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互动、生成”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部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为达到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方法,有计划进行的多边互动活动。如果能够使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中的自主生成,那么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有效的。“体验、互动、生成”的课堂注重发挥师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强调学生的学会、会学、乐学为目标(学会是基础、会学是能力、乐学是态度),突出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合理处理,达到低负高效的教学效果。打造“体验、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并不排斥教师的讲授,而是要求教师的教要在充分的预设与有效生成中实现学生三维目标的有效达到。
   一、体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与目标
   学习中的主动获取与被动接受的主要区别在于学生是否在充分的自我体验基础上开展学习。当我们将一个研究问题提供给学生的时候,就是在引导学生开始体验,我们在课堂上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名指挥员在发出一个命令,学生的思维将围绕这个命令展开。我们每个问题提出后都不急于让个别举手快的学生回答,对不同观点不急于作判断,对探究结论不急于展现给学生,目的在于让更多学生充分、有效地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在充分的体验中达到学知识、学方法、累积经验的教学目标。
   1.有效的体验依托于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精准设计。在一节课中,我们向学生抛出的问题不要过多过碎,要在备课进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拆分重组,抓住重点进行针对性设问,以中心问题为引领,指导学生开展深刻的自我体验。一节新授课教学不求全面突破,但求对重难点有明确的目标,将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2.有效体验的标志是依托知识学方法、学思想。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于以今天的学会促进明天的会学,教师的专业性主要就在于能够首先发现知识背后蕴藏的方法、 思想、经验,因此,课堂教学虽立足于学知识,但根本宗旨是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科书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有序、有效的自我体验、互动生成中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低负高效的教学就是方法、思想、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
   3.良好的学习品质是有效体验的保障。“不会学、学不会、不想学”是导致“学困生”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是我们开展高效教学的关键。我们不要急于领导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展开教、学、练,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说、做、听、写等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意识的增强,探究经验的积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体验向主动体验的转化,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保持和增强。
   二、互动是学习体验的再深入,也是新体验的再生成
   以问题为引领的学习互动是学生直接参与探究活动的有效策略。有效的互动能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与人交流的能力,获得学习方法和经验的积累。互动是为了让学生更自主、更深刻地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教科书等多主体、多维度的互动,会促进“双基”目标达到的多维化,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立体化。
   1.互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承担起互动学习的发起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深刻地研读教科书,预判所学内容是否适合互动,适合什么形式的互动,互动的发起点和着力点在什么地方,预期达到目标是什么,达到什么程度等,可见,课前读懂教科书,课上驾驭好教科书,留作业瞄准认知点是教师组织有序互动并在互动中有效指挥主导作用的关键。
   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要抓住三点:首先,要在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中确定适宜的互动点,开展有必要的互动;其次,要善于利用追问推进互动的深入,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是否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利用恰当的问题引起学生互动,在互动中利用追问引导再深入地互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最后,在互动中要注意对局面的掌控,要做到放得开,导得准,收得住,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疑问,利用教师的追问创造新的教学生长点,开展有章法的互动。
   2.互动要充分体现过程的研究性。
   开展互动学习,缺少了“实效性”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预设互动环节必须关注互动过程的研究性,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充分经历安静的自我思考、思想的互动交流、知识的梳理提升过程,从中获得学科思想的渗透、学习经验的积累、学习目标的达到。
   (1)设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刻性,有互动研讨的必要。问题难易程度适合学生以现有的认知能力来解决。问题的目标指向清晰,学生具有明确的互动任务。
   (2)互动过程扎实有序。自我思考,先经历独立分析,生成个体的认识是互动的前提。有序的自我操作(分析),清晰的观点表述、仔细的倾听梳理是有效互动的关键,互动是思想的交流,必须让每个参与互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了解全体成员的交流状况。互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要关注结果的梳理,既要鼓励各抒己见,又要做到求同存异,对“异”再展开探究,让学生充分经历正确结论的确立过程。
   (3)互动的根本是促进学生的动脑。教师要深入解读教科书、了解学生、准备媒体、选择教法,在立体化的互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充分体验问题发现、分析解决过程,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是知识承载下的双线(知识与方法)教学,就是我们追求的低负高效的教学。
   三、生成是体验与互动的终极目标指向
   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源于接受还是源于自主生成,是不同教育观的体现。我们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生成就是追求以学定教,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究过程,实施多维度的教与学,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依托,实现"学方法、累经验、建思想、构情感"的多维化“双基”建构。追求教学的低负高效,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看学生能否能有效的自主生成对知识结构的自主认知建构。
   1.生成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自主生成不是不要教师教,自主生成恰恰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找到一个适宜生成的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指导学生展开探究、交流,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生成对问题的理解,对情感的体验,对方法的顿悟。有效的生成需要以教师充分的预设为前提,它是在教师精心预设之下,让学生的认知由量变逐步演变为质变的发展过程。
   2.生成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处理。
   对所教内容缺乏结构化认识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了解之前该板块知识的教学状况,不清楚本阶段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不了解本单元知识以后的发展趋势,就很难准确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导致教学环节的目标达到度不清,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有效的生成,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教内容从知识体系、单元组成、课堂结构三个层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即要明确每个环节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问题,真正做到有备而教。
   3.生成要多维互动。
   只有经历了研究的过程,才有自主生成的可能。我们强调自主生成,目的是彻底改变教知识不教方法,重分数轻过程的片面教学观念,把我们的教学目光由让学生学会转向让学生会学。因此,促进学生的生成式学习,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多维互动,在合作与交流中让学生充分经历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在与他人辨析的过程,同伴共同归纳整理的过程中积极构建个人对知识的理解。
   4.生成需要必要的引导。
   生成不能完全脱离对教学目标的审视,教师要有把握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不能被学生牵着跑。出现预设与生成矛盾时,教师要着眼于“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发挥引导作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有效、有意义的生成。
   “体验、互动、生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突出了教师的教即教师有意的教学预设,指向了学生的学即学生有效的自主生成,关键是通过对教与学关系的合理处理,强化探究过程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打造“体验、互动、生成”的课堂是实现课堂教学低负高效的有效策略。

标签:互动 课堂教学 生成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