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招聘会 > 正文

【解读童真鲁迅】 鲁迅全集(全20卷).epub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鲁迅其人其作,历来研究者甚多,然而就其童真童心一面作出解读的甚少,本文就此话题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分四个部分:一、父与子;二、走出曲解;三、救救孩子;四、童心童趣。如果说,前期的青年鲁迅还一门心思地认为只有新生的、孩童的、青年的世界才是纯真无瑕的世界的话,那么随着碰壁的到来,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腐朽崩颓的世界中,即使是孩子,也会受到污染,也会变成他深恶痛绝的那一类人。救救孩子,保持童心童真,这不仅是鲁迅当年的呼声,也是当代的现实问题之一。
  关键词:鲁迅;童真;启蒙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067-04
  前言
  遥望鲁迅,似乎这位严肃而令人不可亲近的大师总是冷着面孔投出他的唇枪舌剑,但从他的诸多经典之作中,我们能很轻易地玩味出其中的童趣色彩,他写的很多相关场景或叙事给人印象深刻而且很快带你入其境界。
  跟朱自清相比,他应该更是个好爸爸。前者生了四个娃,21岁就当了爹,自叙对孩子往往失去耐心;金刚怒目的鲁迅,回过脸来,面对稚子则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父与子
  1929年,鲁迅之子周海婴在上海出世。
  对于后代的成长教育,鲁迅采取的是顺其自然,并不多加干涉和约束。周海婴的学习生涯是愉快的,父亲没有因为他在学校考了第一名就给他额外布置学习任务,只要学校的功课完成了,他就可以玩了。
  中国文坛上著名作家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各不相同。
  傅聪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他的成长与其父傅雷先生严格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傅雷对待子女的态度过于严格,甚至有点不近人情。
  钱钟书则要有童心得多,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钟书如何跟女儿开玩笑,比如将阿圆的皮鞋套在凳角上,一位大作家不像是父亲,倒像是孩子的玩伴。
  关于父与子的传承,鲁迅指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道理,极其简单。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
  而与母亲的关系,鲁迅先生曾痛心地总结过一句:子失母则强。
  鲁迅的婚姻生活,很大程度上屈从于了寡母的意志。他对于朱安的冷遇和人道主义的关怀,就像冰与火一样并存[1]。
  二、走出曲解
  最近笔者看一本评述鲁迅的书,看得大跌眼镜: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作者“解释”:“地火”,借喻性压抑,犹《死火》中的“死火”。
  “熔岩”,犹《死火》中之“红焰流动”、“大火聚”。两者都是借喻受到压抑的对爱情的强烈渴望的情绪[2]121。
  冰雪中的性压抑――《雪》分析一篇,更是望文生义、附会牵强。请看:
  “江南的雪”,喻鲁迅正受到包办婚姻摧残的性欲。“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蜜蜂”,借喻鲁迅的性本能[2]180。弗洛伊德到这种地步,真是要佩服作者的奇想。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喻青春的活力,当然也隐含了性欲[2]181。
  看到一个“红”字,就能联想到生殖器,作者的联想能力确实非同凡响。
  自以为“解读伟大旗手讳莫如深的内心之谜”的写手独辟蹊径,专从性心理的角度哗众取宠。
  难道,鲁迅就不可以简单一点,纯净一点?
  喜欢鲁迅,在他的文本中有一种朴质、本真和深深的童趣。
  就连《风筝》篇也被流氓其质了,请看作者诡异的解释:
  所谓“风筝”其真实意就是包办婚姻;所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的真实意就是:“性行为乃是夫妻间最正当的行为”。(《鲁迅的忏悔――《风筝》分析)
  最让人喷饭的是把风筝二字拆开来的解释――“风”,有风流、风情、风骚之意,成语“风马牛不相及”对“风”有另一种解释:雌雄相诱,即异性相吸的意思。“筝”,可代表琴瑟,喻夫妇之和谐[2]188。
  鲁迅先生一篇很纯净的文字被其“解读”得支离破碎,让人啼笑皆非。如果说,该书作者在开篇还遮遮掩掩,举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文本解读的例子的话,到此处,已经开始得意忘形,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了,甚至下断语似的批注也毫不脸红。
  鲁迅先生不是当代的王小波,他的苦恼和愤懑要超脱得多;小波身上可能更为关注一些本我的释放和个性的张扬,王扮演不了时代启蒙者的角色。
  当然先生的“大我”不是本文的主题,也不是笔者所关心的方面,可以忽略不提,让我们用一颗童真的心灵去感受“迅哥儿”充满童趣的尘封往事,这是本文的出发点。
