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优美的句子 > 正文

细胞生物学实验设计题【猜想与实验设计型中考题解析】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著名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科学发展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都是源于猜想的,猜想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探究的思维程序中就包括提出问题、理论分析、猜想与假设、分析与验证等几环节。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普遍加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设计能力的考查,猜想与假设是关键,不科学、不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将会导致探究实验失败。在试题中,有的是题目给出了猜想与假设来设计探究方案,有的是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一些猜想与假设来设计探究方案。这类题目新颖独特灵活,综合性强,能力要求较高,有些学生习不善于也不知如何猜想,长此下去思维难以有较大的发展。实际上,只要学生深入思考,广开思维空间,灵活运用知识,敢于猜想,善于猜想,问题就容易解决。这类题是近年中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热点题,下面结合两则中考实例进行剖析说明,请赏析,以期能有所启发。
  一、 题目要求与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提出一些值得有价值的猜想,并对猜想加以验证。解答此类型题的关键是善于观察、比较题目所给现象、数据,从中提出一些猜想。这类题目一般比较开放,只要提出猜想与解答合理即可。猜想不是乱想、胡想,要符合科学,要有根据。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围绕猜想相应展开,要前后照应。在分析与验证时要科学合理,归纳结论要简洁明了。
  二、 典型中考例题赏析
  例1 (2010年•安徽)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请你一起参与分析,并完成后续实验设计。
  [观察现象]① 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
  ② 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面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理论分析]小组同学根据已学习过的知识分析得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 。
  [猜想与假设]小组中的小明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①Fe、②FeO、③FeCl、④C四种物质
  [分析与验证]小组同学根据小明的四种猜测做了以下分析:
  (1) 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该结论得到了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____ 。
  (2) 小强同学认为一定含有碳,该结论也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____ 。
  (3) 小组同学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请你帮他们设计方案进行确认:
  [知识链接]相信你一定在家中做过铁钉分别在水以及食盐水中生锈的实验,你的结论之一是铁钉在____(填“水”或“食盐水”)中生锈快。
  解析 本题是探究铁生锈的实验,设计装置较好,将理化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试题比较新颖。对照实验图,联系所学知识便可得到解决。[理论分析]部分,铁钉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试管内压强低于大气压,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便会升高。本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分析与验证](1)中,据所学知识知,氯化铁能溶于水,而管底的黑色固体物质却不溶于水。(2)中铁钉是铁的合金,含有碳。(3)可选用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含有铁,若或无气泡产生,则不含有铁。试剂亦可选用稀硫酸,同样可确定是否含有铁。
  答案:
  [理论分析]铁钉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低于大气压。
  [分析与验证](1) 氯化铁溶于水
  (2) 铁钉是铁合金,含有碳
  (3) (合理即可)
  [知识链接]食盐水。
  例2 (2010年•湖北)小丹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从同一卷镁带中剪取相等的两根镁带,分别与室温下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观察发现:镁带在稀盐酸中放出气泡的速率明显快于在稀硫酸中放出气泡的速率。
  [查阅资料]
  1. 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其本质是金属单质与H+反应。
  2. 产H2速率主要取决于:① 金属的表面积 ② 溶液中H+浓度 ③ 温度等条件。
  3. H+的浓度与1L溶液中H+数目成正比。
  4. 液中除H+外的其它离子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
  [提出问题]
  ① 丹同学在进行上述实验时,控制了镁带与酸反应的哪几个条件?(回答两条即可)
  ② 述反应中Cl、SO如何影响反应速率?
  [猜想假设]
  Ⅰ. Cl促进了镁与酸的反应,SO对反应无影响。
  Ⅱ. SO抑制了镁与酸的反应,Cl对反应无影响。
  Ⅲ. ________________ 。
  请回答问题①,完成猜想Ⅲ。
  [实验探究]为了证明猜想,小丹设计了如下实验:
  试剂B是____(化学式)固体。
  [结论]结论A为________ 。
  [反思]将试剂B改用HCl气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原因是 。
  解答:
  问题①:镁带的表面积;H+浓度,温度。
  猜想Ⅲ:SO抑制了镁与酸的反应,Cl-促进了镁与酸的反应。
  试剂B:NaCl
  结论A:Na、SO对反应无影响。
  反思:由于HCl气体溶于水生成了盐酸,增加了H+浓度,改变了实验条件。
  例3 (2010年•江苏)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 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O)。
  ② 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③ 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④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CO, CO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 HO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____,CO和H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CO。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____(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____。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____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____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的用量。
  解答:
  [分析讨论]放热
  猜想Ⅲ:NaCO和NaOH的混合物
  验证Ⅱ:错误 可能有碳酸钠存在
  验证Ⅲ:CaCl CaCl+NaCO CaCO↓+2NaCl 酚酞
  [实验反思]NaOH
  [拓展延伸]水。

标签:猜想 解析 实验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