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友情作文 > 正文

[浅谈《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控加工工艺毕业论文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从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技能要求,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索了《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数控课程 教学 改革 实践
  
  一、《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现状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是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面向其核心职业岗位(CNC程序员和数控机床操作工)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直接面向生产现场的实用型课程。但从近几年对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后显示,毕业生在CNC程序员岗位的适应能力非常差,用在学校所学的编程知识编制出来的加工程序到了企业不能用于实际加工。企业普遍反映,多数学校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脱离,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也是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改革要突出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特点,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进行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为课程改革目标。自2010年起,我们着手对本课程进行改革,其基本做法是:
  (一)与广州超远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该公司真实产品“GCY数控铣床装调维修仿真系统”,承接除数控系统外的零部件设计、制造、装配、调试与质量检测等项目,构建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形成过程构建课程体系,以6个学期项目(GCY系统零件测绘―GCY系统普通加工组零件制造―GCY系统数控加工组零件制造―GCY系统装配―GCY系统设备综合调试―毕业设计)贯穿职业技能培养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在进行本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时,以CNC程序员及数控机床操作工两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并结合广州超远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生产要求来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力、知识、素质),特别要注意的是:
  1.项目设计时不能简单地将企业某个零件的生产加工作为本课程的某个教学项目,应该将这些零件的各个加工要素进行分类,综合提炼成典型的训练项目。这些训练项目要做到“先简单后复杂―先单一加工要素后综合加工要素”,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与本课程对应的学期项目是“GCY系统数控加工组零件制造”,该系统要进行数控加工的零件有几十个,我们进行分析、论证后只提炼出8个训练项目融入课程教学。通过近2年的实践,完全能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设计(不论是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还是素质目标)一定是可检测的。例如,在描述本课程的素质目标时,我们将企业6S现场管理的内容“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写入,并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6S的要求进行检查、考核。
  (三)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妥善处理能力、知识、素质之间的关系,理论教学以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编程知识的“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项目为载体,着重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理论知识穿插于每个项目的知识准备过程中,让理论知识为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形成服务,实现理论―实践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
  (四)本课程与学期项目都是在第3学期进行,因此要处理好本课程与学期项目(GCY系统数控加工组零件制造)的关系。即本课程是以学习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编程知识、具备制订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编制加工程序能力为教学重点,训练的是工艺及编程能力;而学期项目则是以操作数控机床、加工检测零件(生产企业真实零件)为重点,训练的是操作技能。教学顺序是本课程的学习在前,而学期项目是在学期的后4周完成的。
  三、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能力目标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训练项目来达到的,不是听课“听”出来的,因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本课程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班一般有40―50人,如果所有训练项目都在车间进行实际操作,按1台机床/2人计算,至少要配套20―25台数控车床及20―25台数控铣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项目化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每个学生进行实操并要得到可检测的结果,这就出现了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购买了一套数控仿真加工软件,结点数有56个,能同时满足56个同学进行学习、仿真加工。本课程设计的8个项目中有6个是仿真加工训练项目,安排在数控加工仿真机房完成,有2个综合训练项目,要在数控加工车间完成。当然,不同的教学项目、教学地点对教学方法设计也是不同的。
  (一) 实操教学法
  本课程设计中有两个综合训练项目(数车综合件编程加工、数铣综合件编程加工)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工艺、编程、操作)的重要环节,各安排6节课在数控车间进行实操教学,其教学过程包括:教师下达实训任务(项目单)―学生进行工艺设计(教师只进行指导)―学生编制程序(教师只检查程序是否合理、能否加工)―学生操作机床、加工零件(教师作操作示范、指导)―学生检测零件(学生互检、评分,教师抽检)―学生撰写实训报告。
  (二)仿真教学法
  本课程设计中有六个仿真训练项目是培养学生工艺设计及数控编程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进行同步教学,即:教师在机房主机进行操作,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演示,学生在子机(一人一机)上进行同步操作,每个项目完成后可以得到加工结果(仿真工件),并可以对仿真工件尺寸进行模拟检测。本课程的仿真项目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很好,完全可以训练学生的工艺设计能力及编程能力。
  四、考试模式改革
  本课程的考试模式改革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上课考勤、项目完成情况等;二是结果考核,在期末采用上机实操(由于机床数量和考试时间限制,只做仿真加工)考试。总分为100分,两个部分各占50%。
  五、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一是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能设计出正确的工艺文件、编制出合理的加工程序、加工出真实(或仿真)零件,成就感十分强烈,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二是通过两个综合项目的训练,基本上实现了零距离对接企业的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三是在课程结束后的考证中,100%的学生取得了数控机床操作工(中级工)资格,40%的学生还取得了高级工资格。
  
  【参考文献】
  [1]陈文杰.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韩加好. 数控编程与操作技术.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3]曹井新. 浅谈“工作过程导向”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材开发. 职业技术杂志社,2010.

标签:教学改革 浅谈 数控 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