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一年级日记 > 正文

[在读中感悟\积累与运用]积累感悟 运用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感情、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不断调整好朗读时的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可使作者的语言、体会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与体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每一篇文质兼美且能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章,我觉得都应指导学生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不断加强自身内心的体验,从而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目的。
  在教学中,营造入境悟情氛围,凭借朗读,于不经意中通过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使学生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视其物、如临其境的阅读心理状态,构成一种心理图像,加强了语言感受力。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须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进而借助表演朗诵,以抑扬顿挫之声,表身临其境之意,抒深切真挚之情,以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在课堂上,我通过运用恰当得体的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
  一、 凭借朗读,品味感悟
  朗读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涵的重要途径。只有朗读到位了,感悟才会深刻。所谓朗读到位,不是指读的次数多、声音响,而是指通过朗读能够想象出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能够与作者心心相印,想作者所想,说作者所说。这样,学生的感悟才算得上是深刻的。《鼎湖山听泉》一文准确传神地描绘了泉水的不同声响,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和铜管四种乐器的不同声响比喻鼎湖山泉水发出的不同声音,既贴切又富有音乐美。教学这段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课件,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各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在学生把握了各种泉声内蕴的基础上,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在朗读的引领、乐曲的渲染下,内心产生向往美好情境,享受奇妙泉声的冲动。接着,巧用引读,促使学生在朗读感悟中走近、融进情境。然后运用引说的形式,既概括出课文所描绘的几种声音,又让学生很直观、直接地体会到泉声的由小到大、由缓到急、由轻柔到雄浑磅礴的变化过程。最后让一组学生齐读第一句,两组学生齐读第二句,三组学生齐读第三句,四组学生齐读第四句,通过这样的朗读,进一步感受“轻柔”、“清脆”、“厚重回响”和“雄浑磅礴”。这样,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就仿佛亲临鼎湖山,目睹山色,倾听泉声。
  二、 凭借朗读,深化积累
  积累对于丰富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极其重要,正如叶圣陶所说的,只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才能“驾驭文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没有长期的语言积累就不会产生语感,语文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分析文本,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我紧紧扣住文本,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在教学“色彩斑斓”这个词时,我先出示蝴蝶图片,让学生练习说话:蝴蝶有()的、()的、()的、()的、()的……多好看啊!学生在说各种颜色的同时,正确理解了“色彩斑斓”的意思。接着,再让学生换词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这就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词汇。学生们说到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然后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读一读。这样,学生们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九寨沟》一文以生动的文笔,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充满诗情画意、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层次清楚,词句优美,富有韵律感,读起来清新扑面,是一篇适合朗读背诵的好文章。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描写准备了一段录像,让学生给录像配上解说词。用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背诵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学生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了语言,丰富了积累。
  三、 凭借朗读,迁移运用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多遍多形式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从而在心中渐渐产生、涌动着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最终读出大瀑布曾经的雄伟和而今的消亡,对大瀑布的即将消亡从内心升腾起一种痛惜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浪费水资源或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再浪费水了,要不然我们的水资源将会枯竭,你们就会渴死。”有的同学说:“你们要是再浪费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还有的同学说:“请你们记住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教训吧,森林能蓄水保土,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应该保护森林,不应该破坏它,砍伐它。”透过这些精彩的回答,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总之,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朗读,促进学生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李艳 江苏省灌云县实验小学 222200)

标签:在读 感悟 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