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_大学辅导员和教师差别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学风建设成为了当前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强学风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和和服务者,对学风现状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建设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学风建设;辅导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学风建设新特点和新问题是当前学界重要课题。学风的好坏不仅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高教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当前,在“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的新形势下,研究大学生新特点、解决教育管理的新问题,加强学风建设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2011年4月,教育部部长袁仁贵在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指出要把学生学风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要将学风建设纳入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整体工作中进行谋划和部署,引导广大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严谨踏实的良好习惯。此次讲话赋予了高校学风建设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事务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是学校与家长、学生与任课教师间的连接纽带,辅导员在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来协调好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学风建设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应该把学风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工作去抓[1]。
  一、大学生学风的科学内涵
  大学生学风,简而言之,就是存在于大学生中的学习风气,它是高校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信念、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相互作用的要素。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3]。
  学风既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又是人才培养的手段。首先,大学生在校形成的学风对其做学问、做事、做人提供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使其受益终身。学风是否优良会影响到其在社会中的学习和成长能力,也会影响到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认可度;其次,大学生学风建设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积极向上的学风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能使学校的教育获得更好的效果[3]。
  二、大学生学风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有学者认为学业水准下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4]。的确,国内外研究表明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会有下降的趋势,但是我们讨论学风问题、进行学风建设就是要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下进行,立足于客观实际分析原因、寻求好的对策。大学的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体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学校角度出发,主要因素包括大学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师资水平、学生个体等[2]。下面就从文化、制度、管理、师生四个层面分析导致学风问题的原因。
  1.文化层面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市场力量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商业文化扩张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社会中的“英雄”、“标杆”大部分是政坛人物、商业精英、娱乐体育明星,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日益衰微。当代学生处在各种文化交融、多元价值观相互交锋的时代,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观选择时,学生时常会感到困惑。此外,不良信息及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急功近利、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经济利益最大化等价值观,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影响着学校文化气氛和学生求学心理,导致浮躁、散漫、功利、虚夸等不良现象。
  家庭教育文化也是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表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传统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家庭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了,处于这种类型家庭的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往往缺乏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能力。另外,我们发现,大学生有的完全是为了父母的心愿而填报专业,有的是为了毕业后好找工作争报热门专业,当入校后发现就读专业与自己的兴趣有差距后,便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制度层面
  教育制度设置对于学生行为影响是巨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行为取向。应试教育制度使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表现出来的学习动力不足,高中阶段上大学就是学生的明确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处于理想的真空,无目标导致无持久动力。其次,应试教育方式导致入学后学习方式上表现出不适应。大学以前的教育,教学上从老师“手把手地教”转变到现在“修行在自己”,不少学生感觉难适应,有的甚至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再次,该制度导致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他律”多于“自律”,学生的自制能力没有得到引导,在大学相对宽松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同学渴望努力学习,但又管不住自己,最后嬉戏无度中荒废了学业。这些问题是应试教育制度缺陷在大学生上的反映。
  3.管理层面
  这里管理层面主要是从学生工作角度出发,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体系、方法。管理制度完善、体系健全、方法合理会使学生学习生活处于一个积极、包容的环境中,对学风建设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现阶段学校在学生管理制度、方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前许多学校、学院奖学金评选制度中都采用“综合测评分”进行排名评选,“综合素质”中学生工作加分所占比例较大而学习成绩比例较小,这样使一些没有学生工作但是成绩突出的学生反而拿不到高等级的奖学金,这种制度会误导学生形成重“工作”轻学习的动机。再例如,部分学校的保研制度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有些保研条件上给予本科生发表文章加分的奖励,最终导致了学生在各类低等级刊物上发表许多文章。该政策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术上的功利,为达目的,抄袭、找“枪手”的也不乏其人。像这样的制度设置在高校的管理中也不少,制度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也激励了学生努力方向,学风要建设好,制度引导作用的发挥是关键,我们在管理上的引导是值得反思的。
  4.师生层面
  教师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之一,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态度会对学风形成造成很大的影响。当前的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态度。高校教师由于科研以及职称评定的压力,使得许多教师的精力向科研偏移,真正愿意扎根于基础教学的教师人数在减少。部分教师持有为了“上课而上课”的态度,一旦课程结束,就很少愿意主动与学生沟通。对于课程的教案也是年复一年,只是被动的、记忆性的、重复性的对学生传授的知识,教案和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难迎合当前大学生的需求。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又一主体,当前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他们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富有创造精神并在学习生活中富有激情;另外一方面,他们中的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缺乏严于律己、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前,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是产生不良学风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三、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强化学习上的思想引导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能否成才、能否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重要时期,是该群体性格成型的重要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者,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于国家、于社会、于家庭有用之人,以理想教育促进学风建设[5]。其次,要引导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在当今社会思潮繁杂,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减弱,容易盲目相信“权威”、人云亦云,只有加强人文修养,用真正的大学精神感染学生才能使其自觉抵制譬如“读书无用论”等不值一辩的言论,树立信心、专心于学习。
  2.建立学习激励型制度
  在工作实践中,辅导员要不断探索符合学风建设目的的激励型制度,不能一味强调高压管理,更多的应该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激励。例如,适当提高学习成绩在综合测评中所占的比例,激励学生更多得投入到学习中;设立成绩优胜奖、进步奖,抓住班级中的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靠后的学生这“两头”;对班级学风进行量化的考核,重点观察班级成绩、出勤率、自习率、不及格人数、作弊人数等指标并及时处理;建立以学风为基础的班干部考核制度,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最后,制度的建设、执行要公平、透明、严格,而且要与思想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1]。
  3.加强辅导员自身学习
  在学风建设中,要树立辅导员本身是学风建设的对象之一的理念,要认识到辅导员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身作则地引导学风建设[5]。首先,要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的学习,只有自身对国家的政策熟悉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也能更好的了解社会动态,对学生提供切实的信息帮助;其次,要加强工作中的实际技能的学习,例如管理学、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依靠专业的技能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最后,要对社会新兴的、热点的问题与现象进行密切的关注、学习,紧跟时代的潮流,同时需了解学生的特点、爱好,采用新的手段和学生交流、对学生帮助。只有加强了自身的学习,用心去理解学生群体的真实心态、真实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之指引、为之服务促进他们建立好的学风,也只有建立在理解上的指引和服务才能真正的对学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国梁,刘同刚,相国峰.学风建设中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与实践研究[J].辅导员工作,2010(10).
  [2]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3]赵沁平.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基础建设来抓[J].中国高等教育,2002(13).
  [4]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
  [5]金国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2003(2).
  
  作者简介:覃娟(1983―),女,湖北赤壁人,硕士,现供职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学风 辅导员 视角 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