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犯罪心理剧情

时间:2017-03-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选修犯罪心理学论文——《捉迷藏》之大卫犯罪心理分析

成 绩:

《捉迷藏》赏析

院 部: 外国语学院

专业:商务英语

姓 名: 张凯娜

指导教师: 杨丹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捉迷藏》之大卫——犯罪心理分析

因为之前看了百度里关于影片的“被标签”,“犯罪”、“人格分裂”、“恐怖”等关键词大致让我接下来的观看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随着影片的不断深入,还是被早该“意料之中”的情节小小的惊吓了一下。我自认曾看过不少恐怖片,但大多是国产的,或狗血或恶俗,或刻意为之中带着歇斯底里,或清新中带着一点小感动。

坦白说,从恐怖片的角度,这部电影的剧情也没有太出人意料,只是相对于国产片中那些女主角一番惊天动地的折腾后突然一觉醒来发现原来是场梦,或者直接在结局告诉你“我其实是在宣传‘无鬼论’”的让人一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局的烂俗剧,该影片所展示的一个心理医生人格分裂最终滑入犯罪深渊的故事显然在事实上更具有说服力。或者说,越贴近生活的故事越真实。比于国产片中“人吓人”、“自己吓自己”的剧情,一个人格分裂的故事所营造出的恐怖气氛显然更能让人进入剧情,更加让人在观影之后对其当时所产生的恐怖感觉“回味无穷”。

总而言之,颠覆了之前“鬼”的恐怖,该片中传递出的“人”的恐怖更让人恐惧,更让人“人格分裂”。

接下来进一步谈谈该电影吧。开头母女互道晚安的情节的确展现出一副温馨无比的画面。然而意料之中的,在类似于此的片子中,前面越是缱绻煽情,后面便是毋庸置疑的生离死别之悲痛。果然,女孩儿Amily的妈妈不多久就被发现割腕于浴缸。血流成河,这样的场面被Amily看在眼里,让我不得不认为标签里的“人格分裂”说的就是女孩儿。

然而,意料之外应该算是一部电影的成功吧。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行为怪异的女孩儿Amily、鬼鬼祟祟的房东、神秘异常的邻居,让我愈加好奇Amily口中不断重复、成为一系列怪异事情发生的噱头的主人公查理究竟是谁。当然,一开始也猜到,是因为女孩儿目睹了妈妈死亡导致精神上受了巨大刺激,然后精神分裂,自已臆想出一个人来陪自己玩最爱的妈妈在过去经常陪自己玩儿的游戏。所以,一直等着电影里出现女孩儿追着自己的影子玩捉迷藏的画面。

可惜,事与愿违。随着浴室里不断出现的血字,大卫夜里的噩梦,浴缸里的死猫,到女孩儿爸爸的女朋友的失踪,直至她最后被发现死于浴缸??这一切的事情演变的愈发的离奇,让人难以想象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儿做得出来的。于是

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怀疑女孩儿的父亲。

然而真相也果然如此。影片以插叙的方式,讲述了女孩儿的父亲大卫,一个心理医生,因为撞见妻子与他人偷情,愤怒和嫉妒让他怒火中烧甚至产生了心理问题。

一个心理医生心理出了问题恐怕比常人出了心理疾病更可怕。大卫在模糊不清的理智中分裂出了第二人格,用枕头压死了妻子、拉到浴缸、做出割腕自杀的假象。作为一个心理不正常的人,一个人格分裂者,在异常不情愿的情况下会选择忘记一些事。换言之,大卫本身的人格忘记了他第二人格所做的事,在杀人后的凌晨二点零六分,醒过来的他还是一个慈祥的父亲。由于害怕失去,所以宁愿让谁也得不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特点在大卫身上体现出来。在妻子死后,他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女儿身上,第二人格化身查理,成为了女儿唯一的朋友。就想影片临近结尾处,查理要杀害女同事时,Amily大喊,“Don’t hurt her ,she is my friend !”我能看到作为查理的大卫神伤了一下,说,“I thought I was your friend .”他渴望成为女儿的唯一,所以但凡对他有威胁的任何,哪怕只是洋娃娃或者一直猫,都得“死”。

在犯罪心理学上,大卫的心理变化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由正常(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犯罪心理剧情)人心理逐渐转变成病态报复心理的过程。自私、多疑和嫉妒甚至击破了他作为一个心理医生的防线,让他以杀人泄愤、报复他人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第二人格的欲望。

