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优美的句子 > 正文

[为了儿童,在漫漫求索中创新]求索创新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总是想,小学教师是我的第一身份;进而我又想,既是小学老师,就要教好小学生,这是我的本分。我总认为一个人的角色意识很重要。它在顺境中给我一种召唤,在逆境中给我一股力量。令我没想到的,正是自己心中时时叨念的这再平常不过的身份和本分,正是这种职业的良知与激情涌动的融合,在我当小学老师20年后,也就是1978年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让我勇敢地、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当时风起云涌的改革的浪潮中。在那场民族的灾难中,我挨整了。在人性被扭曲的岁月里,在鲁迅杂文的陪伴下,我无奈地痛苦地耗费了宝贵的青春年华(28岁~38岁),那是人生最有作为的时期,但却是生命空白的10年,那是没有任何作为的10年。不过我没有向命运屈服,仍然爱恋着我的课堂和我的学生。在那个风雪严寒的冬天,我被贬到农村小学,迎着凄风苦雨,踏在乡村泥泞的小路上,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电影乡村女教师瓦尔瓦拉。在那非常的年代,我以另一种异样的职业的幸福感来慰藉自己,鞭策自己,不让自己沉沦。
  一、向往大海的奔腾,彼岸却清晰。
  严冬过去是春天,颠倒的历史终于扭转,改革的春风吹进校园,为广大教师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满怀着如释重负的欢愉,积极投身到改革的热潮中,如同被久压在石块下的小草,竭尽全力追逐阳光的照耀,抬起头,挺直腰杆,往上冒,我成了中国教育改革的第一批“弄潮儿”。我后来写过一篇散文,表达了当时内心世界的追求,题目就是《奔腾的涌浪》: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那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然而,生活里也少不了涌浪;倘若没有涌浪,便辜负了人生。小学教师的生活有时像小池的明净,有时像溪流的清远,但似乎少了一点跳跃的涌浪。于是,我便很向往大海的奔腾……
  其实,我探索的起点并不高,从小学一年级教起,从小学语文做起。当时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封闭的,走进一年级的课堂,那种从符号到符号,从概念到概念的课堂,远离了儿童多彩的生活。我意识到,这对儿童的灵性、求知欲、向上性是扼杀和摧残。当时这种不安、急切改变现状的心理,令我终日沉浸在教学工作的思虑中。我想方设法让孩子从封闭的传统教育的捆绑中蹦跳出来。我带领孩子走向田野,走向沟渠,走向小河边,攀上小土丘,把语文教学与儿童生活联结起来,把作文教学带进丰富的情境中,拓宽孩子的视野。我提出“提早起步、提高起点”的设想,自己用钢板铁笔印制语文补充教材,5年共编写了10本,学生多学了许多经典课文,会背100首古诗。虽说是油印的教材,但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语言。我还大胆地把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直观地引进小学语文的课堂,美的魅力像磁石般吸引了孩子们,课堂里飞出孩子的欢声笑语。我无限惊喜,兴奋不已。
  从此我扬眉吐气地迈上了教育改革之路。改革开始起步,必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彼岸我是清晰的,那就是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儿童是我的挚爱,是我心灵的寄托。对于神圣的教育,我必须虔诚相待。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为了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于是成了我探究情境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的教育理念非常明确――
  教育不仅为了儿童的学习,还为了儿童能主动的学习。
  教育不仅为了儿童学习知识,还为了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愉悦儿童的身心。
  教育不仅为儿童明天的发展,还要为他当下的童年获得最初的人生幸福。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奠基的关键时期,而儿童本人却不知其问的重要,作为他们的教师,责任就格外重大,需要良知和真挚的情感。社会、家长对教师又是怎样的一种重托!
