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移民 > 正文

苏轼的精神品质_苏轼月词中的主观精神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苏轼对我国词发展的贡献之一是将个人主观精神引人词中,词成为词人主观精神的外化,这一点在他的月词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关键词:苏轼 月词 主观精神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他一生虽多次被贬,但始终保持着豁达的情怀。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正如他词中的明月,千百年来放射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他的三百多首词中,有九十多首写到了“月”这一意象。据月的形状有“隙月”、“新月”、“缺月”和“璧月”等;据月的明亮程度则有“微月”、“淡月”、“明月”和“皓月”等;形容月光的则有“明月如霜”、“明月如水”、“月色如银”等;描写月的升降则有“月落乌啼”、“虚檐转月”、“回廊晓月”、“月上屏帏”、“斜月低河汉”、“婵娟缺月西南落”、“更阑人静月侵廊”等。“月”成为词人漂泊生涯的见证和思想情感的载体。
  苏轼对我国词发展的贡献之一是将个人主观精神引人词中。花间词多为男欢女爱的艳情词,着意刻画妇女的服饰、神态等,词人的个人情感很少介入,仿佛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而冯延巳、欧阳修等人却能够注意到对女性心理的刻画,到了苏轼,词则逐渐成为词人主观精神的外化,这一点在他的月词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古典诗词中,“月”总是孤苦、美人、恋人、事业的象征,而苏词中的月意象则常常是知己或自我的化身。例如: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当时词人任颍州知州,游览西湖时,听见人们仍唱着当年欧阳修描写颍州西湖的词章,于是词人依欧公韵和了此词。苏轼与欧阳修不仅有师生之情,而且还有朋友之谊。自从欧阳修皇佑元年到颍州,四十三年已经过去,西湖已是物是人非,还有谁仍记着当年的欧阳公呢?只有“我”和“月”。将“月”与“我”并提,词人、欧阳修、西湖月三个名词性意象并置,形成了超越时空限制的跳跃性意象组合,在时间上拉开了距离,而空间未变。意象的这种组合方式使人产生光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觉。在情感上,三者是相通的,词人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思想感情。词人不仅与月相识相知,而且有时还像老朋友一样同席而坐,《点绛唇?杭州》“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表达了词人潇洒自适的态度和畅然自得的心情。当词人的朋友离去时,月亮仿佛也和词人一样依依含情、恋恋不舍,《生查子?诉别》“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去,梦绕湖边路”,此句借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意表情达意,月成了离情的寄托,词人的使者。在词人的笔下,“月”与“我”已融为一体,明月即我,我即明月,“月”已不单纯是宇宙的天体,而是与词人同呼吸共命运的词人的化身。
  词人的主观精神还表现在“月”与不同意象组合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月”与“江”的组合多表现空灵的境界,表达物是人非、恍然如梦的感觉。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此词写送别,但与一般饯行之作不同,他没有对友人“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的征程跋涉之苦的担忧,也没有直接抒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而是极力渲染此地湖山之美,“湖山信是东南美”,从大处落笔,烘染题旨,“醉倒”、“徘徊”意象活泼而深情。如此秀丽的风景友人难得来一次,而今却又要离去,难道一点也不留恋吗?看似写景,实是从对方落墨,含蓄地道出了词人对朋友离去的惋惜和眷恋之情。过片以悲歌映衬离思,末以水月交辉、清波万里之境结句,更使人回味无穷。美景尤在,而人欲远离,即使再秀美的风光,对于词人来说也没有意义了。
  他的一首《如梦令》词同样也写到了“月”与“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但手法和风格皆与《虞美人》不同。
  如梦令?题淮山楼
  城上层楼叠 ,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开端两句写淮山楼的气象和地理环境,为下文“望吴”做铺垫。登高远望,摄入眼底的只是一片浮云而已,所思念的友人与傍晚的浮云一样远在天边,不能相会。结句“后夜松江月满”,设想友人怀念自己,月圆人也应该团聚,而现在却天各一方,对方见满月当会勾起念友的眷眷之情。澄净的江水与皎洁的明月交相辉映,多像友人欢聚之夜,然而这仅是梦境、幻想而已,友人仍远在他方,不免有悲戚之感。本句用透过一层法,词意委婉含蓄,而愈见友谊之笃,明月松江的意境使全词于淳厚中具有一种飘逸之美。
