界的基本看法,用于解释整个宇宙事态时成为哲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指"灵魂的学说"。像其它学科一样,早期的心理学泛化于哲学之中。

在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笛卡儿(Ren’s Descants)以及十七世纪英国的洛克(John Loke)等三位思想家对心理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的种类和功能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他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

著作。

笛卡儿提出先天观念论,认为人类生而具备足以产生感官经验的心理功能,且这种与生俱来的理性控制身体的一切活动。他的心支配身的理念,后经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发展成哲学思想主流之一的理性主义。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作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他对理性和天赋观念的重视,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洛克反对笛卡儿的先天观念论,提倡经验主义。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均来自后天经验。经验主义演变到18-19世纪,形成了联想主义思潮。联想主义把联想的原则看成全部心理活动的解释原则,认为人的一切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借助联想而形成的。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斗争一直持续到现代,并表现在现代心理学各种理论派别的斗争中,而联想主义的兴起,对现代学习、记忆和思维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科学心理学的科学源头

1 天文学与科学心理学

1.1人差方程式

1796年,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马斯基林(N.Maskelyne)发现他的助手金内布鲁克(D.Kinnebrook)观察星体通过子午线的时间总是比自己落后十分之八秒,他以为这是金布鲁克粗心所致,因而将其辞退。此事引起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注意,他把自己的观察与其他著名天文学家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之间也存在误差,而这种误差并非个人的细心或粗心所致,而是导源于个别差异。贝塞尔把人们之间观察时间上的个别差异以公式表示,称之为“人差方程式”。 人差方程式的发现刺激了人们对反应时间研究的兴趣,给早期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直接的研究课题。人差方程又称个人方程式,是发现人与人反应时间差别的开端。这与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差别有关。

1.2反应时

1868 年,唐德斯发明了分离反应时间的实验。他确定了三种反应时间,称

唐德斯反应时 ABC(Donders ABC of reaction time)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它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的,故又称唐德斯减数法(Donders subtractive method)。唐德斯提出反应时 ABC 之后,W.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即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他带领自己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比如对注意、知觉、联想和选择过程等的反应时测量。

2生理学与科学心理学

2.1大脑机能的研究

2.1.1颅相学

佛朗茨·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曾经提出了颅相学。他认为:认得心灵可以依照头颅外形进行分析。这些分区表明了脑的结构和机能特征。另外,人们甚至还可以从颅骨的外形分析出人的心智和个性。颅相学主张额“脑是心理的器官”以及脑的机能定位的观点,刺激了后人对脑的不同部位的机能研究。

2.1.2大脑机能统一说

法国著名生理学家皮埃尔·弗卢龙(Pierre Flourens)认为:尽管中枢神经系统可以依照其性质和机能分为几个主要的不同的部分,但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并不是分割独立的,而是构成统一的整体。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机能应该是统一的。为此,弗卢龙做了许多脑部手术实验,证明了脑叶机能综合统一的特点。俘卢龙的观点,在当时成为了脑生理学界的主流观点。他的“切除法”也为其他学者从事大脑机能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2.1.3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

法国著名的外科医生保罗·布洛卡(Paul Broca),在医学临床中对以为多年不能说话的病人给予关注。在解剖病人的脑部组织时,布洛卡分析发现病人左脑大脑皮层第三额回的部位,曾经受过明显的损伤。布洛卡分析认为,该区域受损是造成病人不能说话的关键因素。他认为,该区域主管人们说话时肌肉的协调运动,是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的发现被后来的实验所验证。于是,该区域被命

名为“布洛卡区”。“布洛卡区”的发现,对弗卢龙的大脑机能统一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而重新吸引了许多学者对大脑机能定位问题的重视。布洛卡创立的临床法,为研究人脑机能提供了方便,因为弗卢龙的切除法是难以用于大脑的活体实验。

2.1.4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

1870年,法国医生古希塔维·弗里奇(Gustav Fritsch)和埃德尔德·希齐格(Eduard Hitzig)联合做了大量的系统的实验,发现,人脑不仅存在运动中枢,而且运动中枢内部还进一步存在更加具体的中枢分区。

1870年,约翰内斯·缪勒(Johanes Muller)提出,大脑存在五个中枢。后来,有人明确找到了视觉中枢,触觉和听觉中枢也相继被发现了。

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有力的推动了对心理现象赖以产生的重要的生理基础——大脑机能的深入研究。

2.2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2.2.1贝尔—马戎第定律

查尔斯·贝尔(Charles Bell)早在1807年就发现,脊神经存在着多种神经。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混合神经,并且在脊神经根上处于不同的位置,分别是前根和后根。贝尔还预见了缪勒明确规定的神经特殊能,并认为五种感觉各自归因于五种神经。

后来,马戎第(Francois Magendie)在未知情的条件下,单独地在法国开展了同样的工作,其实验设计更加细密周到,因而其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这种脊神经生理功能及其神经部位的差异,后来被命名为贝尔—马戎第定律,这条定律开启了神经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新的里程碑。

2.2.2反射动作研究

1736年,阿斯特律克(J.Astruc)认为动物的感觉通过脊髓或脑反射出来,再通过其他神经而产生运动。19世纪上半叶,马沙尔·荷尔(Marshall Hall)和缪勒分别综合了反射研究的相关成果。荷尔认为,反射仅仅依靠脊髓,常常是无意识的。缪勒则补充认为,部分反射可以通过脑。缪勒的观点在1863年被俄国

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van M.Sechnow)所证实。这些研究打通了客观世界与心理世界的联系渠道,为深入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提供了基本思路。

2.2.3神经冲动电性质的发现

1780年,伽伐尼(Luigi Galvani)发现蛙腿肌肉在内外连续被两种不同的金属连接起来时,可以引起肌肉的反复抽搐。1831年,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电磁反应,发明了用于刺激神经的感应电流计。神经冲动电性质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时使用的正电荷、负电荷、极化等概念,至今依然用于解释神经纤维的生物电传导。

2.2.4神经冲动传导速率的研究

1850年,赫尔姆霍兹(Hermann VonHelmholtz)使用自己发明的筋肉测量计,以点刺激蛙的神经,然后测量筋肉伸缩与神经长度的关系。

这项测量工作对心理学研究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首先,它让心理学家明确认识到,人类的心理过程原来是可以进行试验和测量的,认识到过去一直非常神秘的灵魂居然可以时间化,从而引导人们走上了心理学科学化的道路。其次,该项工作所创立的研究方法,与天文学的反应时测量结合起来,整合出一套更加完善的方法,为新的实验心理学测量人类的反应过程提供了有效工具。

2.2.5神经特殊能学说

早在1811年,贝尔就搜集了前人许多观察资料,对神经的性质和作用做了重要的阐述,对神经与感觉的关系也做了许多描述。

1826年,缪勒用“神经特殊能”这个概念,表达了自己和贝尔的理解,并于1838年对有关问题做了系统的讨论,从此“神经特殊能”学说得以广泛传播。

神经特殊能学说为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制定了一些最基本的法则和方法,对生理学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2.3感觉生理学的研究

感觉生理学研究是神经生理学对大脑机能研究的自然拓展。

在视觉方面,借助视网膜棒状细胞核锥状细胞的发现,人们得知网膜视域特点的分布情况,以及网膜中心和边缘存在着视觉差异,并由此陆续发现了盲点、

标签:心理学 诞生 医学心理学的诞生背景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