  这种庄严的使命感不断地召唤着我,在我的内心不断地驱动着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学习,努力地去行动。一句话,为了儿童的发展成了我终身的追求,儿童的发展,是我教育理念的核心。这样一个核心理念决定了我对小学教育,对儿童倾注着炽热的、始终不渝的情感。回首走过的路,我把人生成熟期的黄金岁月悉数交给了儿童,全身心地沉浸在情境教育的实验与研究中。我的体悟是两个关键词:甘愿、值得。
  二、爱儿童所爱,满怀激情和想象。
  30多年来,孜孜以求、心无旁骛,知儿童所需、所求,爱儿童所爱。长期以来,我和儿童朝夕相处,不断地发现儿童身上表现出的纯真的情趣和美妙的幻想。那种永不怠倦的向上性,不可遏制地积极参与的主动性,真是令人叹服。身在儿童中间,便会不断地感受到散发着花草般芳香的生命的活力。他们总是不停地寻求新的信息,渴望新的信息。他们潜在的无穷的智慧,那“沉睡的力量”正在萌动,时时期待着一触即可进发。我深深感到,儿童是真正的美的精灵,智慧的精灵,他们是动态的、光亮的。所以在我心中,儿童是至高无上的。在记忆中,为了儿童我度过了多少激情燃烧的岁月和时光。我常常沉浸在一个个美妙的情境中。为了孩子看日出,我半夜起身,孤身一人骑着自行车赶在黎明到来前,奔向事先选定的北濠桥,我痴痴地望着,急切等待着红太阳从东方升起。看着红霞染红天边,我仿佛也成了裹着红衣的娃娃,到那时孩子们会怎样的激动、欣喜,孩子会用怎样的词,怎样的句子去描述。那是怎样的一种诗情画意:为了让孩子观察牛,我走在田埂上,走在小河畔,望着一块块田野、一条条小河,竭力去寻找老黄牛或者是老水牛,都未见到牛的身影。最后我一直找到东郊的牛奶场,看到了奶牛。于是想到让孩子领会“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是血”的哲理……做一个小学教师,我真是做得如此有滋有味。我深感,挚爱可以燃起激情,激情会驱动你想入非非。在许多教育教学活动精心的设计中,激情和想象更是让我进发出一个个智慧的火花,酝酿出一个个绝妙的细节。更令我兴奋的是,我发现老师的激情和想象常常使儿童的思维罩上情感的色彩;情感又驱动着儿童的思维迸发出灿烂的火花。那正是情境教育的极大优势,以情激情,以情启智。儿童的潜在智慧就在情感的驱动下迸发出来。这就不仅有了教师的创新的教学,也催生了儿童的创造性,我深感教师的创新会孕育学生的创造。事实上,教师只有怀着激情和想象,才会产生到达教育美好境界的不竭动力。
  三、心存高远之志,在艰辛漫长的求索中创新。
  情境教育的探索之所以能一步步展开,是教育科研引领我不断前行,是教育科研引领我逐渐走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走在这样的路上,虽艰辛,但是更多的是快乐与充实,时时似有阵阵春风拂面的感觉,让我也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这种活力让我乐此不疲,努力地朝着彼岸前行。
  在此过程中我深知,教育科研光有激情不够,还得有真才实学。我有自知之明,作为一线教 师的我,理论浅薄是自己的短处。我敢于直面自己的短处。中国有个成语是“扬长避短”,我学习的策略不是“避短”,而是“扬长补短”。我认真学习理论,学理论其实也不是很难,只要能定下心、坐下来读书就有收获。小学就是我的大学,我起早贪黑,抓紧学习。世界这么大,新知识像浪潮一般涌来,教师必须是一个不倦的终身学习者。
  我虽是一个小学教师,但是却心存高远之志。心想,我们不能反复地去论证别人已经做过的,要有我们自己的东西。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一定要知晓,但只是借鉴,而不是照搬。要走自己的路,就必须从中国经典的文化中去寻“根”。于是我反复学习中国古代文论“意境说”,发现其博大精深,从中发现的、归纳出的“真、美、情、思”四大元素正是儿童教育所需,可以为我所用,借古人之境界为我境界。中国文化精髓在小学教学改革起步之时,给了我极大的启示,让我看到了一盏光亮的灯,看到了前面的路。于是我创造性地运用于小学教育。围绕情境教育我先后承担省的“七五”课题到全国“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25年共承担了五期课题,真可谓坚持不懈。从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一情境课程,及至涉足学习科学领域的“情境学习”。情境教育的发展正是教育科研引领我不断前行的结果。在这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一个“真”字,就是“真的情”、“真的干”、“讲真话”、“写真言”。
  我坚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为了儿童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儿童教育的园地里。我对自己提出了“学、思、行、著”四个字的研究方略。为了挤出时间学习、实践、研究,我学会了放弃。我婉言谢绝一次次外出讲学的邀请和组织安排的疗养。学校每年暑假组织的旅游,我不假思索,从未报名参加,连同前几年上级先后组织专家去欧洲10国和俄罗斯考察也放弃了。这些颇有文化底蕴的国家,我当然想去开开眼界,但是为了儿童,为了情境教育的研究,我最终割爱了。为了节省时间,集中精力,我还拒绝了全国小语会要我担任理事长的提议;甚至在江苏省人大第七届换届时,我恳切地向省、市人大领导提出第八届不再担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请求。我知道作为教师,搞好改革,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全力以赴才行,我尚不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我总是记着我的第一身份:小学教师;我的责任:教好小学生;我的岗位:在小学。
