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艺术高考 > 正文

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_渗透医学专业知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目前的卫生类职业学校中,化学课通常是作为基础课安排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年开设,而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通常在第二年才逐渐接触。由于课程相隔时间较长加上学生前后知识联系的能力较弱,以至于在后期的很多专业课上,老师都反映学生很难将化学知识具体运用到专业课程中,用化学理论指导专业实践。基于这一情况,如何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成效,让学生从学习初始就加深印象,逐步学会主动将化学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就是我们卫生类职业学校化学教师的特殊任务。
  一、 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医学知识,启发诱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卫校的化学课是属于文化基础课,课时安排相对少一些。怎样利用好这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学生一开始就以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化学知识的学习,首要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好化学与医学专业知识的关系。人体各种组织由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水等物质组成,包含数十种化学元素。人体的生命过程,包括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都是人体内化学变化的反映。若是给学生讲清楚了化学和医学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化学是医学的基础,明白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主观上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作为化学教师,应十分明确,教学中医学知识的借鉴和引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为此,为此卫生类职业学校化学教学,一方面是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应用,另一方面是把化学知识和医学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很自如地把化学知识应用到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去,从而,加深化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及运用,并帮助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例如:“溶液的渗透压”一节是卫生类职业学校化学课的难点。如果学生光死记硬背记住几个概念,根本不能理解渗透的意义,更谈不上灵活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改进了教学方法,首先由“腌菜为什么会变咸?”这一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成“渗透”的概念、理解原理。再进一步突出其在静脉补液、溶血现象及眼药水与眼组织的渗透压关系里的具体运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让学生保持了探究的渴望。
  又如:可以在课前向学生讲述某患者重金属盐中毒的解毒过程实例。让学生通过课后阅读资料及课上讨论得出结论,“为什么会引起中毒?为什么口服生蛋清和牛奶可以解毒?”并引导学生思考,在临床中,还有那些地方利用到了蛋白质的变性。这样的改进,缩短了课堂与实际情境的差距,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这些知识在他们今后实际工作中的用处,增进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 改变实验模式,强化临床操作中的化学实验基础
  传统的实验教学只重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验证,过多地强调实验的结果、结论,而忽视了实验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过程。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不利。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改革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拓展知识面。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教师由传授型转为指导型、将学生由被动接受验证型转为主动参与探索型。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实验教学方法的开放、实验教学评价的开放等。以“溶液的配制和稀释”实验为例:
  第一阶段:布置设计 在护理专业课中,要求学生掌握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临床要求将40万U的青霉素粉剂稀释到200U/ml或500U/ml的皮试液。这里面涉及到溶液的稀释计算以及多次稀释的方法,但学生在传统的化学实验中只能接触到一次稀释的实验,因此,我们可以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
  请同学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将1 mol/L的硫酸铜溶液稀释成0.0001 mol/L的硫酸铜溶液。其中,只提供10 ml、最小刻度为0.1 ml的吸量管;100 ml的容量瓶及常用实验仪器。
  第二阶段: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拿到题目后,可以针对实验题目,查阅有关的资料,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知识,写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包括① 实验原理;② 所需药品以及所需溶液的配制方法;③ 所需要的仪器、设备;④ 具体的实验步骤;⑤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在上述实验中,学生通过计算、思考会发现,如果仅用提供的仪器,想通过一次稀释达到实验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必须考虑多次稀释。第一次先用吸量管准确量取?1 mol/L?的硫酸铜溶液1 ml,利用100 ml容量瓶稀释到?0.01 mol/L,再取?0.01 mol/L的硫酸铜溶液10 ml稀释至100 ml,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0.0001 mol/L的溶液了。
  第三阶段:开放实验 学生在设计好分析方案后,完成设计实验的内容。教师只是适时地给予启发性的提示,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方案,从而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得到最准确的实验结果。
  第四阶段: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完成设计实验后,整理原始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系统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具体实验步骤、数据的处理、结果讨论及误差分析。从理论上分析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并对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实验做出总结。
  第五阶段:实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不能只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特别是实验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等等。并将本次实验的内容与设计此实验的最初目的相联系,引导学生对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方法进行思考。
  经过这样的实验练习之后,相信学生即使在1年后再接触青霉素皮试液的具体配制,也能有较深的印象,比较容易思考出用注射器与药瓶配合稀释试剂的方法。
  总之,卫生类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应以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医学知识和化学知识揉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医学各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尤其需要我们化学教师系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经常与医学基础课教师和临床课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化学课教学的质量。

标签:教学质量 专业知识 渗透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