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高校班级文化育人功能探索 文化育人的是谁的理念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给高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学生人数增多、师资力量下降、学生综合素质降低等现象。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可以作为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能够为大学生成人成才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班级文化;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14-02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出现了人数众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综合素质降低等现象。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可以作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倡导班级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磁力、磁性、磁场作用,积极营造文明健康、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大学是文化得以高层次传播、高深研究的机构,本身应是文化氛围很浓的,育人效果很好的地方。伴随着社会思想的意识日益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化,社会上普遍感受到大学应有的文化氛围不浓了,师生的文化品位降低了。因此,社会呼吁大学应审视自身现状,发挥自身文化教育优势,实现文化回归。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倡导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正在接受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方式的考验和洗礼,从整体情况看,大学生的思想是乐观的、积极的、向上的。同时由于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影响,导致了学生思想的多元性,认识的多维性,信仰的多样性、价值的多向性等特点,具体表现为“五强五弱”特征。[1]一是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二是社会认同感强,实践能力弱;三是自我意识强,集体意识弱;四是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五是从众心理强,辨别能力弱。鉴于以上五点原因,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明确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式,可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十二章第七十条中明确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在大学校园环境渐趋社会化的形势下,班级意识逐渐被淡化。通过探索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班级在教书育人中的潜能,强化大学生班级观念,构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位、学术品位、艺术品位、生活品位,为学生成人成才良好的提供物质保证和精神动力,对于高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实现班级管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具有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班级文化的概念、功能及宗旨
  1.班级文化的定义。班级文化以班级为载体,是班级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体现着班级成员的主流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被大家共同认可的群体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人格塑造、品质磨砺有巨大影响。
  2.班级文化的功能。班级文化具有教育、规范、凝聚、激励、导向、调控等功能。[2]其中,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力量渗透于班级成员的一切活动之中,可以规范学生言行,将班级成员个人利益和班级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激励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加强自我修养,引导班级成员以高昂的斗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3.班级文化建设的宗旨。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化熏陶,彰显人文理性,发挥文化的磁力、磁性、磁场作用,使人真正成为被文化了的人;利用文化的力量,文化的情怀,文化的温暖,文化的影响,让学生达到“两个坚定”和“两个自觉”,即坚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定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新一代“,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1.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场作用――以文“化”人。大学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通过培育班级成员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而建立起来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会激励成员对班级目标、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的认同和遵循。[3]它渗透于大学生活的每个角落,像一个文化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场效应,就是利用班级文化的磁场产生的磁力,形成持久空间效应,达到学生整体文明程度的拔高,形成理性涵养不断增长、生活品味、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场效应”,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超越,健全人格。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加强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一是结合学院专业(旅游管理、物业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特色,即做好学院走廊文化建设,将走廊文化划分为3个单元进行设计,包括理想信念、焦作山水和名言警句,为学生营造符合专业特色的大环境。二是对教室文化进行统一规范,即在每个教室黑板上方张贴上校风校训,在黑板两侧统一悬挂上激励大家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标语,同时要求每个班级自定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让大家能够感受到自己时刻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三是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每年11月份作为学院宿舍文化建设月活动,通过人人动手,人人参与,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另一方面加强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一是共同商议、集体表决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二是做好班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在班级和学校活动中引领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认同规章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学生言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一是坚持课堂渗透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行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二是做好学生活动的整体规划,根据本院专业设置特点,培育发展了符合学院特色的职业型学生社团――思辨协会和旅游协会,并以这些社团为平台和载体,将每年4月份开展导游技能大赛,11月份开展辩论大赛。三是充分利用特殊节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一二?九等)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四是鼓励班级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本班级学生特色的活动,定期开展班级文化成果展示,让大家都能够班级文化的气息。五是制定学院班级文化活动主题及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好书共分享”、“说说我的优点”、“我班没有差生”、“我的短期目标”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化的气息,接受文化的洗礼。
  2.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力作用――以文“砺”人。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摇篮,是孕育班级文化的发源地,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4]利用班级的情感氛围、文化元素、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积极开展“树身边典型,学身边英雄”活动。以“国家奖学金”评定和“沟通无限――往届毕业生谈体会”活动为载体,从身边发现典型,推出学生身边的榜样,号召全院学生向他们学习。通过“树典型,学模范”等系列活动,让大家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通过向可信、可敬、可学的身边典型的学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务实思想和创先争优意识。另一方面通过评选学院“十佳文明学生”、“十佳学习标兵”、“十大感动人物”、“十大形象大使”等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发挥班级文化的磁性作用――以文“塑”人。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园地。一个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就像一块磁性很强的磁石把全班同学紧紧地团结起来,促使同学们相互鞭策和鼓励,共同成长和进步。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强调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个性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凭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或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在集体的鼓励、帮助下,促使自己的志趣得到多元化发展。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在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增强班级成员之间对班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团结向上、互帮互学、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良好班级文化氛围。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体会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借助文化涵纳的育人功能,具有潜移默化的“磁场效应”,无声地影响着每个学生,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成长,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升自我品位目的。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共同努力。一是要充分发挥文化的自信、自觉、自强特征,在开展班级文化活动中,要把握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律,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实效性,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班级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要结合学生个性和专业特点,创新实践形式,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班级特色文化。三是要加强政策引导,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潜能,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要在活动中不断提炼和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磁性、磁力和磁场效应,将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多角度、多层面地培养班级文化,达到以文化人,以人砺人,以文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志方.新时期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李国梁.关于大学班级文化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8,(6).
  [4]柯小君.关于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理论,2009,(10).
  
  课题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1年高校学生工作立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LX20110033
  作者简介:蔡前锋(1979-),男,河南温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标签:育人 班级 探索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