作为具有人格障碍的犯罪,其特点是随机冲动性强、作案手段易于暴露、作案方式基本属于攻击型和爆发型以及犯罪活动单独进行。至于大卫,前三点毋庸置疑的吻合。首先,作为人格分裂者,不管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还是影片中所展示的情节,大卫的每一次杀人都不是有计划的,都是随机情况下的冲动为之,或者说是激情杀人。其次,大卫的每一次作案都是手持凶器直面进攻,至于说杀人后的每一次善后,那就是他人格的事了,毕竟杀人的是查理。第三,作案方式的攻击型从画面中就实实在在的体现了出来,根本无需多言。

而谈之“犯罪活动单独进行”这一点,针对于大卫似乎有些牵强,因为Amily的态度不容忽视。我想她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爸爸人格分裂,所以她用蜡笔在浴室写下那些暗示性的话。她没有揭穿真相与查理对质,也没有选择报警,我并不认为那是她对父亲罪恶行为的纵容。反之,作为一个失去妈妈、缺少爱、没有朋友

的孤独女孩儿,她渴望爱,渴望温暖。所以当父亲的第二人格以查理的身份出现,陪她玩那个她最爱的游戏,成为她唯一的“朋友”,成为她唯一的依靠,这令她无法拒绝。即使早就看破,她却仍旧信守着对查理的承诺,直到她苦苦坚持的信昂随着大卫与查理的人格逐渐合二为一而破灭。

我愿意相信Amily始终是单纯善良的。我放弃了初始对她才是那个人格分裂者的猜测,因为从影片结尾她画的长了两个脑袋的微笑的“Amily”,我相信她是看透了人格分裂的。她明白真相,所以她才不会让自己进入歧途。

而影片值得我们思考的,除了以上所述,还有应该有关于人之感情的关系。大卫为什么会误入歧途滑入犯罪深渊?因为他爱之深,恨之切、心之重,所以作为心理医生他都无法拯救自己。而Amily为何能在查理要杀死女同事时大喊她是我的朋友?因为她看破了真相,心里便有了抵御心理侵害的能力。

所以,生活中的我们,还是要保持一份坦然。把事情看淡些,或许生活就没有那么难。同时,自然也不会有类似于第二人格这样的事入侵自己。很多时候,生或死、恶与善都是一念之间的事。面对现实中的深恶痛疾、怒火中烧或歇斯底里,只有我们自己学会救赎自己,才能防止我们的第二人格从身体里迸出,甚至变成让自己都恐惧的自己。

篇二:犯罪心理第三季第二集的观后感

犯罪心理第三季第二集,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冲击疗法,虽然学习中也有了解过,但却没有这样深刻。看了这个电影,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时,却大吃一惊,也许不为别的,是剧中的Howard这个心理医生太残忍了吧。下面先说说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又称“暴露疗法”、“满灌疗法”和“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求治者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就是把病人发生恐怖反应的某事物或某刺激在其面前再次呈现、猛烈刺激,从而使病人对此事物或刺激的恐怖反应逐渐消退。为了使病人更快地收到疗效,可以把某事物或某刺激整天暴露在病人面前,由于持续地猛烈刺激,使恐怖反应在短期内由高度紧张而渐趋消退,从而短期内使疾病治好。也就是说。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即使求治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但求治者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却并没有发生,这样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消退了。或者把求治者直接带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经过实际体验,使其觉得也没有导致什么了不起的后果,恐惧症状自然也就慢慢消除了。“。当然,冲击疗法速度快,效果好,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愿意接受这种疗法的。因为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将会体验到很大的精神紧张与痛苦,有时会难以坚持下去而放弃治疗,所以在治疗开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并在病人精神紧张与痛苦时,教会他如何进行松弛,使之消除紧张,这样才能使冲击疗法收到佳效。

回顾剧情,把冲击疗法结合电影来看。在Howard小的时候,他很怕黑,睡觉的时候要把灯开着才有一点点安慰,而他的妈妈,就是一泼妇类型的恶婆娘,对他怒骂了一番,然后把灯关了,让他本来就害怕的心更加害怕。再看小时候Howard尿床这个事件,要是换了别的妈妈,一定会安慰儿子,亲切的帮儿子换床单,换裤子,以免小孩子难为情,都要好好和孩子交流沟通。而Howard的妈妈,见了儿子尿床,立马就破口大骂,各种难听的话语都用,再一把提起小Howard,扔进一个幽暗的角落,就如同拎起一只瘦弱的小鸡,不管儿子怎么哀求,怎么哭泣,都置之不理。我看到这里真的特气愤的,怎么会有这样的妈,是不是亲生的啊,各种疑问都有。正因为妈妈的如此对待,在小Howard的心里留下了厚厚的阴影,以至于长大后的心理问题,甚至人格扭曲。造成了他怪异的性格,也造成了他对妈妈不可磨灭的恨意,和妈妈的关系僵化了,甚至在妈妈去世后都不去参加妈妈的葬礼。连他娶个妻子也和他妈妈雷同,妻子整天抱怨,对他也是没好脸色,像极了他的妈妈。他长大成家有女儿了,同样的情况出现了,女儿晚上睡觉怕黑,哀求他别关掉灯,可是他用开灯睡觉不利于健康为由关掉了灯,根本就不顾女儿的哀求。我觉得这样也不利于小孩子的成长,说不定他的女儿长大后也会有心理问题。说点离题的话,学过这么多的心理学,也收获了很多东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真的非常关键,家长要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再来看Howard杀人这一事件。为什么会出现杀人这种情况呢,就源于Howard小时候遭到妈妈的种种虐待。造成了了他害怕孤独,

