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并不遥远作文 [远方并不遥远]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    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听凭那神秘的力量    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    射出光来,穿透你的心    像今夜,在哈尔盖
   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
   地方,在这青藏高原上的
   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
   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
   这时河汉无声,鸟翼稀薄
   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
   马群忘记了飞翔
   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
   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
   我成为某个人,某间
   点着油灯的陋室
   而这陋室冰凉的屋顶
   被群星的亿万只脚踩成祭坛
   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
   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
  
  (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上个世纪末,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我不知道是不是过于物质化的生活使人们留恋当下,还是人们对于人生的认识过于悲剧化,我一直认为这句话在俏皮之中更多流露的是一种虚无感,因为远方就意味着对当下环境的一个逸离,它能给人们一个审视自己的空间。
   哈尔盖在青海,遥远的青藏高原上。我曾两次去过青海,也许我不曾有过西川如此涤荡内心的感觉,但与喧嚣的城市相比,我觉得青海确实足以让一个人的灵魂远离红尘俗事。在这样的地方仰望星空,它亦足以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纯净和阔大。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听凭那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射出光来,穿透你的心”。哈尔盖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也是一片没有现代文明侵蚀的净土。诗人一开始就写到高原上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神秘的力量来自哪里?是不是它的纯净、质朴和古老一下子击中了我们掺杂了太多杂质的心?我记得第一次上青藏高原,那种来自亘古的空旷确实使我的内心一下子也变得空旷起来,陶渊明说,心远地自偏――我们有多久没有放下过自己的执著?我想到没到过青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片圣地,有晴空朗月、深林清溪或者乡间小筑能让我们的内心安静下来,让遥远的地方那种神秘的力量呼应我们蒙尘的内心。
   “像今夜,在哈尔盖/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地方,在这青藏高原上的/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诗人接着写自己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这三句表面上好像是由虚入实,又好像这只是诗歌一个必要的过渡和转折,为后面的描写作铺垫,但“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却使我们看到诗人意味深长的目光――自然的浩渺博大和人类的细微渺小。人类现代文明的加速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人类能够迅速的适应变化,并可以改变一切呢?当那种原始的荒凉使一个象征人类文明的火车站显得如蚕豆般大小,我看见的是诗人对自然的深深敬畏――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狂妄地认为自己可以征服世间万事万物,其实人类永远也不能征服自己充满欲望的肉身。
   “这时河汉无声,鸟翼稀薄/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马群忘记了飞翔/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诗人仰望到的星空是什么样子呢?河汉无声,鸟翼稀薄,青草向群星生长,马群忘记飞翔。在这里,诗人对河汉、鸟翼、青草、马群四个意象作了感觉变异,这种变异实际上表明了高原神秘的自然的力量对自己内心的撞击――在这样辽阔的星空下,天地如此澄明相接,一切事物的天性都得到了极度的张扬。而风是星空物语的传递者,它吹着我也吹着未来和过去是仰望星空带给诗人的沉思。从前我们迷失在哪里?是不是为物所役而压抑了我们的天性?未来我们是不是应该放下那些人生的羁绊而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洁净和高扬?风吹散的是我们心中的迷雾,廓开的是一个自由洁净的精神世界。
   “我成为某个人,某间/点着油灯的陋室/而这陋室冰凉的屋顶/被群星的亿万只脚踩成祭坛/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在经过仰望星空之后,诗人继而沉入想象,在星空下与哈尔盖全身心的融入,抒发遥远的青藏高原上这种神秘的力量对自己灵魂的引领。成为一个什么人,或者说一个人通过什么变成另一个?显然,这是一个人灵魂经过洗礼后的新生,因此后面说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也就显得自然并被赋予一种宗教般的朝圣意义。放大胆子是思想上的坚决,屏住呼吸则体现出一种虔诚的态度。
   这是一首非常宁静的诗歌,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它的意义指向过于内倾,与当时大多强调实验与创新的诗歌相比,它的命运一直比较冷寂。它被人们重新认识是在现代城市生活空间越来越逼仄、人们内心越来越焦虑的新世纪初,诗歌既写出了诗人对神秘大自然的虔诚、敬畏,也写出了这种神秘的大自然对自己灵魂的启悟――当一个人在纷扰的世俗生活中仍有一块心中的净土,那么远方并不遥远。

标签:远方 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