  此外,《水龙吟?闾丘大夫……》“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明月千里”写梦友后所见的景象,与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暗含梦醒之思,于颠沛贬谪之中写出与故人的深情厚谊。《江城子?陈直方妾……》“明月空江,香雾著云鬟”则借杜甫《月夜》诗意,构成空灵清泠的意境,让人体会到陈直方对亡妾的怀念和悲凉心境。
  月下之江,空旷寂寥,月下之溪,则平静美丽,表现了词人怡然宁静的心境。如: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簇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 浅浪,楼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词人在贬谪黄州期间能够随遇而安,常独自出游,其间诗词往往表现出超脱世俗的心境,此词上片写月下浅浪,夜静人寂,呈现出“幽人独往来”的清幽境界。下片写对自然美景的珍爱,将月下的溪水喻为琼瑶,明亮而美丽。本词在描绘蕲水乡村春夜美景的同时,着重描写了词人对皎洁的月光、如玉的月影、清澈的溪水的陶醉神往,以至月下醉卧,不仅表现了词人对秀丽山水的热爱,而且也反映了他纯洁美丽的心灵。全词像一支优美的曲子,宛转悠扬,回味无穷。而他的另一首词《行香子》则像一支轻快高雅的乐曲在溪面上回响流荡。
  行香子?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虚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此词写过七里滩时所见。开篇先描写溪水的明澈幽远,接着用三个排比句,“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写舟中人的感受,“沙”、“霜”、“月”虽为自然意象,但却在移情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眼中景、心中情。同样一条溪水,却写为“沙溪”、“霜溪”、“月溪”, “沙溪”是自然形态的溪水,“霜溪”是词人感受到的溪水,形容月之冷,水之清,“月溪”是感官中的溪水,是眼中之溪,月光下的溪水格外明净,表现了词人无限的情思。下片表达功名利禄虚无缥缈的观点,只有重重山峦能够经受住岁月的磨损。“远山长”寓意时间的久远,“云山乱”写世事的复杂变迁,“晓山青”暗寓词人的顿悟。全词基调轻松明快,表现词人潇洒闲适的人生态度。同样,其他“月”与“溪”的组合也多表现词人愉悦的心情。《定风波?余昔与张子野……》“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描写朋友欢聚时的场面;《好事近?西湖夜归》“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写西湖夜归时暂得超脱的心情。
  酒在我国古已有之,酒文化也已源远流长,在苏词中,“月”与“酒”的组合多表现颓唐、悲苦、寂寞的情绪。
  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游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此是厌弃名利、贪恋归隐的抒怀之作。上片写对美景须当畅饮,名利转瞬成空的感叹。下片写归隐的天真之乐。苏轼屡遭政敌的迫害,政治理想破灭,功业未就、人生如梦的空虚感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他临终时《金山志》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本词借酒浇愁,极少写景,直接道来,毫不掩饰,心中郁闷喷薄而出,痛快淋漓。
  此外,“月”与“酒”组合表现低沉情绪的还有《南歌子?别润守许仲途》“酒阑人静月侵廊”,表现离别朋友后的凄凉之感;《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表现“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颓废情绪和悲凉心境;《念奴娇?赤壁怀古》“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抒发了词人人生如梦、时光虚度、功业未就的空虚感。
  词人或以月自喻,或临江望月,或月下醉酒,“月”完全转换成了词人喜怒哀乐的外化物,月词作为月亮自然美的艺术表现,代表了具有审美个性、审美意识的词人独特的意志和情感。
  
  参考文献:
  [1] 苏轼.东坡乐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 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 曾枣庄.苏轼评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4] 崔海正.东坡词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5] 陈植锷.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6] 谢文利.诗歌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7] 王立.中国文学主题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8]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省略

标签:主观 苏轼 词中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