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兵王归来胡宸全文_雷军归来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小米手机9月5日开放预订,34个小时预订了32万部。很多人问我最终人数,我告诉大家,70%的人预订了,最终卖出去21.5万台。3个小时总共销售金额2.2亿,通过线上充值付款1.2亿,其中支付宝付了1.1亿”,雷军气定神闲地宣布小米手机这几个月的成绩。
  这是雷军在公众面前的第二次亮相。雷军少年成名,他是金山最年轻的CEO,坚守岗位16年,带领金山赴港上市,而后归隐,归隐后,从事幕后天使投资4年,所投项目无一失败。从金山归隐后,雷军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几个月前。
  2011年8月16日,798艺术中心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雷军身着黑色T恤和深蓝色牛仔裤,他最新的身份是小米科技CEO,他带着他的小米手机――“一款顶级智能手机”,对台下800多名听众讲述它诞生的故事,台下听众报以持久的欢呼和掌声。场地似乎太小,更多的人席地而坐。而现场另外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场景是:“小米限量版工程机”的预售队伍,排了100多米。
  对于这场新闻发布会,颇像雷军和小米手机的一场脱口秀,有人甚至觉得它可以媲美乔布斯在旧金山的莫斯康尼会议中心的那一次,因此,现场有人不禁喊了起来――“雷布斯”。
  当天现场,更轰动的大礼是播出了一条短片。片中,一帮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齐聚一堂,诸如乐淘网CEO毕胜、多玩网总裁李学凌、金山网络CEO傅盛等,他们一起扔掉了手中的苹果手机,高呼:我们要小米!
  这是他们给雷军和小米的礼物。当然,他们都曾接受雷军的风投,是老友,亦是曾经或者未来的合作伙伴,而雷军更愿意称他们为“兄弟”。
  尽管业界对雷军的小米手机的前途并不都是乐观,但雷军还是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很少有人能仅以一款产品就让整个市场如此兴奋,虽然盈利模式还不是很清晰,“互联网手机”这个概念却让业界看到了大胆创新。
  小米手机出自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它成立于2010年4月6日,现有员工500多名,与金山、卓越甚至他投资的17家公司比起来,都算是一家小公司。“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了。成败都不重要,人生在于过程。如果输了我就真的退休了。”雷军如是说。
  雷军要做手机的新闻砸向一直都不缺新闻的中国科技新闻圈,再次让众多媒体的神经兴奋起来,而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只说明了一个信息:雷军归来。
  
  四十岁的反思
  “那个阶段,我放弃了事业后,变得一无所有,除了钱。”雷军说。从金山辞职后,有一段时间,他不开车,也不要司机,大冬天的,经常自己一个人在街上打车。他似乎想彻底地把自己丢进人群中。那时候的他已经成名多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业的“活化石”。
  2011年岁末,在卷石天地大厦12层的办公室内,他颇为漫不经心地说,“我是1992年1月4日加入,2007年12月24日辞职,总共差十来天,正好16整年,”这些年,他成了“劳模”,在国产软件行业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金山依靠游戏在香港上了市。
  2011年7月7日,金山软件宣布雷军接替求伯君担任金山董事长,求伯君“因为健康原因”将于半年后退休。雷军自己的说法,回到金山是因为对董事长求伯君的情谊。
  当然,归来是后话,这里要重点叙述的是雷军离去后的反思。
  试想,一个劳模般的CEO,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这种工作习惯坚持了十多年,忽然间有一天他离开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一下子成了个退休老干部,离开了原来的舞台,生活变得万籁俱寂。
  “那半年,没有一家媒体想要采访我;没有一个行业会议邀请我参加,而我有的是时间,可没人记得我。我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冷酷而现实。人情冷暖忽然间明澈如镜。”雷军说。
  1969年,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教师家庭。他是个好学生,这点毋庸置疑。18岁进入武汉大学,为了不落后于人,他戒掉了午睡的习惯,制定了以半小时为单位的学习计划。
