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一年级日记 > 正文

音乐课堂教学中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音乐课堂是学生自由创造的天地。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需要两个心理要件:“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和压力,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并能在这种氛围中自由地参与,无拘无束地创造。可是,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经常有意无意地僵化课堂心理氛围,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请看画面:学生们背着手端坐着,一动不动地唱着歌,脸上毫无表情,歌声毫无生气;再看,一边是教师背着手,板着脸,目不转睛地盯着学生,一边是学生们茫然、不知所措的神态,动听的音乐却仍在耳边荡漾……于是,我一直非常注意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心理氛围,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创造空间,并摸索出有效的策略。
  
  一、 以“活动”为支点,精心设计和组织音乐教学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的形象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寻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好动、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能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从而在快乐的活动中进行音乐学习。音乐学习中,诸如音乐中的音的高低、长短等比较抽象概念,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知、体验的活动,把乐理知识溶入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让知识本身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乐于学习。
  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其次,通过海关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学得透、记得牢。
  当然,精心设计的音乐活动还需教师在课堂上的灵活、合理的组织。而活动组织的目的在于形成了一个平等、和谐、热烈的课堂心理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得到了发展。因此,在活动中,老师应转变组织者的角色,首先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以自己极大的热情,可爱的童心吸引学生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不断以参与者的身份激活活动的场面,让活动的氛围溢满每个孩子的心灵。如我在教学《游击队之歌》时,随着音乐的响起,我就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我们以丰富的形体语言扮演一个个英勇机智的小游击队员,神出鬼没的与敌人战斗。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觉得很开心、很高兴。在孩子们中间,教师是一个游戏的伙伴,而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此时,教师的组织是无声的形体语言,一切尽在不言中,让课堂心理氛围达到最美的境界。
  
  二、 以“尊重”为前提,平等和谐地管理音乐课堂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可在我们的课堂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我们经常听到学生们在抱怨:“我们的音乐老师很凶”,“唱歌时老师不准我们动……”一句“不准”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一句“不准”换来的是紧张的师生关系、压抑僵化的心理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怎能心心相印?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也只流于形式,毫无兴趣而言,有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严重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和引路人,而不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人。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融为一个整体,师生的位置淡化,有时甚至没有明显的师生区别,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回想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居高临下的态度,使学生惟命是从,那种师道尊严大大阻碍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我在教学中坚持把微笑带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我经常采用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词语,如:“任务、研究、做出重大决定”等,使学生感到自信和肩负神圣的使命,把学生巧妙地引向探索和发现,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我经常使用的一句话是:“请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和解决。”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转换自己的角色,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对待问题,以商量的口吻和学生交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充分尊重学生“狂”、“歧”、“异”的表现。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这样说:“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咱们来研究研究”、“我能为你唱支歌吗?”……完全是与孩子平等的语气,孩子们乐意接受。孩子们的音乐想象更是千姿百态,有时课堂秩序会出现混乱,教师就应灵活处理而不是强硬扼杀。如我在教学《青春舞曲》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青春是如何短暂,我们应该要珍惜美好的时光……这时的课堂成了孩子们心灵交流的舞台。
  在活动的组织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管理,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如在选择方式时,可以让学生来决定,让他们来设计喜爱的活动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如果教师不采纳学生的建议,即会损害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又会因此而破坏融洽的师生关系,影响健康的课堂心理氛围。
  
  三、 以“激励”为手段,形成良好的交流合作气氛
  
  在当今科学的发展日益综合化,集体的创造取代了手工式的个人创造。一个优秀的集体能够给予人丰富的精神财富,集体能对其成员在心理上产生积极向上的态势,形成个体内部的驱动力。在集体活动中,集体的情绪状态是影响集体心理氛围和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交流中合作,教师要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的创造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这个过程正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交流与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合作的意识,与人共处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在进行音乐创作活动中,要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编成小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便于交流,便于团结协作。
  音乐课中的音乐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有自由组合的小集体,也有固定的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成了活动成败的关键,利用竞争激励的方式不仅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更能激发集体的积极情绪,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如开展节奏接龙、赛歌会、表演组合评比等都以集体为单位参赛,而且人人上场,这样更有得于激发学生合作的愿望,集体的凝聚力。一方面,每个人会努力地为集体的荣誉尽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小组中的成员都会为小组的胜利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连平时自制力差、贪玩爱动的学生也融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从而推动了整个小组的进步,进而推动班级集体的进步。例如:“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旋律听辨抢答;“小小作曲家”――旋律创编;节奏“咬尾巴”等。组与组之间来比一比、赛一赛,而我则以主持人的角色用激励性的语言,调节着现场气氛,如“左右各不相让,比分不相上下”、“双方打了个平手”、“加油啊,勇敢的小舵手”……激励性的语言使得学生的参与心理更主动、更强烈。而学生的成功心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四、 以“情感”为纽带,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
  
  在快乐、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进行音乐学习,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建立一种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温馨、快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
  首先,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一切。课堂上,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微笑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老师更容易走进学生们的中间。学生看到面带笑容的老师,必然心情舒畅,学生开心,并能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大胆地进行创新。
  如:我在进行组织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听着音乐,带着愉悦的心情进教室,然后微笑面对全体学生:同学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五分又和大家见面了!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
  其次,教学语言是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创设情境的催化剂,并能使抽象的音乐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如我以前在小学工作时在教唱歌曲《大鹿》时,我先把教室布置成了一个美丽的大森林,然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故事:“在一个茂密的大森林,住着好多小动物,它们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无忧无虑的在这里玩耍,忽然有一天清晨,“啪”一声枪响,发生了什么事呢?听了歌曲你就会知道了。”这样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引入新课了。
  除了教学语言,教师的面部表情、眼神及体态语言也是课堂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演唱过程中,教师要是发现有学生姿势或是歌唱状态不太好时,就用眼神、表情或挺一挺身体进行提示;在活动中,老师参与进行和学生共同表演时那无声的交流能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关爱,学习的轻松;如在组织学生进课堂时,教师不是站在一旁作示范,或是当观众,而是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着,迎接孩子们进教室,用体态语言向大家问好,或是也他们手拉手,一同进教室。教师不断的迎接着随之而来的小朋友,小朋友们也以同样的心情与教师交流着来上音乐课的愉快,音乐课堂从一开始就通过无声的课堂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进入音乐学习是那么主动、积极。
  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只有以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为支点,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进行平等和谐的课堂管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气氛来调节氛围,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遨翔,驰骋,从而使学生的心灵随着音乐飞舞、飞舞!
  (徐 英 江苏省吴江市平望二中 215200)

标签:营造 氛围 课堂教学中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