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思想政治教学方法_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现实思考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原动力,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   一、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多是采用讲授法,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按照讲义或教材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教学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很难形成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其实效性不佳众所周知。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所以没能取得实效,关键是没能充分确立起互动的教学理念。互动的教学理念其实质是强调教学过程始终是双主体的参与过程,缺乏任何一个主体的积极参与,教学效果都会打折扣。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这方面存在两大误区。
  一是认识不到位。当前教育界对教学主体的认识从“教师主体论”向“双主体论”飞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互动机制原因也正出在这里。也就是说,人们对教学主体的认识还不到位:只认识到其双主体性的特征,即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行为者,因而都具有教学主体的属性。而没有深刻认识到教学主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主客体同一性。即教师和学生既是教学主体同时又是客体。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行为主体。同时,要实施正确有效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学习;还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满足受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教师的教学成了学生需要的对象,要接受学生的选择和评价,从这两个角度而言,教师又是客体。其次,学生是教学接受行为者,是接受行为主体,因而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但相对于德学过程而言,学生又是客体。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同学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关系,也就体现出主客体同一性特征。
  二是认识错位。在强调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高扬人的主体性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又从教师中心说转向学生中心说的另一个极端:把学生看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绝对主体,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选择性。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教学同样是不成功的。其实,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要求师生主体关系的互动和主客体角色的互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就不能把理论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评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阶段,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处于受教育的相对客体地位,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阶段并没有结束,其真正意义体现在教学的后续阶段,即学生是否认同之,认同后如何内化之。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中的学生自我教育阶段,学生就转而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而教师和理论内容则变成学生认知的客体了。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获实效,必须善于把握多阶段的主体,抓住主体特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可以这样说,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中医经典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启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确立双向互动的教学理念,教学案例法是成功的实践,而教学案例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感觉到,在中医院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医经典是最好的教学案例。
  中医经典之所以能成为中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案例,其原因是中医经典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元素十分丰厚:《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著所蕴藏丰富的育人哲理,中医历代名家和中医学人励志成才的故事十分丰富,中医大家名言警句的育人功能十分厚重。同时,中医经典中蕴涵着丰富的育人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天人相应”的和谐观念、“仁人之术”的伦理观念等,更重要的是中医经典是“圣贤教人之法”。《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之所以成为经典,被历代医家广泛地推崇,是因为它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经典。
  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这样的结合,即在该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了解到,中医院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理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专业课知识鲜有直接联系。若教师在授课时只照本宣科地讲课,就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然而,以中医经典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贴近性和感染性。在中医院校利用中医经典开展案例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恰当的举例和精辟的分析会使原本比较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趣味盎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也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知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例案的使用要有一定的技巧才能产生实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处理好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案例。阅读案例是学生熟悉案例和产生疑问的过程,这一过程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比较合适。建议在每一次下课前留两分钟的时间,布置学生预习下一次课要讲授的内容并分发案例材料。这样学生预习时针对性就比较强,为案例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阅读案例阶段,教师要学会设问。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将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过于复杂学生又很容易失去学习的耐心,难度一定要适中。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机构,另一方面要注意新旧知识点的衔接;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自学潜力;一方面要考虑案例的深度,另一方面要考虑学习的理论内容。
  二是善于驾驭案例讨论的过程。案例讨论过程是集中学生集体智能,解决案例问题的阶段,也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案例讨论的过程有不可预测性,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将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过程的关键。在讨论中,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随时注意把学生引导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原则,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原则的道路上来。当然,由于学生对理论观点的理解程度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再加上有时候案例本身的歧义性,学生产生不同的认识和观点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更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千万不要随意地扣帽子、打棒子,否则就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如果对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教师能够予以肯定和鼓励,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三是善于点评和总结。对于明显错误的观点,要及时指出错误所在和错误的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克服和避免;对于一时难以得出结论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深入讨论和研究;对于正确的观点要及时予以肯定,并要求学生作好笔记、探讨得出正确观点的方法和思路。归纳总结既可以由教师做,也可以由学生做。如果由教师来做,实际上就是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析,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教师既要给出理论上的精辟阐述,又要恰如其分地分析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既要给出分析的思路或方法,也要给学生留一定的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如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应用等。避免直接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案例教学本身是反对标准答案的。案例教学真正使学生受益的恰恰是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自己学会了如何分析和处理不同的情况,进行最佳的决策选择,而非知识点本身,这一点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如果案例教学的课堂小结安排学生去做,就要要求学生做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要让学生在参加课堂讨论后,把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判断及方案设计成简要的书面形式进行总结,然后,向同学们报告。这样的总结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可以作为教学效果评估的依据。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从教学理念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课堂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2]杨慧民. 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 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访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慧民[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2).
  [3]张丽萍. 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运用中的反思[J]. 法制与社会,2009(22).
  [4]韩裕庆.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之特色[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5]林楠,练庆伟. 反思与回归: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05).
  [6] 高璐. 让“两课”教学活起来.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5) .
  [7]孝宜. 新时期高校政治理论教育途径与方法探索.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标签:政治理论 课教学 现实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