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游记作文 > 正文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是 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问题研究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宗教问题一直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现阶段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问题呈现出的新特点、新情况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问题
   处理好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边防稳固和国家统一。加强理论和实践探索,制定相应政策,有效控制宗教的负面影响,充分调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发展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事业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各宗教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宗教的价值规范集中了道德的优良成分,如乐善好施、敬老爱幼、惩恶扬善等,对调节人际关系、促进民族关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宗教人士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宗教团体已成为爱国守法的社会力量。总体上,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宗教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种类复杂,信众多,发展不平衡,由宗教自身、宗教与宗教之间以及宗教与社会之间发生的矛盾构成的宗教问题普遍存在。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问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由于受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特殊地理位置和风俗习惯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在具备一般宗教问题特征的同时也体现出其特殊性。
   第一,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全球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宗教赖以生存的社会根源短期内不会消亡;宗教问题常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宗教派系众多,宗教发展不平衡导致矛盾重重;伴随全球化趋势发展,各国间文化渗透增强,促进了宗教跨国传播,而少数民族地区大都地处边疆,对国外宗教传播有地缘优势。
   第二,宗教事业发展持续快速,整体趋热化,信教群众越来越多。这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历来就有信教的传统,把宗教生活和民族生活结合在一起成了民族习惯。加之目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信仰缺失,各种文化、信仰、价值观相互冲撞,促进了宗教的文化和社会功能的发挥。
   第三,宗教世俗化趋势明显。教会和信徒通过积极参与世俗生活来体现其宗教信仰,主要表现在宗教团体和信教公民积极参与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是社会的产物,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变革。
   第四,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交织。我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信仰的宗教,宗教与民族问题关系紧密、互相包含,宗教问题往往直接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第五,外来宗教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迅猛,境外反华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思想和政治渗透加剧。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争取信教群众,争夺思想阵地,企图“西化”、“分化”中国。
   三、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问题解决途径的探索
   民族、宗教无小事,必须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全面做好宗教工作。
   第一,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持这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宗教和封建腐朽思想文化不是一回事,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同时要纠正宗教可以自由发展的片面认识;要注意消除宗教对基层政权、司法、教育、婚姻的影响,真正实现宗教与政治、教育分离。
   第二,努力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符合广大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方面,国家政策应该给予倾斜性的支持,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应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逐渐摆脱贫困现状。
   第三,民族地区宗教工作要特别注意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和能力,完善宗教事务管理体制,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建设,加强民族法制宣传教育,严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乱纪行为,强化抵御分裂渗透的各项措施。
   第四,民族地区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宗教事业。我国的宗教事业应该由各宗教团体、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来办,中国的宗教事务和宗教团体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坚持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积极与世界各国宗教组织进行交往和联系。
   第五,注意保护民族地区的宗教文化和人们特有的社会生活方式。“宗教及其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属于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重新审视宗教文化和民族地区风俗文化保护和传承问题。
   第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要积极引导群众崇尚科学、追求进步,支持宗教界人士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对宗教教义做出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的合理解释,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逐渐淡化宗教意识,鼓励宗教界精英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2.熊胜祥,杨学政.云南宗教情势报告2003-2004[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叶小文.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关系[J].求是,2006(16).
   4.陈国新,曾豪杰.浅谈少数民族宗教人才资源开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5).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签: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 宗教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