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国家英雄与人民公敌 人民公敌小说阅读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伊斯特伍德的新片《胡佛》(J. Edgar)是我今年最期待的大片。对中国当代影迷来说,多年以后,最值得感谢的就是网络字幕组,这些精通外语同时深谙国情的网络ID(他们不使用真名实姓,简直跟兰陵笑笑生似的)不图回报,出于热爱帮我们译介了那么多的好电影。一如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不断“侵犯”西方大师的翻译者们,没有他们毫无版权意识、如饥似渴地译介,中国当代文艺不可能是现在的格局和规模。诸如《百年孤独》,虽然老版本激怒了伟大的马尔克斯(曾声称永远不向中国出售版权),但没有“侵权”,莫言和余华或许亦将不复存在。好在文明成果最终会获得共享。
  回到《胡佛》。它涉及的是美国20世纪历史上最隐秘的部分――胡佛的FBI。FBI的独立性和无孔不入的恐怖意味,均来自这位掌握权力达半个世纪的“特务头子”胡佛手上。可以说,他是FBI这个被不断神话和神秘化(参见《联邦调查局》等各种美国电影)机构的真正缔造者,而且是一位“终身制的领袖”(死在任上)。前后八任总统都不敢解雇这位“掌握一切”的“窃听者”。自从美国首位总统华盛顿“发明”了退休制之后,在历史上终身制的政治人物除了战争期间的罗斯福总统,大概就是胡佛了。如何描述这样一位敏感人物的一生,在我看来怎么说都是个难题,但在伊斯特伍德手上,却一如既往地冷静、客观。虽然电影在结构上略显破碎,但题材本身的魅力和电影手法的精致完美确保它不失为一部力作。
  胡佛确实一度被美国民众视为英雄,矢志不渝、无比忠贞地与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敌人斗争,诚如电影中他的自我吹嘘“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但在伊斯特伍德的镜头中,他显然并非高大全的完人。他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偏狭无情、机械无趣,可能是伊斯特伍德认为更重要更真实的性格特征。不仅如此,恋母情结和作为未出柜的GAY已然涉及了一个历史人物最柔软隐秘的部位。也就是说,胡佛这位英雄人物仅仅是一个“人”而已,而从人的角度来看,任何谀辞和夸饰都是偏离主题的。剥夺其“英雄”头衔并非历史惩罚,而是表达尊重,对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
  让胡佛真正改变FBI的历史事件是1935年的迪林格案。江洋大盗迪林格于1933年伙同狱友持械越狱,一路作案,最后于1935年被击毙于丛林。正是对迪林格的一路追踪使FBI的势力一路坐大。对于向以揭露“国家丑闻”的美国电影来说,迪林格案这样的好题材自然也不会视若无睹,它就是2009年的犯罪大片《公敌》(Public Enemies)。作为和《胡佛》一样改编自真实历史人物的电影,不法之徒迪林格的覆灭之路却那么让人揪心。在一系列银行抢劫活动中,迪林格爱上了芝加哥女职员比莉?弗雷凯特。正是这个女人,换言之正是爱情羁绊了迪林格为躲避胡佛FBI的逃亡之路,是爱情柔化了他的警惕?是爱情导其入死亡的丛林?当击毙迪林格的FBI探员在片尾告知比莉?弗雷凯特迪林格“再见,黑鸟”(黑鸟是迪林格对莉?弗雷凯特的爱称)的遗言时,观众的眼泪几乎和莉?弗雷凯同时夺眶而出。
  无论是英雄胡佛,还是迪林格这位罪犯,他们的正义和罪恶仅仅是他们作为个体生命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特殊方式。他们即便是英雄和公敌,但作为个体,活着既不是“学习的榜样”,死了也不值得“拍手称快”。尊重个体的生命,尊重个体的情感,这才是真正的“价值”。

标签:公敌 英雄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