  情境教育30多年漫长的道路坚持走下去,这对于我来说绝非易事。我是一个多重角色的女性,我是女儿,是妻子,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些年又当上了外婆和奶奶。但我更是几百、几千,一批批甚至是一代又一代小学生的老师。家里、学校里身边这么多心爱的人,我都得给予他们爱。但我猛然发现,人的情感像是一块奇特的蛋糕,可以因为情感的吝啬只够与几个最亲的人分尝;但是只要你内心世界充满爱,就可以涨成一块特大的蛋糕,心中所爱、所关心的人都可以分享到,关键是你心里装了多少爱。正是这种大爱,驱动着我前行。记得在1989年,新中国成立40年时,我被评为全国劳模,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而且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为主席团成员。我的第一本专著《情境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在这一年获得了教育部首届全国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关心我的亲朋好友都劝我:“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见好就收,这才是最明智的。”但是我想,我为什么要“收”,儿童研究之路,教育之路漫漫,还在向远方延伸,对儿童的爱是割舍不了的,我只有继续前行。真没想到,这次选择竟延续至今,其间是20多年。对儿童的爱,对教育的爱让我像竞走运动员那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继续走中国教师自己的路。
  四、为儿童研究儿童,引我发现规律。
  我不断反思,反思让我产生顿悟。作为情境教育的探索者,必须把自己实践中的感受进行系统的理论概括和提升,这是一个艰苦的历程。我知道事物的现象都是复杂的,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我也懂得规律的东西都是简明的,因为它概括的是事物的共性。在思考过程中,我亲身经历的一个个教学场景,课堂上孩子一阵阵的欢声笑语,孩子的一篇篇观察日记、作文,我的一份份教学设计、课堂实录……都鲜明地在我记忆的屏幕上复现。我审视着它们,从一个个案例中去粗取精,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寻找相似的东西进行抽象、概括。我懂得相似的集合,就是规律。我总记着中国古代哲人的话:“顺其天性而育之”。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为儿童研究儿童,就易于发现规律、掌握规律。长期的积淀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于是就生成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想。凝聚30年的心血,终于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而且刻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
  因为把握了规律,所以我20年间主持的四期教育部重点课题写成的四本专著,三本先后获得教育部第一、二以及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另一本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奖”一等奖。更没想到,我一个小学教师还出了八卷本300多万字的《李吉林文集》。2009年获“第五届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的第一名,国家领导人许嘉璐副委员长亲自为我颁奖。
  自己虽然少了一点休闲,工作紧张一点,但是当一篇篇的改革心得变成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阐述了自己所感、所悟,让教师的操作不至于停留在经验层面的仿效,而可以按规律去进行再创造,运用到实践中,获得教育的高效能,最终看到众多的儿童获益,让他们身心愉悦,快乐地享受教育,审美情趣、道德情感、潜在智慧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这就实现了我的初衷。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自己的劳动能为成就中国儿童教育的大业作一点贡献,那种成就感带来的快乐,是难以言说的;那种精神上的收获,是我生活中最高的享受。
  2008年,在“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上,美、英、日本等中外专家们热情地评价说:情境教育在世界论坛上为中国争得了足可自豪的话语权,发出了回应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国声音。《中国教师报》头版发表评论“为中国教育家走向世界喝彩”,让我更深地体悟到教师工作的深刻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并且感受到中国教师的尊严。
  说到底,为情境教育探索30多年,实际上是在探索、研究一个世界的课题,就是:儿童究竟是怎么学习的。我已陆续地交出一份份答卷,但离满分尚有很大的距离。这是今后我和情境教育学派的专家、老师们需继续探索的世界性难题。
  回顾情境教育发展和我个人成长的历程,是各级领导和众多专家以及学校老师们的关爱、支持和指导,推动着我走到学术的前沿,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珍惜”和“感恩”在心中涌动。与国际上小学教师的学术地位相比较,我毫不含糊地说:只有中国的小学教师才能一个个、一群群如此幸运地登上教育科研的宽阔的平台,并屡屡获得硕果,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我由衷感谢伟大的时代,赞美我们的祖国,感谢我的学生,是儿童给了我智慧与动力。
  万物生长的春天已向我们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应该学习农民,赶在春天里,把金色的种子播撒在儿童的心田上,让我们的智慧与心血化成春风春雨,去滋润一棵棵小苗苗快乐、健康地成长。这是国家的重托,是社会的重托,是我们神圣的责任。我们必须尽心、尽力、尽职,美好的明天正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中国教育的创新之路上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 刘然)

标签:求索 漫漫 儿童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