  在武汉大学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对雷军而言极其重要的事情。他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讲述的是乔布斯等一帮计算机爱好者在硅谷发起技术革命的经历。
  此后,他的时间似乎变得极为高效。20岁,他用两年的时间,读完别人四年才能读完的课程,并包揽武汉大学各种奖学金。22岁,与人合著《深入DOS编程》、《深入Windows编程》,成为程序员们争相阅读的红宝书,可谓少年成名。
  雷军1992年进入金山,6年后,出任金山软件首席执行官。工作后的他延续了大学时代的勤奋踏实。据金山原高级副总裁王峰回忆,当年雷军每每在下班之后约他在办公室谈工作,一谈就到半夜。16年来,这种劳模式的生活对雷军来讲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有这样一位勤勉的CEO,金山也自然成了软件业里执行作战能力和行政组织能力都非常强的一家公司。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山都陷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境遇,金山以及其他一些民族软件公司只能死扛着民族软件旗帜。
  关于产业的背景,还有一点需要交待的是:雷军在金山16年,经历了从PC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雷军看到了涌起的浪潮,也试图去抓起一些浪花。但过程坎坷跌宕,当事人也挣扎其中。
  2000年,时任金山董事总经理的雷军给金山大股东张旋龙看了15页的PPT,阐述进军互联网的计划。张旋龙没听明白雷军要干什么,但听雷军要继续加大对互联网的投入就点头同意了。于是,为了在互联网时代拥有一席之地,一张转型大幕在雷军的带领下徐徐拉开。
  同年5月11日,北京香格里拉大宴会厅,雷军发布“新卓越”。著名的“尼罗河计划”也由此展开。两个月之内,卓越招募了100多人,可谓群星璀璨,比如原思科市场总监、现敦煌网的CEO王树彤,原《书评周刊》主编、现凡客CEO陈年,都是卓越网的创始成员。
  雷军的这次转型可以说是被互联网的泡沫“撞了一下腰”,最后卓越被卖掉了,7500万美元。而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不管如何转型,金山或者说软件,始终是雷军事业雷打不动的一个重心。
  雷军一直活在他这一代人的宿命里。所谓宿命,就是他所接受的一套教育规范,从好学生到好员工,从好员工到好领导。一路走来,他从未对这套规划和体系产生过怀疑。在他的带领下,金山软件、金山游戏、金山的电子商务,都做到了细分领域的前几名,但是,金山依然成不了全球IT业的一流公司,甚至连IPO都要苦战若干年。
  这种怀疑,到后来就演变成了雷军对金山的商业道路和价值体系的质疑。“其实在金山后期我就觉得不对,当你坚信你很强大的时候,像坦克车一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但是当你遍体鳞伤,累得要死,你就会想,别人成功咋就那么容易?”雷军在反思。
  雷军笃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在16年的时间里,他曾以为,以己之力能改变一个产业的宿命。但是,他什么也没有改变。于是心生去意。当年12月,在一次记者见面会上,雷军用深深一鞠来纪念自己任职的最后一天。而在中层的沟通会上,他竟然连续三鞠躬,才得以平复员工复杂而激动的情绪。雷军说:“我终于把债还完了。”
  他离开了,思考了大半年,总结出他对媒体广泛提到过的、关于金山生涯的“五点反思”:人欲即天理、顺势而为、广结善缘、少即是多和颠覆创新。他对自己说:“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从台前到幕后
  从金山退出后,雷军似乎彻底归隐了。4年后人们发现,从前那个西装革履,准时出现在柏彦大厦的雷军,换了行头。他不再穿西装,只穿舒适的休闲服。而他的两大爱好――围棋棋艺见长,滑雪的技术也上了一个台阶。有雪的时候,雷军会在周日去郊区滑雪,初学时他选择了阿尔卑斯山。他留了更多的时间给自己。
  雷军早年也曾做过一些投资――买卖股票。
  1998年10月,联想宣布入股金山的第二天,雷军就在港股市场上买了联想的股票,后来他也在很低的点上买过金蝶的股票,还有方正、腾讯。雷军熟悉的中国IT企业,他几乎全买过。这与雷军后来做天使投资的路子如出一辙:不熟不买、买市场前两名、买跌不买涨。
  雷军财富的积累并非来自其早期的股票投资,而是源于2004年7500万美元卖掉金山与联想投资创立的卓越网,外界估计雷军个人获利约有亿元。与雷军熟识的同事认为,卓越套现之后,雷军就比较淡定了。
  有人曾这样评价雷军:很执著,但一直没站在风口上。别人做互联网的时候,他继续做软件,最后软件业整体不行了。在他边做软件边做互联网的时候,又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间,最后还被软件公司给绊住了。
