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乐山星星 背起《星星》去乐山

时间:2019-02-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星星》这个闪光的名字,在它被淹没了19个年头之后,终于在1979年10月1日这个金色的日子――祖国建国三十周年大喜大庆的日子,“老树逢春花再发”,正式复刊了。   当我手捧这本复刊号《星星》,见它封面:繁星满天,光彩依旧;封里:诗家云集,群星璀璨。真乃我国文坛、诗坛一大幸事,一大盛事也!怎不令人心喜欲狂,敞怀高歌呢!
  《星星》复刊号是印出来了,可是它的发行渠道,并未通畅。万事开头难,这是难中之难。以前,《星星》的发行,是成都市邮局。这时,他们还没接手。陈犀同志和我,都去跑过、谈过,都没结果。初印二万册,怎么发送出去?难题!后经四川文联领导同意,找来一位在文联机关做行政工作的小吴,“自办发行”。刊物一摞一摞的包、封、捆、写、付邮,完全的手工操作,慢、费事,还不一定能完全送到渴望者的手中。烦人,急人哪!
  时在乐山任《沫水》文学杂志主编的诗人周纲(诗人是最为尊贵的称呼了,所以,在诗人二字之前,没有另加“著名”之类的美誉,所有的诗人我都一体对待。望海涵),他心热。听说《星星》发行的难题,便主动要求在乐山出售《星星》复刊号数百本。时间在1979年10月上旬。
  按照周诗人的要求,《星星》的“负责人”白航,即派曾参明同志和我,捆扎,运送400册去成都市新南门汽车客运站,托运给他。
  过了几天,周诗人来电话,说400册不够,还要增加300册。还说他已在乐山城区贴出特大海报,作了宣传,又已预告出售日期,要我们快速送去300册,必须在出售日期之前送到,不能失信于读者,等等。他说的这个出售日期,大概在一个星期天。这时离这个星期天,只有两天了。时不待人。曾和我又要求亲自送去刊物的任务。便又捆扎妥当,各人背上150册。赶火车(省钱)转汽车,去乐山。那时,曾参明大姐,已经50开外,夙有腿疾;我已50虚岁,体质素差。150册,约重30斤(我们称过,100册约20斤),背在背上,虽不说重负,但也不是像拿几根灯草那样轻巧。何况,那个时代的交通,道路,服务,都差。上车,下车,转车,哪像现在这样方便。记得转车途中,一道土坎横在我们面前,约二尺高,我走前面,上去了,可是曾却上不去,见她把一只膝盖跪在土坎边上,两只手扒在坎上,蹭了几次,脸都蹭红了都上不去。见她这等狼狈,我返回几步,将她背上的《星星》用力提起,她才跨上了这道难跨的坎。这时,我们都已汗涔涔的了,但,笑,仍然挂在我们的脸上,没有一丝的怨言。《星星》再度创业,人少,只有五六双手;事多,事杂,事无大小,都得我们几双手完成。多干活,不讲价钱,一切为了《星星》,这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没有上级下级之分,都是如此。我们途中的这点辛劳,算得了什么!
  就这样,周诗人需要的《星星》复刊号700册(包括托运的400册),在他预定的出售日期之前,全部送到他的手中。
  周诗人有号召力,他早已邀约好一些文朋诗友,组成售书“志愿军”,在我们到达的第二天,即在海报上预告的那个星期天,便在乐山公园门口的街心花园,摆上几张长条木桌,半圆形,《星星》复刊号便摆在乐山读者面前了。周诗人心细,安排曾和我去喝茶、休息。他就和他的售书“志愿军”上阵,去当完完全全的义务售书员了。据他后来告诉我们:购买的人如潮水般涌来,仅上午两个多小时,700册《星星》复刊号便全部售完,一本不剩。最有趣的是,最拥挤的时候,差点把围成半圆的木桌都挤倒了……
  可惜,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录像设备,没能录下当时当刻的“抢购”盛况,没法使我们再次回味、咀嚼这一现场景观,好生遗憾。但,乐山人对诗的热,对《星星》复刊的爱,周纲诗人和他的文朋诗友对《星星》的情,虽时光已经流逝过去了27个寒暑,至今,我的心上,仍保留着他们留给我的余温,余爱,余情!乐山,郭沫若先生的故乡,那块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从此,我对她,又多了一份留恋的情怀。
  2006.8.10

标签:乐山 背起 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