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一年级作文 > 正文

[对学习领域课程实施的教学保障的思考]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学习领域课程要“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对高职院校教学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做好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事前预防性教学保障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沟通顺畅、运转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
  [关键词]学习领域课程;顶层设计;教学保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38(2012)01-0010-03
  一、学习领域课程实施对教学保障的要求
  在当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课程改革中,一些院校把方向定在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改革上。学习领域课程是一种建立在对现实职业工作岗位充分调研基础上,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开发出来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学习领域课程要“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行动导向教学就是让学生以个体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方式,是能充分体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高职教育特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现代职业教学模式。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对教学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1.需要学校制度的引导和支持。实施学习领域课程,意味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从课程体系的建立到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要进行变革。这对从学科体系教育中出身的广大高职教师而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如果没有学校制度层面的支持和引导,很难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把教改持续推动下去,甚至会不自觉地出现退缩“返潮”,退回到过去的做法。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学团队力量的发挥,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来促进教师自身职业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保障教学团队作用发挥。
  2.需要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学管理体系。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遵循行动导向的原则,就意味着课程的教学组织,从课程内容到上课的时间、地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甚至教师的配备,都更加开放和灵活。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体系也要相应地发生改变,变得更加灵活。比如,要建立全方位、多视角的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考核必须打破传统的期末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模式,由单一的教师终端评价转向教学全过程的师生共评相结合。对课程和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也相应地要由学校评价转向学校、企业、社会评价相融合的模式。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再如,考虑适应学习领域课程实施的要求,给予各系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调整课程方面更大自主权,但同时,随着这些教学安排权利的下放,学校层面也要改进对教师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
  3.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传统学科教学中,实践课主要以验证或观摩演示方式进行,所以,只要有较少的或者能够演示的设施设备即可。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要“让学生以个体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其实就是要做到课堂上人人动手,在行动中训练和体验技能、收获知识。这要求学校必须给学生配备足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动手的设施设备,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个人或每个小组。这意味着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要求班级规模要适度,尤其不适合进行百人规模的大班上课,同时教学的设施设备等资源的配备需要成倍增加,包括过去建设的固定桌椅教室都需要重新配置。显然,这也会引起教学成本的大幅度上升。
  4.需要沟通顺畅、运转高效的校企合作平台。学习领域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不仅可以帮助专业开发学习领域课程,还可以在课程实施和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切实促进学习领域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高职院校教学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1.传统的保障服务程序规范,但存在效率不高的弊病。传统的保障服务主要表现为问题或故障出现后的维修补救式服务,而且一旦出现问题要经过申请、报告、审批等一系列相对规范但复杂的行政程序,这就难以及时保障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一方面教学系部存在一定程度坐等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由于教改主要在系部进行,行政职能部门并未参与其中,行政服务部门不清楚什么是学习领域课程和行动导向教学,职能未及时得到转变,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
  2.传统教学管理制度的作用正在削弱。比如学生的成绩考核管理制度面对灵活开放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显得无力而松散,最终导致学风涣散。又如,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顶岗实习,但有少数学生,既不参加系部统一安排的实习,也不自己找单位实习,而教学管理制度又没有赋予系部有效的制约手段。
  3.缺乏与推进学习领域课程相适应的整体制度设计。学校现有的各项制度设计包括人事、职能部门职责及分配制度的设计,较多的是在原有制度下的修补改良,这势必导致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所需要的管理服务职能缺位或不清。比如,学院宏观政策上应该怎样引导和鼓励教师主动推进课程实施,新体系下学院哪些职能部门应有哪些保障责任,系部有哪些职责,应该怎样保证和推进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工作,缺乏学院层面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学院已通过了近百门课程的开发评审,这些评审设计之初是得到了学校临时政策支持的。现在课程的实施推进缓慢,课程实施的难度比课程开发的难度要大,没有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是客观事实。
  4.教学资源的配备设计,不适应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的需要。学习领域课程实施要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关注到所有的人,这样的前提是要小班教学。这就要求教学资源,无论是教师队伍、系部管理资源还是教学设备设施,都要与之配套。也就是说现有的教学条件,尤其是人数较多专业的教学资源至少要在现有情况下翻番配置。然而,目前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教师短缺,连教室配置都十分紧张,合班上大课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样的资源配置格局很难保证学习领域课程的有效实施。
  5.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都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试图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不少高职院校和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有的学校还直接引进部分生产性企业入校,作为学生的实习工厂。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并不理想,甚至有的引入企业只是一种摆设。究其原因,主要是校企合作平台沟通不畅。一方面系部缺乏对引入合作企业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甚至形成了各系自行引入合作企业,资源未能共享;另一方面,系部在安排设计课程实施时没有与引入企业深入沟通,安排设计不能考虑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再者,学校在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或把企业引入校园后,也没有采取 足够有效的措施来推进合作企业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可见,传统的教学保障体系,已经不适宜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
  三、建立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教学保障体系的对策
  笔者以为,随着学习领域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做好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应该是基于学院具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整体设计。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顶层制度设计,包括行政服务部门职责和人事及分配制度设计;二是资源配置的顶层规划设计。显然,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成本,而学校的办学资源总是有限的,这一矛盾的解决方式,只能是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集中优势资源办精品专业,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笔者以为,首要的是学校从政策层面和管理部门职能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在政策导向上对课程实施予以引导。学校可以考虑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分清职责,提高执行力,切实保障学习领域课程实施。
  2.建立事前预防性教学保障体系。传统教学保障体系,很大程度上是事后保障,即故障发生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对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而言,这样可能就会导致课程无法进行,只好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因此,希望能够建立稳固的提前摸查和沟通机制,比如对设备建立定期的维护保养制度,相关的服务部门建立稳定公开的信息沟通反馈平台等,让问题得到及时的反映和解决。
  3.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沟通顺畅、运转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实质性落实就业导向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也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根本保障,并且有利于解决高职教育资源的短缺,降低教育成本。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和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课程实施搭建舞台。现阶段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在专业规划的基础上明确专业校企合作的需求是什么,把自己的需求结合企业的生产周期情况进行设计。比如各专业可以在每学年或者每学期根据需要到企业对即将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做一个计划或规划。另一方面学校和系部层面要根据各专业的需求,帮助搭建相关校企、系企沟通平台,并从政策、制度、经费上予以切实保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

标签:保障 思考 领域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