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友情作文 > 正文

工科院校排名 探讨一般工科院校工程教育模式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培养工程意识,开展工程教育是工科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经途径。文章首先从重视高等工程教育的现实意义介绍入手,指出了一般工科院校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途径,然后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实践作实证分析,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最佳途径的结论。
   【关键词】一般工科院校;工程教育;模式;思考
   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延伸,使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引导高等学校跳出了“象牙之塔”,开始了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大学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作为一般性的高等工科院校如何服务社会、如何加大工程教育的力度、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重视高等工程教育的现实意义
   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党和政府办高等教育的出发点。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它能够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任务,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的到来,即要求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基地,而且要成为哺育知识型企业的场所,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生的辐射源。高等学校职能的这种扩大,既为它大展宏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工程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最佳途径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高校为实现其教育目标,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学校(学)、企业(产)、研究机构(研)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学校为企业和科研机构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企业和科研机构也为学校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学生的实习场地;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在企业中进行进一步孵化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是工程教育。这种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学校能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资源为我所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也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第二,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学校构建了第二支师资队伍,企业和科研机构中的许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都成了学校的兼职教授或副教授,这种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弥补了校内专业师资数量上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办学效益。第三,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由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的建立,学生的许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都可以在企业和科研机构里完成,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大学生的工程意识。第四,产学研合作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展开的,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其主要目的,但在合作教育中学校也兼顾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供必要的服务。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要错位的矛盾。
   一般工科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综合实力不及重点院校,加之是以教学为主,总体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不算高,能力也不算强,诞生的科研成果不多,很难哺育出知识型的企业。因此,这类学校在推行产学研一体化中多是定位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上,兼有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高等工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根据自身的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与东风汽车公司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走出了一条高等工程学校教学与企业、科研院所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1986年11月,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来湖北汽车学院视察,明确指示“厂办院校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了贯彻何东昌同志的指示,学院决定对本科教育形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1987年3月,学院完成了《关于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改方案的制定,同年8月该方案获得国家教委批准[(87)教高工字014号],并于1987年9月在当年秋季招收的“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学生中开始试点。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1)确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立产学合作新的教育模式,学校成为工厂的人才培养基地,工厂是学校的综合教学实习基地;(2)构建新的教学和课程体系,把德育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3)采取预分配形式,进行对口培养,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不削弱基础学科的前提下,加强大工程背景下的工程实践,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了强化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学院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在培养目标上我们把学生定位于“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是“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学校借鉴德国乌尔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把专业课和技术基础课并行分段安排,方便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在教学上实行产学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大工业背景和现代企业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学院从1987年开展产学合作教育以来,参加这项教育改革试验的已有1000 多名本科生,学院在东风汽车公司建立了40多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从企业聘用了近百名兼职教授或副教授,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在实践中,学院深刻认识和感觉到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工程教育模式。
   1.“四年学制,五年培养”的“3 十2”、“3.5 + 1.5 ”的预分配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后,学生与用人单位自愿签定预分配合同,预分配到用人单位,将本科阶段的后一年或半年与毕业后的一年见习期捆起来使用,围绕培养目标,由厂、校双方共同完成培养任务。
   2.“双向选择,双导师制”模式。这种模式是为适应我国毕业分配由计划调配转向市场调配而建立的一种产学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联合培养”,即学生在完成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课学习后,学生自主挑选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自主选择学生,然后用契约形式把双方关系确定下来,学生转人毕业设计阶段。在毕业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必须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课题,产学双方各派一位同志担任课题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实行联合培养。
   3.课外科技实习模式。科技实习是一种业余选修实习模式。这种实习主要是为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内或校外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从而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工程实践和生产实际,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学生一旦参与进来,就能全身心地投人进去,学院为了鼓励参与科技实习的学生,专门设立了科技实习选修课学分。
   4.勤工助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利用教学计划内的部分实践教学时间和一部分业余时间,在厂校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合同规定的实习、课程设计等有关实践教学任务,同时,学生还要完成厂方交给的一定量的技术工作,厂方付给学生一定的报酬。这种模式把学生勤工助学与合作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扩展了产学合作教育领域,为工程教育服务社会提供了新的途径。
   5.理论课现场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教师结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把教学活动由教室搬到生产车间,把一些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专业理论课程放到生产现场进行。东风汽车公司良好的工程背景为学院开展现场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四、对高等工程教育实践的认识
   1.为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直接的实践经验。我国的工程教育普遍地忽视工程实践训练和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面向工程”不够,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必然会影响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加强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人手,充分利用学校教学与生产实践这两种育人环境的协调结合,改革现有的传统的工程教育模式,大力推进产业界、科研界与高校在育人方面的全方位的合作。这也是该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原有之意。
   2.为工科院校工程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工程教育中利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创立了“四年学制,五年培养”的“3+2”、“3.5 +1.5”的预分配合作教育模式;“双向选择,双导师制”模式;课外科技实习模式;勤工助学模式;理论课现场教学模式等五种模式。这些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富有新意,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1999年6月,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中期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检查。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十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今后在全国各高校推广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良好的借鉴模式。2005年,湖北省教育厅还专门邀请该院为全省高校作经验交流。
   3.工程教育回归工程,能形成和确立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牢固确立“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理念的前提下,地方院校必须利用好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依靠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培养自己的特色,建立自己的优势。
   4.解决了高等工程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切入问题。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双向反馈式的服务,由于产研方的主动参与,从而缩小了产学研双方的时空差距,形成了产学研之间的主动沟通和相互信任。因此,这种形式是高等工程教育实现其为社会服务职能的理想切入点。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学院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利益目标有许多共同之处,产学研三方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发展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提高自身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虽然高校能以知识创新和人才密集的优势获得办学效益,尽管企业、科研院所能以技术能力为依托,开发新产品,而取得经营效绩,但是从核心能力来看,高校通常缺少综合技术能力、工程背景和办学经费,企业通常缺少知识创新能力,专业化人才。产学合作,就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各自的效率或效益,这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动因。实践证明,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企业、科研院所都能获得自身利益的一种“双赢”机制。
   五、结语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是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并为之提供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源泉,实现科技、经济、社会、环境、人口、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传授、发现和转化知识的基地的高等学校,理应在科技兴国中发挥中坚作用。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标签:工科 探讨 院校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