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重建须倚重法制的力量|信仰的力量app官方下载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现如今,国家经济发展了,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了,而社会道德却出现了严重问题,“道德滑坡论”“道德沦丧论”的论调频频出现。信仰危机、信任危机、欺诈盛行不断侵蚀人们的正义和良知,危害社会稳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重建道德的大厦?唯有法制的力量才能扭转现状。
  关键词: 道德 道德重建 法制
  
  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读圣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视为昔日读书人的崇高理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和谐在今日仍散发着不朽的光芒……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道德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的新形式、新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家庭美德等新的道德要求指引着人们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行为规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不断鼓舞着国人的爱国热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成为新中国的道德典范;“团结、努力、拼搏、进取”在各大现场高频率出现,激发和引导着中华儿女的劳动热情,由此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现如今,国家经济发展了,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了,而社会道德却出现了严重问题,“道德滑坡论”“道德沦丧论”的论调频频出现。这不是危言耸听,信仰危机、信任危机、欺诈盛行不断侵蚀人们的正义和良知,危害着社会稳定,就连伸手扶一扶倒地的老人这样的举手之劳也需要再三思虑,道德的现状足见一斑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根源在哪里?如何重建道德的力量?本文试做分析。
  一、当前社会道德问题概括
  (一)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国家鼓励适当消费,人民也有条件改善吃穿住行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度消费、高消费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在高收入人群和青少年中表现突出。这不仅对社会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在社会中造成了严重的攀比心理,于是,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风气愈演愈烈。一些商人唯利是图,社会责任缺位;不少青少年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在家“啃老”,在外见钱眼开,“有奶便是娘”,成为社会的重大隐患和负担。
  (二)社会诚信丧失,假冒伪劣充斥各行各业。
  连日爆出的湖南公务员招录体检作假案、三鹿毒奶粉案、“豆腐渣”工程案、文凭造假案、学术造假案等,使国人的神经被冲击得近乎麻木。
  仿冒已成为一种严肃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2010年5月《心理科学》杂志刊登了一则报道:有科学家用真假名牌太阳镜对受试者进行一些说谎和行骗的测试,发现戴假名牌不仅无助于如预期改善我们的自尊心并提升自我形象,反而会破坏我们内心对于真诚的感受。用假货让我们由衷地觉得自己是个骗子,而这个陌生、伪造的“自我”会导致真实世界中的欺骗和刻薄行为。
  (三)人生观、价值观错乱。
  曾经的“学而优则仕”如今市场一片繁荣,当官、考公务员成为就业的热点,竞争非常激烈。这固然与目前就业难有一定的关系,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人才奇缺,尚有很多核心技术严重依赖他国,很多新型领域亟待人才去研发,然而高校的热门专业多同经济效益关联。急功近利的观念早已渗入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之中,小朋友们被迫放弃周末去参加各类特长班的热潮在各大中小城市持续不断。因为“幸福”关乎金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已是当代人的一个梦想。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是什么?这是个问题,是人对自身的终极关怀,但人们无暇去想、去追寻答案。因此,持享乐主义、厌世主义、禁欲主义人生观的人为数不少,人生观错位。
  价值观是人们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是指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立场、取向、态度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人生观直接影响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又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人生观的错乱必然导致价值观的偏差。如,以形式与调和为中心的价值观者大搞形式主义,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政治性价值者滥用公权,以有效实惠为中心的经济性价值者以次充好,等等,忽视了事物的发展规律,违背了人类的根本利益。
  (四)个人至上,漠视他人生命和财产。
  李启铭案、小悦悦案让人激愤,地沟油事件使人寒心……这类公然挑衅民众意志、无视法律权威的行为对社会道德的破坏力极大,也让广大民众体会到了舆论力量的薄弱。
  二、道德的约束机制与现实冲突
  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可以内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成为人一生较为稳定的价值判断。一个道德沦丧、缺失的国度,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可能有社会的正常发展。基本的社会秩序需要道德作用的发挥,借助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
  (一)道德的功能重申。
  重申有助于理解和重视道德的作用和建设。“做一个对他人无害的人”是对有道德的人的一个普遍的认识,这种看法显然“中庸”,而一味明哲保身的做法对社会的进步却是有害的。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及平衡五大功能。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不同个体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甚至相互冲突,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必要的约束,引导人的行为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归纳起来,道德具有五个方面的主要功能。