想要掌控一切。 被他杀得的人,烧死的,吊死,窒息死,溺水死的,怎么死的都有,但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症,或轻或重。看看Patrick,他一接近水就害怕,所以就去求助心理医生,而Howard主要是帮助别人克服焦虑恐惧,也就是用冲击疗法去帮助他们,Patrick害怕水,Howard医生就把他带到水边,感觉差不多适应了,再鼓励他下水,让他接近水,用发生恐怖反应的水在他面前再次呈现、猛烈刺激,原本Howard是想使他对水恐怖反应逐渐消退。可是事情不如Howard设想的那样,他还是出现了很强烈的恐惧感,哀求医生拉他上来,他害怕。忽然间这种场景在Howard脑中浮现,自己也曾经哀求过妈妈,可妈妈不理。于是Howard放开了杆,Patrick活活被淹死了。而另外一个求助者Missy也一样, 对洞穴恐惧,同样用冲击疗法对她的时候,出现了恐惧被活埋了。就像最后Howard说的,是他们的恐惧杀了他们。就如那些警察分析的一样,恐惧的核心就是失去控制感,Howard从小在恐惧中长大,有强烈的控制欲,想要掌控一切,害怕孤独,失去群体感。所以在治疗那些求助者的时候,Howard就想用自己的方法去控制他们,那些求助者的害怕激起了他童年的阴影,就起了杀人动机,或许看到别人在看恐惧中死去,他才会获得一丝丝快感,觉得生活有意思,他自己才不会那么的恐惧。

我到现在还记得Howard在跳楼之前说的那几句话话,他说,他们(被他杀害的人)为科学献身,照我说的话会好受些。这一句话也说明了他有强烈的控制欲。最后他幽怨的说,我最大的恐惧就是求

不了所有人。可见人格扭曲。他也在他们的地方开设儿童被虐中心,这一点也说明了他有着和被虐儿童一样感同身受的经历。

照我个人的想法,我觉得这些错事不怪他,他也是受害者,不过情况不同:别人是被他害,而他是被他妈虐待。所以,在这里呼吁,广大的家长们要好好爱护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一些有利的事。

篇三:由《七宗罪》看犯罪心理

食品学院10级6班

张莹莹

2010511190

从《七宗罪》看犯罪心理

《七宗罪》是一部很经典的有关犯罪心理学的影片,曾经在宿舍跟舍友一起看了,当时只是感觉很多场景很血腥很暴力,这次是跟大家在选修课上一起看,虽然看过,但是明显有了新的感触,不仅仅是关于剧情,还有关于心理,关于人性,关于社会?

首先,对于七宗罪我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天主教中,那些恶行最初是由希腊神学修道士庞义伐草撰出的8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分别是贪食、色欲、贪婪、伤悲、暴怒、懒惰(懒惰在这里是指“精神上懒惰”)、嫉妒及傲慢。当时的人们逐渐变得自我中心,尤以骄傲为甚。六世纪后期,教宗额我略一世将那8种罪行减至7项,将自负并归入骄傲,伤悲并归入懒惰,并加入妒忌。而他的排序准则在于对爱的违背程度。其顺次序为: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饕餮(暴食)及色欲。相对于七宗罪,天主教列出了七美德: 贞洁、节制、慷慨、热心、温和、宽容、谦逊。而《十诫》中相应的惩罚也是特别残酷的:淫欲:在硫磺和火焰中熏闷;暴食:强迫进食老鼠,蟾蜍和蛇;贪婪:在油中煎熬;怠惰:丢入蛇坑;暴怒:活体肢解;嫉妒:投入冰水之中;傲慢:轮裂。

与此同时,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性顺序排列七宗罪,其次序为:①、好色——不合法礼的性欲,例如通奸。(但丁的标准是“过分爱慕对方”,而这样便会贬低了神对人们的爱);②、暴食——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囤积过量的食物。(但丁的观点是“过分贪图逸乐”);③、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即“贪

