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一年级日记 > 正文

小学课文略读课简约至上|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从安排位置上看,三年级的略读课文安排在每组课文的末篇,四年级上册开始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穿插安排。从安排数量上看,略读课文的比重逐年增加。纵观小学阶段的教材,理解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就显而易见了:略读教学加强和补足精读教学的同时,也是为课外导读做准备。《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第二、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会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两种偏差并不少见:一是收而不放,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二是放而不收,采用放羊式,让学生自学,草草了事。
  一、开放灵动的“软设计”
  “软设计”不同于教学环节缜密的线形设计,不是根据预设流程亦步亦趋进行操作的刚性机制,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情出发,充分考虑师生双向交流的不确定性,有高度可塑性的弹性设计。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设计要以“软”为主,具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精简的问题。略读课文教学简约而不简单,如何设计问题?关键要做好“加减法”,确保问题的有效性。问题的数量上做减法,实现问题优化,给学生阅读和思考腾出时间和空间。教学预案中,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节点上通常都会有问题的设计。问题精简能够提高教学环节的弹性和可塑性。问题“精”了,要收放自如还得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上做加法,力求学情预见多样化,为做到灵活、高效的现场调控创造条件。其实,这也是提高教师专业修养和教学技能,积累教学智慧的过程。
  2.粗犷的结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
  3.有效的评价。评价过程中,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理解。因为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过程,过于单调的课堂评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会制约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略读教学的课堂评价不仅要体现差异性,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尤其要强化在同个主题单元精读课文中所学的某种阅读方法。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
  二、纲举目张的“关键点”
  1.重点把握,抓“连接语”。依托“连接语”,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从而合理地设计教学,有效地开展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如人教版第八册第二组课文《6★万年牢》前的“连接语”是这样的:“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放弃了汽车,选择了诚信,做到了以诚待人。下面这篇课文,讲述了另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读一下这段话,不难看出本文阅读大体可分三步:①“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粗知文章大意,两个事例写一个人;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透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感受人物品质,即之前所学精读课文(《5中彩那天》)的学法迁移和应用。③“交流读后的体会”――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即目标价值认同,体会做人讲认真,讲实在的道理。这三点明确了,抓住了,教学内容就不会琐碎,文本教学的价值才能凸现。
  2.文本切入,抓“兴奋点”。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有的是因为好奇,有的是因为疑惑。如六年级上册《4★索溪峪的“野”》,学生对课文题目很感兴趣,对“索溪峪”有一种陌生感,对文题中所用“野”更有一种新奇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一个阅读的“兴奋点”。笔者由“野”设疑,作为切入口。梳理课文内容时: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品味文章的语言形式时:课文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体会情感,知晓作者的言语智慧时:从题目开始,整篇文章用了十个“野”,究竟是作者的故意还是无意?设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可见,抓住“兴奋点”切入文本,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3.深入浅出,抓“生长点”。以文本为载体,根据素材特点和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对文本进行重组,在某个点上深入浅出,给学生的人文素养、略读技能、自学能力、言语积累、表达形式习得等方面创造新的“生长点”。四年级下册第二个专题单元主题是“以诚待人”。《6★万年牢》、《8★将心比心》这两篇课文人文性很强,是挖掘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略读教学中需要抓住人文素养的“生长点”。以《6★万年牢》为例,导读的具体流程笔者是这样设计的:①粗知内容: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②理解感悟: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③深入体验:“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有人认为 “父亲的教导”指的就是父亲讲的那些话。你怎么看(快速回读,讨论评说)?联系生活说说体会。“知文、得义、明理”三个板块,分层推进,第三板块是“重头戏”。回马枪式的议论话题,给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
  三、灵动有效的“自读法”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说,精读课文是学法的学习地,那么略读课文就是学法的练兵场。一种真正的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
  1.动静结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热烈活泼的课堂气氛能激发群体学习的积极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教学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为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而“偏爱”有声读,留给学生默读静心思考的时间太少。
  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的自读法,能使全体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主意力。自读法很多,比如对课文内容加以圈点找疑究难的“圈读”,学生为读懂课文而参考有关资料的“参读”,还有泛读、精读、默读、朗读等等。有声读和无声读根据具体需要而定,尽可能考虑穿插运用。如全文浏览粗知大意时就不宜朗读,用默读比较好,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品读感悟重点句时就可以选择朗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则可以是默读与“圈读”的结合。略读课文阅读教学中,各种“自读法”的灵活运用,读的内容与读的方法合理搭配是课堂走向高效的捷径。
  2.读写结合。略读课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点的取舍以及开放式练习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点言语表达的形式,感悟到一点言语表达的智慧,获得一些快乐体验。
  四年级下册《4★七月的天山》在精读美文《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之后。前面两篇文章的精读,学生知道了阅读写景的文章,重点要品读佳句,感受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所带来的语言美感。从有序表达的角度看,《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顺序移步环境的写法尤其突出。这三篇课文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表达方式方法,《4★七月的天山》可以看做前两篇的综合。针对这一点,笔者略读教学《七月的天山》时,重点放在品比喻句、排比句(修辞方法)与移步换景(表达顺序)上,引导学生自读感悟,通融学法。同时安排了与之相对应的小练笔《春天的后花园》,让学生学以致用。
  3.内外结合。略读课文教学需要加强课内外的联系,立足文本,适度拓展,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如教学三年级上册《32★夸父追日》一文,有的教师就把文言的《夸父追日》引进课堂,不要求学生通晓文言文每个字句的意思,让学生对照着读。学生基本上读得懂,饶有兴趣,初步感知了文言文的简约之美。这种尝试很大胆,拓展阅读又适度。
  另外,略读课文教学的内外结合,可以在课前课后进行链接阅读,收集相关资料,增加学生的信息储备;可以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相关问题的兴趣,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等。
  小学语文略读教学需要删繁就简,需要变泛为专。

标签:略读 课文 简约 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