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学生评语 > 正文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及对策分析】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防范对策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文章首先就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论述,其次分析了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审计风险对策研究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与表现形式
  审计风险,是指实施审计的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由于业务素质与行为原因导致重要错误或不完全的财务信息及技术过失,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做出不正确审计结论的风险。审计风险有六种表现形式:1.信息不对称风险;2.系统评价风险;3.质量成果风险;4.审计定性风险;5.操作程序风险;6.信息披露风险。
  
   二、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对一些问题进行查证、定性和处理的难度比以前加大了,人们对重大的问题和案件,涉及部门权力的问题,涉及深化改革的问题,透明度高的问题,以及强调追究责任的问题;第二个难点是目前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期望越来越大,但有些问题仅仅依靠审计工作是难以解决的,有些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在这种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风险加大了;第三个难点,从审计工作自身来说,人员的素质、审计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发展状况并不平衡,总体上还有很大差距;第四个难点是增强审计公开透明度等许多工作还要做长期努力。再加上在审计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质量不够高。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审计工作质量,没有好的审计实施方案,项目审计工作无法有序进行,审计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当前在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审计实施方案过于简单,重点不突出;二是审计内容泛泛,缺乏操作性;三是审计分工不合理,审计人员职责界定含糊,审计责任分担不清。
  2、审计实施过程管理控制不够严。审计实施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不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计组内部沟通不够,审计组长对审计情况掌握不够全面,存在遗漏重要审计事项的问题;二是个别审计人员对审计技术、审计方法、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的掌握不够,遇到问题时缺少评判标准,不能有效的履行审计程序,无法深层次的披露审计发现的问题;三是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实施方案的遵循性控制不到位,甚至偏离了审计实施方案,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结果是难以达到审计预定效果。
  3、审计成果尚未真正发挥作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规范、正本清源。提高审计质量,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还在于这些问题是不是得到了整改,建议是不是被采纳,简单地说,就是审计成果有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审计成果的作用。近几年,虽然我们加大了审计力度,关注审计报告的落实,但是仍然存在对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审计建议采纳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审计工作中风险存在的因素分析
  1、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审计范围的扩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类型也在发生变化,所涉及的审计资料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给审计工作加大了风险。同时公众对审计要求也不断加强,并强烈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对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透明化,并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做出评价,这样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责任,更加大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
  2、社会公众的审计期望值过高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候会错误的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不会出错,值得大家的信赖,但实际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往往跟社会公众的期望存在差距。因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结果往往会受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的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审计结果和社会公众的期望存在差距。
  3、被审单位配合不默契
  在审计工作中,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时,审计人员将无法取得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受限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因为被审单位总是担心自身存在的问题被审计人员揭露出来,就对审计实施了限制,以防审计人员查出问题;二是由于审计人员往往对被审单位没有做好全面了解和掌握,审计过程中,被审单位就会钻空子,有意隐匿一些经营活动,影响了正常的审计工作的质量,无形中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四、审计工作中风险的对策分析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只有有了良好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才能在执业时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使审计质量得到保证。但是从最近几年发生的审计案例看,不少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地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规定加大了遏制会计造假的力度,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条件。
  2、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会计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
  3、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独立、客观、公正、严谨、廉洁、保密性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加强执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
  4、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系统。事前风险评估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对客户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审计计划,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主要包括客户和客户管理当局两个方面。客户主要有经营环境因素分析、组织结构因素分析;管理当局方面主要有管理者的品行、能力分析和管理者变更情况分析等。事中风险的控制,主要指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以规避、降低、转移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接受客户的风险控制、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检查的风险控制等。事后审计风险的评价,主要是指对上述审计人员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并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总结经验和教训。
  5、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其次,要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业务质量。第三,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第四,要慎重考虑出具何种意见的审计报告,千万不可草率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程琨.审计风险之我见.《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20期
  [2]李春伟.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第10期
  [3]樊鹭.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财税与会计》;2002;第11期
  [4]张转玲,允夏绸.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第10期
  [5]王亚丽.浅谈我国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会计师》,2010;第04期
  [6]李国清.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第08期
  (责任编辑:李孟明)

标签:审计工作 对策 风险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