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雅思 > 正文

[注重答题技巧 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如今,历史学科考试形式有了变化,摈弃了“死”题目(即客观性试题),增加了主观性试题如材料解析题、改错题等。   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历史考试,要求我们以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始终;重过程,轻结论;重能力,轻知识。要在现今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仅要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并且要有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的各种能力及技巧。
  历史课上注重材料题的答题技巧的培养,可以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材料解析题,它以提供历史材料的形式,要求分析材料并解答有关问题,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是中考历史试卷中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题型。通常材料解析题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部分,是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或其他材料构成,它主要是为考生提供答题信息;第二部分是设问部分,命题者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相应地提出问题,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前提下,依据教材呈现的知识网络和材料所体现的各类信息,在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析。做材料解析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时间、出处、人物、事件及相关历史知识理解考虑。再审清材料中所提出的问题,找出相关知识点。最后,综合分析,归纳作答。一般来说,按命题者提供的材料类型可以将材料解析题分为:文字材料型,图表材料型和混合材料型;按命题者提供的设问方式可将其分为:直接设问型、间接设问型和混合设问型。
  
  一、 材料解析题
  
  (一) 文字型材料题
  文字型材料题是中考材料题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组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例如
  阅读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请回答:(1)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 (2) 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 (3) 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4) 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此类题目答题方法:一般情况下,先快速浏览材料和问题,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寻找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语,再把设问与材料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同时要特别注意主体材料的开头、结尾和注释,在此基础上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结合点,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答题。说不定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题的设问一般由多个问题组成,要根据要求作答,简明扼要,避免长篇大论。
  (二) 数字型材料题
  例如 下表是根据《三国志》等史书整理出的数据:
  
  从材料二所示的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图表和数字材料的基本能力和综合、分析、比较的能力。解答此类型材料题,首先要弄清图表所包含的时间、地点、事件、意义,特别要注意材料中前后的提示或注释。回答问题时应抓住主题,简明扼要。
  (三) 混合型材料题
  例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铁。?
  ――《炮子谣》
  
  材料三:“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林则徐
  (1)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史实?(2)结合材料二、三说说鸦片输入的危害。
  此类材料题的特点是文字材料与图表材料或数字材料同时呈现,它兼有上述两类材料题的基本特点,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综合能力。要注意此类题型,文字叙述要么是对图表、数字的解释,起辅助理解的作用,要么是对图表、数字的深化,为设问提供更多的、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的信息。文字材料与图表、数字在知识上具有相同或相似性,因此,首先要读懂图表、数字,特别要注意图表、数字的提示或注释,有时它可能就是攻克问题的关键。
  
  二、 直接设问型
  
  直接设问型,这类题目是中考中常见的。它首先提供材料,然后根据材料提出问题,以此来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例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歌曲《松花江上》
  材料二: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九一八”指的是什么?《松花江上》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什么?(2)材料二所述与材料一所述之间有何联系?
  此类题目一般一个材料设置一个问题,材料可以是文字、图表、也可以是数字。做这类题目时,可以先看设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答题的关键是弄清材料的真实意思,理解命题者的意图,并要联系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获得答题的重要信息,然后再从材料回到设问进行回答,回答应简明扼要。
  
  三、 间接设问型
  
  这类试题提供的材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提出的问题不是针对某个材料而是全部材料,还经常和课本知识、时事政治等相结合,要求学生就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分析、归纳,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它主要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因此有一定的难度。随着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推广,此类题型命题的空间会进一步扩大。例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跨越海峡握手”,成为国人最热门的话题。热情的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了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三: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邓小平
  (1) 材料一中“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这沉甸甸的发问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心愿?
  (2) “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依据材料二、三说说你的理由。
  (3) 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请你提出一条好的建议。
  解答此类试题,一方面要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答案;另一方面要与时事政治和对该问题的认识相结合。
  
  四、 混合设问型
  
  由于上述两类设问的方法要么太直观,要么难度太大,在材料解析题中二者多以相结合的状态出现,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学习历史阶段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标签:答题 课堂 注重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