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应用文 > 正文

经济应用文写作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

时间:2017-05-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对《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赏析

《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这篇消息记者对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投入运营这一事件的报道。

首先从这篇消息的题目来看,题目中“全球最快”强调了这列列车在世界上的地位,抓住了新闻要点“最快”,同时隐含有了记者的一种自豪之情在内;而“南中国”三个字则强调了列车所在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南部和武广高铁对中国南方的意义,“驰骋”二字更是补充说明列车对于中国南方交通联系的密切和通畅性。导语开头“今天9时08分”时间精确到了分,充分表现了消息时效性——“快”这一特点,同时也说明记者采写新闻的迅速。

高铁列车要经过很多的地方,但作者选取了湖南湘潭,“全球最快列车首次驶过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的故乡,从而自然地引出“这位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使之与开国领袖的诞辰相联系。

同时也为消息中记者化用毛主席的诗句做了铺垫。导语虽然简短,但包含信息点广泛,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新闻背景的应用是这篇消息的一大亮点。首先利用背景材料制造新闻点,例如“全球最快列车首次驶过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将“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和“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两个背景材料与高铁驶过的站湘潭有机结合。这一写作方法与《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相似,将地理背景“天安门”与地铁列车运行相结合,二者分别把“天安门”和“毛泽东故乡”作为一个新闻点呈现,将时代背景与历史结合。

其次是利用不同的背景材料横向的比较来突出新闻点,例如“这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全长1069公里,比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西班牙马德里至巴塞罗那高铁长出400多公里”通过武广高铁与西班牙马德里至巴塞罗那高铁的长度的横向比较,突出武广高铁的长。记者时将武广高铁放到世界的背景中作比较,从而表现武广高铁在世界的地位,同时也暗含一种自豪之情。另外,“与去年8月在华北平原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相比,武广高铁在速度、技术、难度上都堪称?升级版?”,将武广高铁放于国内的背景中与京津城际铁路在速度、技术、难度进行相比,从对比中表现武广高铁的技术水平的高度。

再次就是时间背景的运用,如“这位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从而增强消息的历史厚重感;又如“一个月后,虎年春运将临”将高铁的开通与人们又一关注热点相结合,是消息更贴近群众的生活,“武广高铁让老百姓对不一样的春运充满期待”。

消息的语言是带有智慧的轻松幽默。例如““才饮珠江水,又食武昌鱼”化用了毛泽东的《水调歌头 游泳》里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给人一种瞬间转移的错觉,从而形象生动突出武广高铁的“快”。又如“武广高铁在速度、技术、难度上都堪称?升级版?”“一位铁路专家形象地比喻为?短跑变长跑加跨栏?”其中“升级版”利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词汇,移用于不相关的高铁建设,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武广高铁建设的难度,从侧面也表现了武广高铁的技术含量很高。而“短跑变长跑加跨栏”同样以此物喻他物,说明建设难度,体现了记者在语言选择方面的技巧,也反映了记者本人的语言风格。文尾的“你高铁了吗”更是给人无限的回味。

篇二:安徽省太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竞赛语文试卷.doc

太和中学高二语文竞赛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5年12月下旬,在对南昌海昏侯墓葬主椁室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在主棺附近发现了一枚刻有“大刘记印”铭文的龟纽玉质印章,该印1.7厘米见方,制作精美。一面世,即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猜测。特别是“大刘”一词中“大”所指为何,颇费思量。

按照北大熊长云教授的意见,“巨者,大也”,在汉代姓氏之前加“大”或者“巨”,乃是汉代私印中可见的一种事实。但事实上,巨和大是有差别的。所谓的“大姓”,从一定意

义上来说,就是在政治经济上地位占优的大家族,至少可以把持一方,

成为地方实力派。但这种理念及事实,应该是在西汉中期以后才出现。

所以,细绎文本,可以发现,“大姓”甚至“大族”的称谓,在《史

记》中未见。在汉代,“巨”虽有“大”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一种民

间“素封”的自称自夸。如熊文所提及的“巨张千万”“巨董千万”,“巨蔡千万”,皆是如此。而习汉史者皆知,“素封”势力的兴盛主要在武帝之前,武帝后由于政治专制主义的加强,“素封”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而这样一来,随着豪族强宗在西汉中后期的开始兴盛,“大姓”成为一种荣耀之辞,有政治身份的家族大概是不会以“巨”来命名自己的家族的。而海昏侯家族不管如何凋敝,毕竟属于皇族血脉,以“巨刘”自名的可能性较小。总之,要表示姓氏的荣耀高贵,“巨”不如“大”。