  “离开金山对我是一次重创,心理上的创伤超过了大家的想象。如何看待这件事,我思考了挺长时间。我不服气。为什么?要是我没努力,我也认了,但是我觉得我非常努力;要是运气不够好,20多年,这么多机会,一个都没捞着。为什么?那问题肯定出在我身上了,我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不服输。”雷军说。
  雷军是湖北人,中国人喜欢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但在湖北人自己看来,他们性格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服周’。一般两个人打架的时候,把对手按在地上的人会问‘服不服’,另一个人会说‘不服周’。倔强不服输,也是雷军的性格。
  有钱,有闲,这个IT“老革命”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了,他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和方法论。
  他投的第一个项目是孙陶然的拉卡拉。孙陶然和雷军相识是在1996年,中关村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两人一见如故。2004年,孙陶然创业,联想投资找到雷军做尽职调查,雷军不但对孙称赞不绝,还立马给孙陶然打了电话,雷军对孙陶然的判断是:他做什么都做得成。后来紧跟着的一句是,“无论他做什么我都投。”
  这话,2004年他对孙陶然说过,2005年对陈年说过,2006年对俞永福说过。雷军对认准了的人一贯如此。
  陈年与雷军1998年相识,后来共同创立卓越网。2005年陈年开始做我有网,雷军投资。后因对行业环境判断失误,我有网陷入困境,陈年放纵自己干脆先去写了本小说《归去来》。2007年,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认为PPG模式适合再创业,雷军认为陈年一定会再成功,于是投钱给陈年。
  2006年,联想投资否决了当时的副总裁俞永福投资优视科技(UCweb)的提议,俞非常沮丧。雷军告诉他:“如果你从联想辞职做UCweb,我就投。”此时,二人相识已一年有余。作为天使投资人,雷军曾对业界再三申明,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不用找我看项目,我不会投的。
  在这个过程中,雷军感受颇深:一个退休老干部做点事情,是很难引起多大关注的。忽然间,他把想通了很多事情,心态也调整好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其实没什么啊,人家原来是看着金山,不是看着你雷军。没关系,我会卷土重来的。”天使投资做起来以后,他发现大家看他的眼光变了,“因为我证明了在另外一个领域里,我可以做得更好。”
  做天使的雷军,成绩斐然,凡客现在的估值已达10亿美元,UCweb与多玩网差不多2到3亿美元,其他投资公司加在一起肯定也超过了1亿美元。如果雷军在这些公司平均占股10%-30%,如果再加上他在金山的股份,那么雷军的账面资产已达到2至3亿美元。
  中国互联网界流传一个说法:第一阵营是一张桌子――TABLE,T是腾讯,A是阿里,B是百度,L是雷军系,E是周鸿?系。马化腾、马云、李彦宏、周鸿?分别凭借即时通讯、电子商务、搜索、安全的通用型入口,建立了赢家通吃的帝国藩界。而雷军虽然成功投资多个移动互联网的单点企业,却一直缺乏一个平台型旗舰,移动互联领域成了他最想突破的地方。
  雷军投资的17家公司都长势喜人。对于向来喜欢论资排辈的中国互联网,他又有了一席之地。《硅谷之火》重燃的时机似乎已经到来。
  踏上征途
  诚如雷军所说,他不甘心。他已经领悟到人是不能推着石头上山的,这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打下去。应该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于是,他找到了一个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
  这个风口就是移动互联网。众所周知,雷军投资的17家公司都是移动互联网公司,而且似乎也都成了。如今,他想打造一款顶级智能手机,理由是:“移动互联网是软硬一体化的体验,移动互联网我看了5年,琢磨完了开始研究终端,国内所有的厂商都去看过了,我发现所有的终端都不够好。”
  雷军在卷石大厦的办公桌上,除了资料和文件,还放着一架天平。平日里,雷军会用它来称手机和里面元器件的重量。过去5年,他一直痴迷于研究移动互联网,不停地探究第三方应用,他用过53部手机,对他来说,只要半个小时就能知道一部手机到底好还是不好。
