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音乐高考 > 正文

_“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基本内涵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我国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实现自身转型与完善的努力,也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目标与策略正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在此研究基础上,基于对当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认真思考,提出了“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这一教育学概念,并对这一概念本身和其判定标准进行了理论界定。在对“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实施的研究中,目标、内容和方法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04-03
  
  一、“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提出的背景与实施价值
  (一)“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提出的背景
  我国在加快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教育质量问题日显重要。但就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阶段而言,对学习成绩的追求、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仍然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着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相当一批学校、家庭不惜牺牲学生健康追求高分,相当一批师生的“苦教苦学”,绝大部分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现象,就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魇。因为基础教育从其性质与对象的特点而言,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是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对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而言,最大的难题是在确保学生取得较好学业成绩的同时,可否减少对他们的“时空占领”,让他们有机会、有余力去追求主动而多样的个人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此,更加凸显了提高教学质量、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诉求,在我国提出并研究有效教学问题,反映出传统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实现自身转型与完善的努力,也反映了传统学校教育的目标与策略正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
  (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学习” 的意义
  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真思考,我们认为研究与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是解决现有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种方案,是推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改革实践持续深化的理性路径。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直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益的研究正切中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要害和核心。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将有力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均衡发展。
  二、“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概念的界定
  (一)对于“有效教学”
  “教学”一词的语义,主要有两种理解,一是特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二是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学。本课题“教学”特指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本研究涉及的“有效教学”有三层含义:一是有效果。既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完成的教学任务,所落实学科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又指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和目标。二是有效率。即在确保学生取得较好学业成绩的同时,减少对他们的“时空占领”。三是有效用。是指对“有效”的价值判断,即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基础,为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
  (二)对于“有效学习”
  本课题的“有效学习”是指学生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增长能力的学习活动。它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效益和发展进步的程度,标志是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和情感。
  (三)对于“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有效学习”还鲜有提及和论述。我们认为“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关系十分密切,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两项研究内容相连接形成“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这样一个“双有效”研究对象,基于如下考虑:第一,教学与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一定意义上讲,学习的时间外延还要大于教学的时间外延,所以,研究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具有不可分割性;第二,有效学习能力、习惯和情感的培养较比有效教学更加具有教育的终极目的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有效教学应当服务于有效学习;第三,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又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分开研究便于寻找各自的内在规律。此外,将这样两个对象放在一起研究,本身也就具有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价值。
  三、“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研究的目标
  “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研究立足于中观与微观实践研究,将在基础教育“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管理三方面有所收获和建树,在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实践模式的同时,也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具体说来,“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研究与实践的目标主要有四:1.在教学管理方面,探究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制约因素,探索以区县区域为主的中小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管理和评价机制。2.在课程方面,研究“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在学科类和活动类课程中的不同表现,即总结出不同类型学科“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规律和特点。3.在教学环节方面,研究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学段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即形成不同学段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方法策略。4.形成并构建出基础教育“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理论框架。
  (二)“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研究的内容
  “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调查并分析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县域教学管理的现状,探究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制约因素。2.研究诸如地理、历史、品德等社会科学类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类学科,语文、数学、外语等工具性学科,以及综合实践类活动型课程等不同类型的领域、学科中“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不同表现,并总结出各自的规律和特点。3.研究在小学低、中、高年级段,在初中、高中阶段不同学段,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效教学,有效学习”不同的方法和策略。4.研制中小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评价机制。5.形成并构建出基础教育“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理论。
  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的对象是否符合“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标准,将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判断进行认定:一是行为判断,即判断这种教学、学习或管理行为是否是有效的;二是价值判断,即判断这种有效的行为是否符合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点
  研究的重点在于形成“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模式和方法、理念和思想,以及具体的实现措施、手段和条件,并不断扩大实验学校和区域范围,以最终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均衡化水平。
  研究的难点在于对当前教育教学基本状况调查的结果信度与效度的把握,以及区域和中小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评价方案的研制。
  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 打破目前只是单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来研究“有效教学”的局面,而是从推进课程改革出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来研究“有效教学”。在关注教师教学效益的同时,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益,指导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并努力学会学习。对于“有效”的关注还包括着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转变,使得学生的这种转变不是机械的和被动的。2.以中观的视角,对“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在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师资、学生等方面进行立体的实践与研究。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过程以实证性研究为主。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的问题研究,将综合地涵盖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教师、学生等多个层面和要素,脱离教学一线的理论研究和仅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都是片面的,其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也都会大打折扣。课题组将在河北省范围内选择多个实验区县,侧重基础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面的研究;选择10所实验中小学校,侧重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在实验校中选择实验班或实验年级进行实证性的准实验研究。
  本课题组成员在对国内外“有效教学”和“学习策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的同时,深入实验区和实验学校调查研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县域教学管理的现状研究,探究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制约因素,形成具体的研究假设和实验操作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将分学科组、年级组深入实验区了解实验进展情况,控制实验过程,分析存在问题,找准问题症结,具体问题具体指导,形成动态的阶段性研究方案,凸显行动研究的特色。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思辨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且以实证性研究为重点。本课题研究涉及课程研究、学科教学到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多个领域,重点在于教学领域;难点在于对问题的筛选、因素的分析以及实验的控制。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同时,辅之于准实验研究法、比较法、文献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
  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依据调查结果,将预设的和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假设,形成子课题;带着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深入实验区、实验校,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过程中对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进行具体考察,通过反思制定改进措施,调整、完善实验方案。
  调查法。在课题研究之初,课题组先对实验区、校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县域教学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探究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制约因素,并编制档案;实验过程中,将定期调查、总结、评价;实验结束时,再进行全面整体的调查、总结和评价。经过多次调查和数据的收集,一方面可以科学、准确的描述实验效果,另一方面,调查结果在实验过程中也为调整和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科学的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2010.
  [2]钟启泉,崔允?,张 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崔允?.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标签:必要性 内涵 实施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