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阅读答案 > 正文

以科学技术哲学的角度看中国发展面临的危机 换个角度看问题作文600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几乎生存在我们国家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无不感到了我们中国的经济已发展到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阶段。社会物质环境和生活内容让我们感觉到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革命,使人类的视野进一步开阔,知识和技术的分享更加容易,人类掌握科技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目前,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我们现在的物质文明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我们又同时面临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河流的严重污染使得本来就匮乏的水资源的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出现了松花江苯污染和淮河癌症村等事件。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又导致了过渡的资源开发,近年来由于沙漠化引起的肆虐北方的沙尘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人类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益处,就连健康和生命都无法保障。难道发展科技错了吗?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一个复杂和彷徨的意识形态之中,如何正确地定义和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界本质的关系,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原理,规范科学技术道德和它的社会责任,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我们中国在这样态势下,会遇到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比如物质带来的益处,会被我们片面夸大,进而产生了发展即科学技术的发达的观点,也会导致GDP的增长是衡量文明的唯一指标的单纯导向。比如现在政府头疼的房地产房价过高的问题,就有地方政府以房地产作为拉动地方GDP增长的主力的意识有关,造成了深度的经济恶性循环,由此导致了科学万能论,认为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从而不去综合考虑全面的包括社会和自然的因素。科学万能论,又是伪科学滋生的土壤,伪科学会进一步混乱视听,搞乱科学技术与生存环境的平衡。
  让我们反过来看一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那就是生态价值观的合理性问题。是科学技术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吗?不是,而是支配它的价值观。比如,现代科学技术对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通过反渗透、离子交换和微滤技术可以使污水直接达到引用级水平。但是由于投资问题,国内很少有企业采用。在环保政策的压力下,淮河流域的企业被迫购买先进的处理设备,但为了控制成本,只是在检查的时候才开机。这难道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困境吗?相反,很大程度是价值观和环境道德危机的问题。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向人们揭示了人对自然的冷漠。当我们具有了改变自然的能力时,我们却忽略了自然的存在,忽略了自然与我们的关系更忽略了自然对我们的报复。杀虫剂的使用,使人类得到了暂时的利益,但却造成了永久的痛苦。抗生素的发明,使人类抵挡了一阵细菌的攻击,但是将来,一个小小的伤口会取走我们的性命。这本著作,给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个概念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哲学,就是为了解决我们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关键可持续发展因素。目前,发展中的中国面临这样的一些意识问题:
  首先,在知识层面,没有区分不同性质的学科与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把一切真理都冠以“科学”之名。第二,在方法论层面,对“什么是科学方法”缺乏共识,也不理解“科学方法是科学活动的灵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失范状态得不到纠正,因而在作为科学活动主体的、由科学工作者组成的科学共同体内部,缺乏公认的学术规范,各行其是,常常搀入一些非科学、甚至伪科学的成分。第三,在实践层面,不能恰当处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有的混同二者,以为基础科学的突破自然而然会带来生产效益。有的片面认同科研和教育体制中不合理的现状,视“重基础、轻应用开发”、“重理科,轻工科”为正常,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的不能很好地把握科学技术建制与社会其它建制之间的关系。要么简单对应,要么截然分开。最大的问题是在科技体制内部缺乏健全的运作机制,在科技与生产、科技与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第四,在人类文明层面,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既是历史发展的杠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更没有作好准备应付科技发展对传统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等提出的激烈挑战。例如,中国当时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对科学技术采取了一种简单的乐观主义态度,在创作的科普读物中,无不把未来世界设想得无限美好。事实上,只要真正地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研究是可以找到一个理论上的出发点或研究纲领的。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必然深刻决定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地,当今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选择,对传统制度与文化构成冲击,也对西方模式的传统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了质疑。相比之下,今天某些经济学家谈中国的改革时,往往有重视制度创新、轻视技术结构创新,重视经济杠杆,忽视科技动力的倾向。这方面的开拓性工作,科学技术哲学是我们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因此,今日典型的对科学技术哲学反思,其实质是科学认识的方式和限度。科学方法的合理性以科学是理性事业的信念为前提,但是,科学技术是合理的吗? 它如何成为合理的? 这正是急待解决的最重要的科学基础问题,它决定着今后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方向。决定着我们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当代的研究进展告诉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是一个两难的悖论。最大的困难在于,人们对科学及其方法的追求有两个互斥的基本目标,一个是基础性和程式化方面的追求,另一个是摆脱任何先验预设和固定方法程式束缚的倾向。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都迫使我们尽力去协调它们。
  今天,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连人类自己都为之振奋。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维持。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的科学技术还没有能够确切地告诉我们,人类到底从何而来?我们为什么在茫茫宇宙中那么幸运,但是,我们希望,一种还拥有40亿年太阳光辉的智能生命,将不会辜负如此厚爱我们的宇宙。

标签:角度看 中国 科学技术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