  在小米的办公区域,每个会议室都有一个与米相关的名字,比如香米、红米、黑米……质朴而亲近。雷军本人也不再“防火、防贼、防记者”。去年7月的某一周,他先后参加金山与小米科技的两场媒体见面会。8月,他更是不遗余力地推荐自己的小米科技,一瞬间,他成为中国互联网界曝光率极高的人物。
  媒体眼中的雷军和熟人眼中的雷军有些不同。前者,多年来表情如一:劳模一个,始终缺乏一个成功的机会,所以再次创业成为一种必然;而后者,义气之人,讲辈分、层次,为人着想,表现谦虚,温良恭俭让。而在雷军本人看来,外界对他多少有些误读。
  在丛林法则和江湖门第风气极盛的中国互联网界,雷军的性情和做派,自是很容易形成他的 气场。有个段子,在小米科技工作的人多半都知道:雷军从金山带到小米科技的铁杆下属在帮他搬办公室的时候,书架的书摆放的次序,与搬来之前丝毫不差。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曾这样形容小米进入市场的格局:这是一场三国杀――苹果,一骑绝尘;Android系手机,包括摩托罗拉、三星和HTC;还有一个是诺基亚和微软的结盟。这场战争因为苹果的专利权官司和谷歌对摩托罗拉的收购,已经白热化了。5年前,诺基亚一统天下的时候,雷军肯定不敢进入。但是现在,雷军被形容为东汉末年的刘备,很有机会。
  于是,小米应运而生。当然在此之前,众所周知雷军是个手机迷。雷军的包里经常背着十几部手机。iPhone4刚上市的时候,雷军看朋友用着落后的手机,时常是介绍完iPhone4如何如何好,就从包里掏出一个全新未拆封的手机,送给对方。为此,他已送出很多部。
  从痴迷手机到开始造手机,这中间的路何止十万八千里?不过,雷军还是出发了。
  2009年10月,雷军向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林斌发出了合伙创业的邀请。林斌,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前副院长、工程总监、Google全球技术总监,曾全权负责谷歌在中国的移动搜索与服务的团队组建与工程研发工作。
  雷军与其相识于一次Google和UCweb之间的合作。出于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同样的热爱和痴迷,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当林斌2008年底打算创业时,雷军问,为什么不做一件更激动人心的事情呢?比如研发一款好用的智能手机。
  黄江吉,30岁成为微软工程院的工程总监。因为对Kindle的痴迷,他和雷军第一次见面就聊了4个半小时,分别时黄江吉说,如果你要做手机,算我一份……人就这样慢慢聚拢起来。小米创始团队的成员,还包括早先是金山的设计总监、后来负责过金山在线、金山词霸,曾担任金山词霸总经理的黎万强;曾参与过谷歌 3D街景项目的高级产品经理洪锋;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原高级总监周光平;以及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原系主任刘德。
  公司4月份成立,用雷军自己的话说,制造手机的经历8天8夜也说不完。其中一个小故事是:进入手机硬件的开发环节,小米团队与手机零部件供应商在谈判上卡住了。一款手机有800多个电器元部件,要与100多家供应商合作,按照雷军的想法,要做就做顶级智能手机,这就意味着小米要与世界顶级的供应商合作。这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手机制造经验的新手而言,难度可想而知。而一些新伙伴合作要看对方三年的财务报表,此时小米成立尚未满一年……小米手机诞生后,迅速成为热门话题,而小米科技在短时间内也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
  而这一切在雷军看来都顺理成章。“我觉得小米从创业讲,第一步应该已经成功了,背后很核心的原因就是我们运气好,而不是我们有多大本事。在一个对的时候,干了一件对的事情。毫无疑问,我们找对了一个风口,连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有这么多人知道,就是形势比人强。”
  小米如何赚钱?这是媒体问雷军最多的问题,他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作答:“10年前百度怎么赚钱,10年前的腾讯怎么赚钱,我们以后就怎么赚钱。”
  而雷军依然保持了他早年的习惯:他几乎是小米科技每天走得最晚的人。有一次,他在外面演讲回到办公室还没吃饭,桌上有一份米饭和一碗粥,雷军举起碗来,差不多一秒钟就把粥喝下去了。
  他不止一次地说,“在我心里,把一个东西做成功的欲望超过了对挣钱的欲望,要不然我不会写了16年的代码。”说这话的雷军,此时一身他复出后的经典打扮――凡客的黑T恤、牛仔裤,脚踏一双“Angrybird”的帆布鞋,抽着他最爱的中南海,喝着多年来始终喜欢的健怡可乐。
  

标签:归来 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