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艺术高考 > 正文

经师易做 人师难为:经师易遇 人师难遇.什么意思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闲谈戏语中,常听人说到这样一句话:“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虽是无心,却也道出了真意,相信大多数做过学生的人都会有此感。   戏言之后,终归要做正事的。工作中的体验,让我觉察到了这句话的份量。知识无尽,难道真的必须在学校学完吗?学了知识,难道处处都能用的上吗?当用上时,又是真的都合时宜吗?答案不一定肯定。那么,教育又有何用呢?学校教育又该如何着手呢?还是先听听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事实上,在学校里所学的许多东西将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所接触的一切文明财富会在心中――留下痕迹。”
  看来,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千万要选准目标,万不可搞错了对象。对“教书育人”这一说法,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这是二者并重的双重阐述。从长远来看,知识可以不断更新,但思想道德却将会影响到千秋万代。我想,这也没有多深奥的理论在其中,只要翻翻历史书,读读文学作品,就不难看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不难认识凭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影响至今的保尔?柯察金,相信到时候,你也会有同感。
  但现实状况又是怎样呢?教学抓得紧,教师很尽心,这一领域竟然还会频频出现轰动全国的大事,从过去刘海洋、马加爵的无情残忍,到现在山西、浙江等地的弑师案。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特例,并不带有普遍性,我们可不能抓住一点,否定一片!那我们就看看“小节”方面吧:破坏环境时的无所谓,打扰别人后没有对不起,三言两语不合就动粗就因为看不惯,事实调查清楚后还强词夺理……相信这你也遇到过吧,这又怎么理解?有人说“生活有多丰富,违背道德的事情就有多精彩”,虽说此话极端了点,但至少也道出了今天正在发生着的很多事实。我们的校园盖得越来越漂亮,只是道德却日益呈下滑趋势!说实话,我辈不晓得,在权威专家们的原因分析中,到底哪一种算是正确,但每处发生的悲剧,都会事出有因,它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在时间还没有到的时候,这个世界一切都很正常,当时间到临,“轰”的一声炸响时,令人无法想像的悲剧发生了。
  怪教师吧,没理由,都负重前行,很卖力了;怪学校吧,似乎也不够理直气壮,这一切又不是学校指使人干的呀!……当然,问题出来了,固然要追究责任,但也不能只是追究责任,关键还是要改,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笔者认为,问题还是出现在“教育”――这个抽象名词身上。
  长期的重理轻文,什么理科容易得高分、竞赛可加分、甚至还可直接录取名校,什么文科费时多,又难得高分……不一而足,但个个振振有词,可他们忘了文科教育偏重于人格塑造的重要性。重分轻德、重分轻能导致了无情和冷漠(可能是与枯燥数字打交道时间长的缘故),催生了道德滑坡这一恶果。唉,明代洪应明都说过了 “德为才之主,才为德之奴”,此话虽不甚恰当,但德才的关系以德为主应是不争的事实。可是现在却……唉,都是应试惹的祸啊!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隆隆”雷声仍犹在耳。所幸的是绝大部分人已经开始反思,成才先成人正逐渐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共识。看来,教育的潜台词可以首先理解为“人格精神的塑造了”。没有人文精神作为灵魂的人,终究只是一个机器,它一旦失去控制,我们何以告慰列祖列宗?
  是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的韩愈不是早就说过了吗?也许这是一个身居盛世的人对教育的概括,也许这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对教育的倡导……思想在理想和现实中穿梭,我顿感心中的疑惑,少了许多。
  掩卷停笔时,耳畔又传来一个声音:“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心只教圣贤书;一种是‘人师’,教学生怎样做人。”那是徐特立老人对我们的谆谆告诫啊!

标签:难为 经师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