但问题是,有“大刘”就有“小刘”。倘从荣耀与高贵的角度来解读“大”的意义,那么,在汉代哪支“刘”又会属于轻贱之列呢?我们说,这样的问题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只能归于伪问题,而且还触犯政治禁忌。以常理度之,在那个时代,刘姓与他姓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姓氏,作为高高在上的“国姓”,焉有“小”之理?熊文提出,“大刘”可“侧重于彰显刘氏的皇族身份”,但笔者以为,这种彰显大概是不需要进行的,因为它本来就很彰显,无需特别提出。在那个时代,“刘”与“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刘帝”或“帝刘”,是尊贵而不可平视的名词。也所以,汉代的《说文解字》中收纳了那么多文字,作者之子许冲在给皇帝的上表中,很自豪地表示他父亲的这部书“莫不毕载”,但翻检此书,却恰恰漏了“刘”字,这绝不是疏失所致,而只能说,极大可能与政治忌讳相关,不可随意亵渎。

也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大刘”之“大”,与彰显姓氏的显赫关联不大,那么,它就主

要与年辈相关了。熟悉中国经学史的人都知道,在宣帝时代,也正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所在的时代,有两对非常著名的经学大师,大、小戴和大、小夏侯,前者为礼学大师,后者是《尚书》学大师。其中大戴为叔父戴德,小戴为侄子戴胜;而大夏侯为叔父夏侯胜,小夏侯则是侄子夏侯建。叔父以“大”冠之于姓氏之前,以示与小辈的差别。此外,在汉代的公主称谓方面,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则为“长公主”,姑妈则由于大一辈分,则称为“大长公主”,也是沿用着这样的称呼习惯。也就是说,在汉代,“大”冠之于姓氏之前者,多为父辈人物。那么,“大刘”是谁,又是谁的父辈呢?他应该就是曾为皇帝的刘贺。习汉史者皆知,刘贺为武帝孙,宣帝则是武帝长子戾太子刘据之孙,虽年龄差在一二岁之间,但刘贺却是宣帝的叔父辈。

按照刘贺家族的逻辑,如果说“大刘”有大支嫡传的意义,那么,就接续武帝的正统性而言,昭帝为幼子得位,又非出自皇后之门,得位不正,自然算不得“大刘”。而宣帝虽出自长子系统,而且祖父为皇后之子,但经过武帝晚年的变故之后,这一支早已成为了戴罪之家,失去了承接武帝正统的合法性。而唯有配食武帝的“孝武皇后”李夫人的后嗣,才是真正的“大刘”之家,所以,我们由此就能够理解,刘贺何以敢自称“嗣子皇帝”。也所以,所谓的“大刘”,也就应该有刘贺蔑视昭、宣二帝,并进而否定宣帝接续武帝正统的同时,隐然自任为正统传人的内在意向。

1.关于“大刘记印”,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刘记印”是考古工作者在对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葬主椁室进行清理时发现的一枚龟纽玉质印章上的篆书铭文。

B.北大教授熊长云认为“巨”“大”可以互训,并对照存世的其他汉印得出“大刘记印”应属私印、侧重于彰显刘氏的皇族身份的结论。

C.姓氏前冠之以“大”,从某个角度说,就是表示是在政治和经济地位两方面占优势的大家族,“刘”姓前冠之以“大”,是为了表示刘姓的高贵。

D.“大刘记印”的主人应该是刘贺。因为刘贺是第一代海昏侯,而且他是汉武帝的孙子,孝武皇后的后嗣,比当时的皇帝汉宣帝高一辈。

2.下列不是作者用来反驳熊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大姓”首要体现在政治上有地位的家族,是由贵而富;“巨姓”主要表示富有,更多的是民间有经济实力的阶层的自称自夸。

B.“大姓”“巨姓”不是同一时代(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经济应用文写作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出现的概念。有关“巨姓”的说法在战国文献中就已出现,而“大姓”则流行于汉武帝之后。

C.在汉代,“刘”是与“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那一支刘姓家族,一般都没有人敢把他们视为轻贱,因为这与政治禁忌有关。

D.与“大刘”相对的概念是“小刘”,结合人们对宣帝时代两对著名经学家及汉代“大长公主”的称呼习惯可知,“大刘”辈分高于“小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一书没有“大姓”的概念表述,由此可知,大姓观念应该起于西汉中期以后,应是伴着“素封”阶层逐渐崛起而来。

B.《说文解字》是汉代的一部字书,收字较为全面。但书中没有“刘”字,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做,与政治忌讳有密切关系。

C.从接续汉武帝正统性的角度来看,汉昭帝不是嫡长子,得位不正,汉宣帝祖父虽是太子,但早被汉武帝亲自废掉,得位也不正。

D.“大刘记印”的主人在印章上突出大宗嫡传,隐晦的表达自己的身份,这样做也许可以使自己的内心得到一些平衡与宣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才饮珠江水 又食武昌鱼

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

本报广州12月26日电 (记者樊小虎 高李鹏 刘爱平)今天9时08分,全球最快列车首次驶过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在这位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里,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投入运营。