  1.认识功能。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明确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追求至善。
  2.调节功能。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3.教育功能。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4.评价功能。道德评价作为一种巨大的社会舆论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对社会现象和行为予以“善”或是“恶”的方式评价来把握现实。道德是就像一位公正的法官,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给出的是同样的评价。
  5.平衡功能。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它要求人们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二)道德自律与现实矛盾。
  如何重新树立道德形象,发挥道德应用的功能,导人于善,导社会向善呢?显然,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就指出:“中国人只期待仁慈的领袖而不关心构建捍卫其权利与自由的制度,以致有千千万万跪着的中国人。”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的社会关系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单个人可以做到道德自律,但往往代价很高。
  那么,社会媒体能担当此责吗?道德本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的渠道发挥着作用,能否通过社会媒体的力量来改变和完善呢?一场彭宇案引发的蝴蝶效应引起的关注度远远胜过一场隆重的专题英雄人物报告会;大量垃圾食品“被合格”、地沟油被披上“专家的新衣”……在个别名人大做虚假广告、部分专家信口雌黄的时代,媒体本身也难辞其咎,需要规范和重塑形象。
  学校教育呢?学校德育一直在弘扬主旋律,宣传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但学校教育遭遇社会现实时常常显得苍白无力。事实胜于雄辩,只有扭转社会道德现状才能有效实现德育的教育功能,以及舆论监督和评价的作用,发挥调节社会的功效。
  三、健全法制,依法治理,为道德固本
  道德作为观念的意识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对立的规范要求,如遭批判已消亡的封建礼教、宗法制度等。道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不断更新并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道德的建设和稳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思想观念矛盾冲突加剧,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来建立。
  (一)法律具有规范和制约社会公民的固有的属性。
  1.法律制度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形式,具有强制性的约束能力。依靠国家立法、司法、警察、监狱等强有力的工具来实施的。
  2.法律体现的是政治上的正义,是理性的体现,具有普遍性。现代社会追求政治上的民主和文明,绝大多数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它对一切人,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平等的,法一旦颁布实施,人人都必须遵守它。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制约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因此,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建立和健全法制建设,江泽民时代提出要“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建设和德育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也正切合了当代政治管理的治理模式的转变――“善治”模式,政府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二)健全法制,严惩违法乱纪行为,坚守道德底线。
  法律是道德规范的最底线。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如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民的意愿,势必降低人们对道德底线的认识和控制,从而对整个社会道德的健康产生冲击,其社会负面效应往往是难以估量的。诸如,对地沟油的处罚过轻,仅仅是罚款和关闭了事;三聚氰胺这样的对婴幼儿造成终生影响的严重侵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事件也仅仅是处罚了两名销售人员,等等,犯罪成本过低,这样,一方面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又诱使更多的人铤而走险,形成新一股道德破坏势力。
  诚然,我国社会不乏为人民利益、国家昌盛呕心沥血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的人,不乏维护正义、为民请命的人,不乏为救助苦难者奔走呼号默默奉献的人,不乏无论酷暑严寒都坚守在工作第一线的辛勤劳作的人,这些是中国的脊梁,是国人的骄傲。但当这些坚韧的充满仁爱的高尚的人和故事在感动温暖我们的时候,那些卑鄙无耻之徒却在不择手段地攫取私利、戕害他人、毒害社会,我们一下子“集体恐慌”,极度缺乏安全感,“人性恶”被迅速放大,后果极其严重。就像患了蛀牙,虽然只有一颗蛀牙,但浑身都会很不舒服。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是社会前进的两条腿。人民呼吁加大打击力度,严惩那些以权谋私、官商勾结、假冒伪劣、草菅人命的种种不法行为,为公众立言、为社会立法,从而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清明的政治帮助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整肃和重建,实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善治,真正确立公正良序的社会经济秩序、政治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注释:
  ①另译为《中国人》,见林语堂.中国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71.

标签:倚重 重建 法制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