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控制厌学学生流失的实践探索|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厌学;流失;责任感;自尊心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4-0019-01
  转变学生厌学思想,控制学生流失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在控制学生流失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归纳如下。
  一、用真情爱心去鼓励学生,培养责任感
  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无兴趣、成绩偏低、受到指责批评、得不到信任是学生产生厌学思想。导致流失的根本原因。而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是后进生。因此。老师绝不能因其难以管理,影响班级荣誉而放任不管。只有在多方面关心爱护这部分学生,用真情、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并没有嫌弃自己,放弃自己,而是自始至终在关注自己,才能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打消厌学念头。
  有厌学思想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责任感,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打算,很少想过自己将来为父母、为社会做些什么、怎样做。抓住这一特征,利用周会课,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自我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教育。比如,以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题写的“天下为公”为班级工作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天下为公”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教育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社会的承认。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提高了对自己的认识,加上家长、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有厌学想法的学生,打消了退学想法。
  二、发现闪光点。尊重自尊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因为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社会、集体尊重的情感,它是学生珍惜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行为,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积极努力向上,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能信任老师,才会心存感激而愿意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体会到,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尤其是可塑性极强的中小学生,最容易受教师的影响。
  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学习无兴趣,缺乏吃苦精神,经受不住挫折,是学生厌学、流失的又一原因。要清除这一根源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把学生流失控制在零,利用周会课,给学生讲孙膑被置死地而后生、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而著《史记》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如果当时他们气馁了、屈服了、自甘失败了,不再去抗争奋斗,那么,直到今天我们也读不到闪烁着军事天才的《孙膑兵法》、浪漫而瑰丽的《离骚》和“史家之绝唱”《史记》。教师应告诉学生,在逆境中更需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自觉磨砺、奋进不息的精神,切不可目光短浅、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四、培养乐群精神。靠集体的力量控制流失
  乐群是指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开展的一种联合,是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种团结友爱、亲密往来的友善关系。它的特征是愿意与他人在思想上互相帮助、品行上互相砥砺、学问上互相切磋、事业上互相支持。乐群是人生不断进取的需要,是幸福与快乐的源泉,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作为学生,具有乐群精神,也就有了集体荣誉感。而集体荣誉感能够使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它是控制学生流失的一个关键。有厌学思想、流失倾向的学生往往游离于集体之外。久而久之,就会加快他们流失的步伐。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出现,在班级工作中,始终把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要作为工作重点。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中,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班集体才是一个真正的集体。为使有厌学想法的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在平时的活动中、劳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做为集体能带来荣誉的事情,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受到的尊重。同时,安排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班委成员在平时多与他们相处,共同学习、劳动。
  编辑:董向东

标签:厌学 流失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