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邀请函 > 正文

随时代而赋彩 随类赋彩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时至今日,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崛起以及广大工笔画家对色彩的研究与实践,重谱唐宋以后断裂的重彩画历史的新篇章。这种对色彩表现上的重视,是对长久以来重墨轻色历史的觉醒,对中国工笔重彩画的演进,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笔重彩画; 文人水墨画; 色彩理论; 西方绘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112-01
  尽管用色在中国画传统技法中只属于一个分支,但在中国画完整体系中它却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国工笔重彩画也是以色彩为主的画种,所以对这一部分的传统进行挖掘、整理以及继承其精华并发扬光大的研究,是极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之一。
  一、传统工笔重彩画的色彩
  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中国最早形成的绘画形式。工笔重彩又是最先发展成熟的中国画技法,人类原始的绘画就具备了这种技法的雏形,比如岩画就是运用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类活动的。用线造型和色彩表现构成了工笔重彩技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工笔重彩人物画一直延续这种形式发展和完善其表现技法。
  色彩一直是绘画中重要的因素,中国绘画对色彩的运用也不例外。中国画的用色有悠久的历史,远自仰韶文化的彩陶,颜色就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此后相继出现的帛画、壁画、卷轴画以至各种民间艺术,都在用色上保持了各自的特点,即使是后来崇尚笔墨,提出“运墨而五色俱”要求的文人画,也并未完全抛离色彩,而且在用色上继续有所发展。中国工笔重彩画对色彩的认识一直未脱离固有色,也未像西方绘画那样发展为科学的色彩规律认识,但还是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色彩认识和运用方法,使色彩成为工笔重彩画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由于中国画重视主观因素,所以古代画家大胆采用了 “随类赋彩”这一用色标准。工笔重彩画以线为骨,以色为肉,色彩运用在线条轮廓之中,技法基本以平涂为主,由凹凸法发展为有深浅变化的渲染着色方法,这种着色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用笔的表现力,也因此决定了中国画色彩的装饰性特点。中国工笔重彩画由于线条的高度表现力而限制了色彩的发展,色彩只作为线条的辅助。中国画的色彩观是一种类型化的表现,像山水画中就分为青绿和浅绛两大类型,在人物画中更重色彩的表意性,用色区分人的阶级和社会地位,人为的主观因素为多。
  中国工笔重彩画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本民族的欣赏习惯,也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观和色彩体系,总结出自己的色彩规律。它重色彩的搭配,也就是重色与色之间的关系,像民间绘画中所谓的“红间黄,秋叶坠;红间绿,花簇簇;白间黑,分明极;粉笼黄,胜增光”都是讲色的搭配,是对色彩关系的总结。重色彩的和谐统一,利用墨线、墨色、金色等调和画面色彩关系。讲求色调运用,画面以冷色或暖色为让调,并运用一些对比色起变化作用。也有以冷暖并用在视觉上达到调和的,像敦煌壁画中的表现。中国工笔重彩画在空间色彩处理上有自己的特点,像《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就是用表现主体人物气氛来烘托出黑夜的气氛,以避免表现视觉空间上的真实色彩。工笔重彩人物画在着色上由早期简单的红、黄、绿等石色发展为唐宋时期多种颜色,水色、石色并用、混用的一套着色技法,发展出多种色阶,多种间色,丰富了中国工笔重彩画色彩的表现力,尤以表现重彩人物及服饰见长。创造一种鲜艳、富丽、明快的色彩风格。
  二、当代工笔重彩画的色彩
  纵观中国画色彩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色彩的应用,始终是按着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在发展着,既有原始社会着色单化,到唐代绘画的设色富丽,又有设色富丽转变为宋元赋彩的淡雅。这种交替发展是与人们审美追求的逐步改变相适应的,体现各时期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时代在发展,传统的某些用色标准已经不能再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因此,传统的理念也要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当代人的视觉感受。
  当代工笔重彩画中强化色彩的表现力,对西画或日本画色彩的有选择的借鉴,同时又与时代、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反数百年来水墨为上的单一、片面认识,而异军突起,用笔用色灵活多变,带来工笔重彩画的新样式:
  (一)颜料品种的拓展
  如今颜料品种的极大丰富,打破了传统绘画用色的相对单调,也使画家的创作用色变得得心应手。除此之外,人造矿石颜料、水彩色、水粉色、丙烯色也被画家所使用。因此,在色彩的种类与色相的选择上有着较大的自由,从而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效果。
  (二)设色技法的灵活多变
  传统的设色技法已不能满足当代画家对审美思想的表达,于是各种新的设色方法:泼彩、没骨、积色、厚涂、堆积、冲渍、喷洒等技法应运而生;利用不同质地、工具追求多变的肌理;这些手法的兼施并用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效果,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给工笔重彩画带来了新的生机。(三)运用多种中间色,追求总色调的和谐 引入了现代绘画观念,更注重材料与表现的交融。在艺术表现上,传统的以墨色浓淡为中间色的手法已经几乎全部退出了画面,每位画家都在追求自己作品的总色调,他们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中间色,为重建中国工笔画的色彩体系做出了艰辛的劳动。
  三、中国工笔重彩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对于经过严格训练的画家来说,当造型不是主要问题时,色彩便是工笔画变革的一个主要突破口。为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中国画家们一方面对传统绘画审美观念进行再认识、再拓展;另一方面对西方色彩观念进行借鉴,于是促成了当代工笔重彩画的产生。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文人画主宰了中国画坛近千年。在文人画理论推动下,水墨画取得了很大发展,“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墨为主,色为辅”等倡导水墨画表现的观念、色彩处于辅助地位。文人水墨灿烂的千年也是色彩相对“黯淡”的千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传统绘画发展过程中的局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深入认识色彩在中国画中的美学价值,发扬并利用古代中国关于色彩的资源,适当吸收外来艺术和民间艺术在色彩应用上的有益经验,建立当代中国画色彩理论体系,是目前中国画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历史进程和探索创新状况的分析和归纳,不一定准确全面。中国画一直有吸收外来艺术优点的传统和巨大的包容性,但我认为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无论如何创新,都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并不失我们的民族精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