9时,标有“G”字头的高速列车同时从广州、长沙、武汉三地首发。武汉广州间旅行时间由11小时锐减至3小时。

“才饮珠江水,又食武昌鱼。”带着父母和女儿去登黄鹤楼的李惠芳兴高采烈地说:“我们全家以后会常坐高铁到沿线景点旅游。”她在广州一气买了4张首发列车的VIP车票。

武汉首发高速列车刚启动,湘潭籍教师周天慧就在车厢里展开自己特制的书法作品,以“主席诞辰纪念日,高速铁路武广行;天上人间同比快,车轮滚动半空云”的诗句表达内心难抑的激动之情。

这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全长1069公里,比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西班牙马德里至巴塞罗那高铁长出400多公里。

17天前,这里在试运行时曾创下重联列车394.2公里的世界高铁最高时速。

武广高铁沿线重峦叠嶂,高速列车风驰电掣,穿越226座隧道,跨过684座桥梁。与去年8月在华北平原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相比,武广高铁在速度、技术、难度上都堪称“升级版”。一位铁路专家形象地比喻为“短跑变长跑加跨栏”。

从此,武广沿线亿万百姓将享受“快旅时代”的惬意生活。两年后,京广高铁全线通车,首都到南海之滨只需8小时。

一个月后,虎年春运将临。广州市主管交通的副市长甘新不禁感慨:“武广高铁让老百姓对不一样的春运充满期待。”

铁道部有关领导称,到2012年,我国以“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为骨架的高速铁路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基本缓解。

武广高铁投入运营后,“你高铁了吗”已成为网上媒体的一句流行语。

4.下列关于这篇新闻背景材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将“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和“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两个背景材料与高铁驶过的站湘潭有机结合,这种把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或重要地点相关联的写法,是提升消息含金量的重要诀窍。

B. 通过武广高铁与西班牙马德里至巴塞罗那高铁的长度的横向比较,将武广高铁放到世界的背景中,从而表现武广高铁在世界的地位,同时也暗含一种自豪之情。将武广高铁放于国内的背景中与京津城际铁路在速度、技术、难度进行相比,从对比中表现武广高铁的技术水平的高度。

C. 作者还援引铁道部有关领导和广州市领导的话,从铁路和社会两个层面展示了铁路发展美好前景和社会各界热切期待,如2012年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 “武广高铁让老百姓对不一样的春运充满期待”。

D. 时间背景的运用也非常巧妙,如“这位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从而增强消息的历史厚重感;又如“一个月后,虎年春运将临”将高铁的开通与人们又一关注热点相结合,是消息更贴近群众的生活。

5.这篇新闻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6.结合全文,赏析新闻的标题。(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却没有一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双腿发软。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欺负他。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一旁看笑话。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伙伴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用锯斧解下树头。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毛猴整天乐呵呵的。

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华,饮天之露,喝了它们的蛋长寿呢。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土地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冲天豪情。

后来,大树越来越少。一年当中很少再有人请他爬树了。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意,他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蛋,亮亮腔,活动活动身子骨。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一颗直刺云天的大树。他沮丧极了。

篇三: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角度选择与传播效果浅探

龙源期刊网 .cn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角度选择与传播效果浅探

作者:苑晓光

来源:《硅谷》2015年第06期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的角度选择能够符合广大群众实际需求,能够透射事件本质并且见解独特新颖便是新闻的最佳角度。新闻的传播效果取决于传播的方式、传播的素材以及角度的选择,所以在进行新闻编辑时要重视角度的选择,以此来保障新闻的质量。关键词 新闻;角度选择;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2-0037-02

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角度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优秀的新闻能够准确的抓住角度的定位,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某报刊的一则优秀新闻题目为《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该新闻标题简短而丰富,内容角度也贴合群众阅读的心理需求,该新闻重点突出了“全球最快”,新闻也重点介绍了列车的先进性,暗含一些骄傲心理,能够很好的激起读者共鸣,因此得到很好的传播。可见,新闻选取较好的角度能够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1 新闻角度选择的原则

1)站在全局高度进行角度选择,新闻角度的选择需要把握全局的形势,也就是综合社会的内外环境,其中也包括国家的政策以及民众的生存状态等,细致划分也就是国家的政治形态,经济特点以及观念因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综合起来构成社会这个大环境,这些都是新闻编写需要考虑与重视的因素。

2)满足民众需求进行角度选择,新闻报道要贴近群众的心理需求,迎合大众的关注点。新闻的报道最终的接收者是读者群众,因此新闻的价值也体现在群众的接受程度上。新闻的角度选择满足群众的阅读心理需求,关注大众的想法是关键的部分。新闻编写要能够重视读者的兴趣与关注点,选择的角度要能够吸引读者目光。

3)角度选取要能够独特创新,新闻报道的角度切忌大众化、盲目跟风。新闻报道要勇于从独特个性的角度报道别人不敢报道的内容,使得自己的新闻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形成自己的特色。作为一个称职的新闻报道者,要能够具备敏锐的职业眼光,发掘材料中独特的角度,使新闻的报道具有新的意境与观念,能够更好的吸引大众兴趣。

2 新闻角度选择的方法

标签:南中 应用文 驰骋 经济应用文写作 经济应用文写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