婪”。(或是以但丁的观点,贪婪是“过度热衷于寻求金钱上或权力上的优越”);④、懒惰——懒惰及浪费时间。(懒惰被宣告为有罪是因为: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补缺失,因为他应该的事情还没有做好,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对自己是百害而无一利。)(从但丁的神学观念上去看,懒惰是“未能全心爱上帝,未能全副精神爱上帝,未能全人之心灵爱上帝”——具体来说包括懒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满足及无责任心);⑤、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适当的(或者邪恶的)感觉,复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赋与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被归作愤怒;⑥、妒忌——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⑦、骄傲——期望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因拥有而感到比其他人优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优秀的存在。

如果是放在佛教思想里来说,我感觉七宗罪是和“贪嗔痴恨爱恶欲”这类差不多的意念。

其实,不管是天主教也好,神曲也好,或者是佛教也罢,总的来看,贪婪,这个失控的欲望,是七宗罪中的重点。其他的罪恶只是无理欲望的补充。每种罪行其实在表现出自视比神更重要,因而未能全心全意全神地投入去爱神。

然而,暴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或愤怒,相信我们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至少犯过一次上述“罪行”,包括自己在内。只是区别在于,程度的不同以及认识的不同而已。

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是一个变态杀手,杀了7个人,都是用极

其残忍、血腥的手法。然后两个警察来抓他,差点抓住。后来他自首了??故事并不复杂,但是主人公的动机很令人深思。根据他自己的陈述,他的目的是制造一件艺术品,这件艺术品就是7个七宗罪代表的尸体,这样人们就可以欣赏思考模仿,从而根除人间的七宗罪。这7件所谓的“艺术品”分别是:①、被灌意大利面灌得巨胖无比,浑身肥肉和器官都已经从皮肤中爆出的胖子,他代表“饕餮”;②、律师,血被放干在一个桶里面,鲜红的血液如同立邦漆一样在地上写着他所代表的“贪婪”;③、妓女,被人绑在床上,然后和一个腰上拴着带刀皮带男人做爱?她代表“性欲”;④、惯犯,主人公用了一年时间,在一个小房间里面捆住他然后一刀一刀削掉他那些“根本不需要的肉和皮”…这一年主人公不停的给他注射抗生素和葡萄糖等营养素,所以到了最后他也没有死?他代表“懒惰”;⑤、名模,脸皮被主人公拨掉,主人公在她手里放了一瓶药,说她如果受不了可以喝药自尽?她代表的是“虚荣”;⑥、这个变态杀人狂,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羡慕并且想得到那个追捕他的警察的家庭即警察妻子,但是被拒绝了,他杀了她,然后去自首,可怜的警官在狂怒之下开枪杀了他。这就是“嫉妒”?⑦、最后一个,也就是那个愤怒的警察,看到自己老婆和老婆肚子里的孩子被这个变态所杀,愤怒已经无法控制,因为“愤怒”,杀了主人公…到此为止,七件作品完成。

“饕餮”、“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和“暴怒”这七项原罪贯穿了整个影片,但担任审判者的却是个为了不留下指纹连自己手指都砍了下来的变态杀人犯。

其实,与其说主人公他是一个十足的大变态、疯子,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偏执狂,只是和我们偏执的东西不一样罢了,而且,偏执的程度比较深而已。他坚信人间有七种原罪,他对于世界有很多的不满,他疯狂、睿智、嫉恶如仇,他要替天行道,他坚信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他要惩罚世人,用自己的行动警醒世人,还世界一片祥和与安宁。

而警察,米尔斯和黑人警官,则是正义的化身,要破案,给大家一个安全的没有杀戮的纽约。然而,米尔斯血气方刚,冲动易怒,故弄玄虚的主人公因而选上他作为七宗罪的最后一人——「愤怒」。杜约翰杀了米尔斯的妻子崔西来激怒他。让自己成为「嫉妒」,米尔斯成为「愤怒」,杜约翰也赢得了这场游戏,黑人警官也可以退休了。但是这样的一个结局,不得不令我们思考。

在电影里,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之中,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着我们:它是宿命的罪与罚。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剧是必定要属于人间的,“上帝”作为“授意者”和“观望者”,参与了整个事件。冷血杀手作为传道者莅临人间,最终以身殉道。从某种角度看,悲剧中没有正邪的区分,作为渺小的人类,只能接受宿命的审判。

罪犯很睿智、拥有很强大的智慧。他对于阅读很执着,有着很深的研究,在读了无数的著作后,他写了好几百万字的日记来记录。从始至终,他对自己的做法有着清醒的认识和令人惊讶的规划与实施,到最后的时间甚至精确到了刻,而过程中在车上,和两位警察坦白自

标签:剧情 犯罪 心理 犯罪心理第五季剧情 犯罪心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