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游记作文 > 正文

嬗变现象【“贵州现象”历史嬗变观察】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1995年春,一批有良知有担当的青年学者,对以贫困为典型特征的“贵州现象”进行多元化多视角的理性思考,探讨贵州加快发展走出贫困的路径选择。   2012年春,包括当年部分参与者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对在贫困中崛起的新“贵州现象”进行更趋成熟的思考与探索,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实现历史性跨越聚集智慧。
  似乎同样的话题,却有不同内涵的理性探讨,形成了特殊的历史观察。
  “贵州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
  “贵州现象”概念首次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特指贵州美术界艺术家们以独特的艺术创作,以奔放无拘质朴大气的绘画、陶艺、雕塑、摄影连续不断在北京等地展出,刮起一股“贵州旋风”。媒体惊叹贵州骤然杀出几匹黑马,称为“贵州现象”。业内至今谈起,还有不少人印象深刻。
  “贵州现象”再次引人注目是在1995年。著名学者胡鞍钢以此概括贵州贫困落后与发展困境,呼吁中央进行“重大政策调整”。一石激起干层浪,经济学界由此展开热烈讨论。不过,由于这一话题在当时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在省内很快就没了声息。唯有贵州财经学院,以科研精神和学术勇气,在学报上连续刊发研究文章,至今亮点仍显,省外学界的专题研究则持续到2003年。
  走进2012年1月,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贵州迎来了久盼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这份专门针对贵州发展体现国家意志的顶层设计,为正处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关键时期的黔中大地,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动力。
  人们发现,以贵州精神、贵州形象、贵州声音、贵州速度、贵州力量、贵州机遇等“贵州系列”为特征的今日贵州,以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国发2号文件为标志,已然形成新的“贵州现象”。
  学者龚晓宽、靖晓莉、徐新建等认为,新“贵州现象”是近年出现的前所未有的贵州发展全面加速从而初步形成的现象。向阳生、章迪诚等则认为是欠发达地区崛起的象征。基本内涵有三点:一是贵州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迎来真正重大发展机遇;二是贵州现在进入了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三是贵州要抢抓机遇、扎实推进,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徐静、吴诅平等认为从“贵州现象”到新“贵州现象”,是“从既贫又困到贫而不困”,因为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结束了既贫又困的无奈”。也有学者提出对新“贵州现象”提法要谨慎。
  “富饶的贫困”引发深层次理性探索
  对于贵州来讲,贫困是长期存在的严峻现实。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学者在对贵州等省区考察之后,提出西部的贫困是“富饶的贫困”,引起关注。1995年,贵州财经学院邀请一批热血青年学者,专门探讨“贵州现象”,以他们的智慧和激情为贵州的发展建言献策。观点鲜明的论述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年轻学者们心忧天下,联系国情省情深入思考,大胆发表真知灼见。提出,贵州要摆脱过去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内向型静态发展模式,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走外向型动态发展道路,寻找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大项目为主导产业,同时注重建设和完善产业社区,带动全省产业结构革命。《综合的贫困与“综合的治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贵州现象》……学者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发出了共同的心声:希望早日摆脱“贵州现象”,与全国比肩跨入现代化的快车道。时任团省委书记龙超云在会上发言:“对贵州现象的提出和对贵州发展问题的研讨,旨在引起政府、知识界、企业界以及社会各界从新的角度重视贵州的发展问题。认识贵州、建设贵州,是学术界、理论界、更是全省每一位公民所应该肩负起的历史责任!”
  在省外,为贵州支招的高端学者也纷纷留下睿智之言。国情分析专家胡鞍钢指出,贵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居全国后列,“贵州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贵州建省于明朝永乐十一年,是当时13个行省中最穷的一个;到了清朝,贵州又是18个省中最穷者之一。从建省到清王朝灭亡的500多年间,被边缘化的贵州财政从来没有自给过。他认为,过分悬殊的投入水平是造成地区差距迅速拉大的主要原因。
  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社会学家朱厚泽强调贵州要补上市场经济这一课。他说,贵州要学会“要”,过去我们太不会“要”。不是“贵州人不问不说,不请不到,不给不要”嘛?这既有实际操作的不足,又有意识形态的障碍。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贵州如果建立科学的发展策略,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前途是兴旺的。比如旅游业,在贵州就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眼界要开阔一些,胆子要大一点。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薛永应说:贵州本来有丰富的矿藏,但如果没资金没能力去开采,实际上与荒山无异,有人称之为“富饶的贫困”。山东上得快,是用足用活政策,沿海其他省也是。要彻底焕发精神,从干部抓起,从勤政、廉政、精兵简政开始。
  理性的思考助推实践的科学化。多年来,贵州改变贫困加快发展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横向比差距很大,纵向比有明显进步。发展足音由混沌变得逐渐清晰。
  在贫困中崛起后发赶超正当其时
  17年后看贵州,不再只有贫困,更多的是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决心、勇气和办法,是对科学发展有了全新认识理解后的有所作为。
  由于历史上贵州地位的相对边缘化,从古至今,“穷”字压在贵州头上挥之不去。历来都有志士仁人为改变这个“穷”字披肝沥胆,上下求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贵州在跌宕起伏间开始了波澜壮阔的转身。
  200 5年,胡锦涛总书记到贵州视察时鼓励贵州人民要有志气、有信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2011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粟战书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代表4000万贵州人民发出强劲心声:“我们不想总是垫底,我们也要奋力爬高!”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贵州干部群众以积极的姿态奋力争先,后发赶超,很多过去认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今天已经办到或正在办到。贵州第一次确定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第一次大规模到央企和香港招商,第一次召开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第一次举办国际酒类博览会和贵阳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一次承办国家级大型体育运动会,第一次召开全国民营经济助推贵州发展大会……发展速良排位大幅前移。这若干个第一次体现出一种现象,即新的“贵州现象”;象征着一种精神,也就是贵州时代精神。没有这样的精神不会有这样的现象,现象是表征,精神是灵魂。
  于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贵州这个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上的奋力拼搏和取得的耀眼业绩,被社会各界概括为贵州精神、贵州形象、贵州声音、贵州速度、贵州力量、贵州机遇。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贫穷,依然是现实的省情。变了的,是人的精神,人的观念,人的干劲,人的追求。没有新思路新精神新举措新动力,没有新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没有体现国家意志和贵州诉求的国发2号文件,也就不可能有这新“贵州现象”。
  发展,波浪式前进,一波胜一波,后浪推前浪。势已成,时不待。乘着国发2号文件的强劲东风,勇敢构筑精神高地,干锤百炼贵州速度,万众一心奋勇前进,“贵州现象”必将成为后发赶超的代名词。(责任编辑/赵俊涛)

标签:嬗变 贵州 现象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