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一年级日记 > 正文

中职学生心理特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在道德情感体验上矛盾性的表现】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中职生由于中小学时期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们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在道德情感体验上呈现出矛盾性的特点。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 道德情感体验
  
   中职时期(15~20岁)正是青少年从生理成熟向心理成熟的过渡时期,这是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人生理想、信念确立和整合的阶段。这个年龄段在道德情感发展中,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学会观察周围和解剖自己,开始探索生活的意义,对社会、对老师、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更加敏感,自尊感在上升。这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同一感矛盾时期,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 很多学生因为中考失利无奈来到职业学校学习,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在现阶段职业学校学生中占有多数。他们中很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是老师忽视的“弱势群体”,使得他们的成长历程有了特殊性,很多中职生在心理特点、道德行为方面呈现出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并且,当代中职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呵护,普遍缺乏吃苦耐劳、挫折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由于中职生在年龄、知识阅历等方面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在道德情感体验上表现出矛盾性的特点:崇尚理性与较强的情绪性之间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形象的模糊性之间的矛盾;较强的交往需求与较大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思想上的主动性与行为上的被动性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冲突的道德情感体验交互作用,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负面的影响。
   从教学实际中发现,中职生道德情感矛盾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方面。中职生在认知能力方面,他们往往只注重问题的本身而忽视了于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考虑问题,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往往走两个极端:或者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或者人云亦云,缺乏主见,容易上当受骗。具体表现为:
   ①道理是用来评价别人的行为。很多学生犯错误被老师批评时,与老师强词夺理。 例如:一位学生与别人打架,他的辩解的理由是,班上有一位同学与人发生口角,他见到后,打抱不平才出手,这是“关心同学”,所以没有过错。小事因为他的介入变成大事,还有理!这是思维缺乏深刻性的体现。
   ②死要面子。例如,某学生在学校超市,用眼睛看另外一位买东西的同学一眼,他们俩就可能因为这个而打上一架。
   ③学习态度差。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或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爱学习,缺乏学习方法。进入中职后,数学和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普遍差,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感费力。部分中职生的求知欲望较为强烈,但一些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上表现欠缺,不能主动去寻求和发现问题,更不能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求知中害怕失败,遇到挫折很容易丧失信心。
   2、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力差。很多中职生自我中心,主观性强,对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对反感的事物深恶痛绝;当取得成绩时得意忘形,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极端激愤;在喜、怒、哀、乐、好、恶、欲上表现得过于夸张,很容易表现出兴奋、激动、或愤怒、悲观等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差,行为偏激性很大,自卑感重。但随着年龄的提高,中职生的情绪情感控制力会逐渐增强。
   个别中职生在缺乏理智控制时,由于过度的情绪反应会造成不负责任的冲动行为。比如,某次上课时,临近两位同学低头说话,老师以为俩人在开小差,老师就拍了一下该同学的课桌以示提醒。学生一气之下,站了起来,离开教室。在期末考试监考的时候,我曾发现有的学生一拿到考卷就往桌上一扔,自己趴着睡觉。我问他:“你怎么对考卷一眼都不看?”他回答:“反正都不会,看了也白看。”
   3、缺乏良好的意志能力。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切屡教不该。
   现在许多中职生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无原则的溺受、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有的中职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4、较强的自我防卫机制。中职生中大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成为教师特殊教育的对象,或是被教师忽视的对象,内心敏感自尊心强。为了保护好自己,他们练就了一套自我防卫机制,表现出否认、退化、投射、压抑、文饰等方式。在行为上表现出强词夺理、视而不见、故作不在乎等。
   我校有一位女生,平时对老师的教导总是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班主任几次训话,她都笑眯眯的。最后,班主任给她的定论是:无可救药。经过一翻谈话,我最后问她:“你是因为老师说的不对而不接受,还是对也不接受?”,她哭了。后来她告诉我,她曾经很努力地学习,可是她学不好,曾经很想得到老师的肯定,但是总是失望,所以灰心了。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自尊心,她练就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这是自我防卫机机制的表现。有的学生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强词夺理,这是文饰方式的表现。
   5、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关注,但缺乏自信,易滋长自卑感,直至自暴自弃。由于年龄特点,中职生表现出对自我极为关注,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显得聪明能干、惹人喜爱。他们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听到了不利于自己的评价,就十分痛苦、难以接受。他们对自己、对社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但往往看不到自己期望的不合理性,于是陷入深深的挫折感中怨天尤人。又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丰富,还不能理解挫折存在的现实性和普遍性。使得他们往往对成长道路中的微小挫折过分敏感,不知如何处理,以致对未来感到恐惧和怀疑,自卑和焦虑由此而生。一方面因为在学校和家庭都受冷遇和歧视,他们得不到温暖,从而对生活、对个人前途产生灰溜溜的悲观情绪;一是感到周围的人对自己不关心、不同情,甚至不怀好意。于是对学校、对家庭乃至对社会都产生敌对情绪。这两种情况都能导致悲剧性后果――自暴自弃。
   6、网络道德情感缺失。“网络游戏”、“聊天”、听音乐、看电影很受中职生的青睐,网络对中职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职生“网恋”现象也比较突出,一名18岁的女生,在两个月里,竟悄悄约见了5个“网上情人”。BBS、聊天室是当前许多校园网中最活跃的网上空间,但上面却不时可见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还有学生上黄色或反动网站、恶意制造病毒。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和甚至色{学}情的东西。再加上中职生的心理、生理、认知水平的限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品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网络道德失范和网上“行为偏差”。
  一些中职生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调查发现,那些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被高挂退学“红灯”的学生中,约47%是由于无节制上网而自食苦果。有的学生甚至逃课去上网。
   由于网络道德情感缺失,造成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和网上“行为偏差”。一些学生认为“可以利用网络匿名的特点,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网络是自由的天地,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确实,信息网络是一个由符号所组成的虚拟社会。鉴于网络中人的符号化身份,在“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情况下,而表现出对他人不负责任、为所欲为。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职校毕业生,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五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中心理素质对其它素质及人的整体素质都有重要影响。心理素质包括个体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其心理素质的制约,如学生创新精神、竞争意识、适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建立在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之上。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职校学生保持较高的心理素质,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阶段性。学生自身也是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有自我教育能力。所以,我们承担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要对中职生多加以关怀和帮助;也要有信心,相信中职生在良好的教育坏境中,通过个人努力、学校帮助等措施,一定会克服困难,不断完善自己,愉快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卢家楣;袁军:《我国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调查研究》
  【2】李建华:《论道德情感体验》
  【3】刘声扬:《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标签:矛盾性 中职 心理特点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