  三、救救孩子
  如果说,前期的青年鲁迅还一门心思地认为只有新生的、孩童的、青年的世界才是纯真无瑕的世界的话,那么随着碰壁的到来,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腐朽崩颓的世界中,即使是孩子,也会受到污染,也会变成他深恶痛绝的那一类人。这种清醒的意识,给予他痛苦,并在其他作品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1.性本善的质疑
  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彷徨》集中的《孤独者》中的描述。
  我正想走时,门外一阵喧嚷和脚步声,四个男女孩子闯进来了。大的八九岁,小的四五岁,手脸和衣服都很脏,而且丑得可以。但是连殳的眼里却即刻发出欢喜的光来了,连忙站起,向客厅间壁的房里走,一面说道:
  “大良,二良,都来!你们昨天要的口琴,我已经买来了。”
  “一人一个,都一样的。不要争呵!”他还跟在后面嘱咐[1]175。
  当“我”说出“如果孩子中没有坏根苗,大起来怎么会有坏花果?”这样的话来,连殳深深的不以为然,然而没多久,他从单纯的热爱孩子,不得不接受孩子中也有恶根苗的事实:
  大良的祖母:“他先前怕孩子们比孩子们见老子还怕,总是低声下气的。近来可也两样了,能说能闹,我们的大良们也很喜欢和他玩,一有空,便都到他的屋里去。他也用种种方法逗着玩;要他买东西,他就要孩子装一声狗叫,或者磕一个响头。哈哈,真是过得热闹。前两月二良要他买鞋,还磕了三个响头哩,哪,现在还穿着,没有破呢”[1]181。
  连殳未尝不是早期鲁迅的写照,对青年、对孩子,一门心思地爱护关照,只要是新生的,就是好的;只要是孩子和青年,就是腐朽昏聩的对立面。然而在现实中,他的理想一次次地碰壁――孩子也会受到成人世界的污染。
  塑雪罗汉的美好日子,一去不返。只有回忆才能清澈如斯。
  他在名篇《狂人日记》中这样写到:
  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1]9
  ……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1]16
  呼吁振聋发聩,至今仍有深意。为什么要救救孩子?因为世界的黑暗面除了将成人摧残、腐化,还会将纯洁无瑕的孩子拉下水。鲁迅的心底,仍然相信没有被污染的白纸般的美好世界的存在。
  2.启蒙的悲哀
  现在的孩子,重重的书包,大到要用滚轮才能拖得动。小小的年纪,甚至就戴上了厚厚的镜片。鲁迅在多年前受过的苦楚,今天的孩子还在重演。
  他们(工人)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大意思[3]272-273。(《朝花夕拾?五猖会》)
  本来很开心单纯的游玩,被父亲的突然管教大煞风景。管教应该不应该?如果没有严父的约束,也许出不了大师鲁迅,但是不顾孩子的心情,也不顾场合和气氛,任意地以管教之名剥夺孩子童年的乐趣,这样的错误,有多少家长在一如既往地继续?
  管教之下是“孝”的推行。只要是行孝,统治者便作为麻痹人民的手段四处推行。尽管他们内部尔虞我诈、手足相残。
  人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肉麻也一样。孩子对父母撒娇可以看得有趣,若是成人,便未免有些不顺眼。……像这些图画上(百孝图)似的家庭里,我是一天也住不舒服的,你看这样一位七十岁的老太爷(老莱子)整年假惺惺地玩着一个“摇咕咚”[3]340。(《朝花夕拾》后记)
  拿肉麻当有趣就是上面的场景。一个须发苍苍的老人玩着婴儿才会玩的玩具,本身是矫情而奇怪的。孩子对父母撒娇是常态,而成年人,有事没事玩撒娇,确实让人无法忍受。
  鲁迅年幼时非常热衷于描绣像,因此他对于能起到启蒙作用的连环画非常看重:
  “连环图画”的拥护者,看现在的议论,是“启蒙”之意思居多的。
  但要启蒙,即必须能懂。懂的标准,当然不能俯就低能儿或白痴,但应该着眼于一般的大众[4]60。(《连环图画琐谈》)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所以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烦难[4]80-81。(《看图识字》)
  这一段,用诗意的语言,写明了孩子独有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连环画,从鲁迅的年代到今天,虽然日渐式微,倒也有它的市场。笔者在南京古籍书店为父亲买书,居然发现书店一侧摆了很多的小人书,并标明:看书15分钟,可获赠免费小人书一本。真有读者坐在长条凳上慢慢地看。
  然而即使是鲁迅,对孩子的童心童趣,也有失策之处,那就是他在少年时将弟弟自制的风筝撕碎,自以为得意。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起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4]189(《风筝》)
  当他把这事跟弟弟提及时,弟弟却满面茫然,原来他已经全记不得了。作为心细如发的兄长,此时他的心中应该是哭笑不得的些微悲哀吧。
  启蒙,不仅仅是给孩子以学识,更应该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奔跑的空间。而我们今天的教育体制,灌输的是学奥数,上学前班、各种兴趣班,寒假补课、暑假补课,甚至连双休也带着孩子赶场子,应该比鲁迅的年代压力大多了。
  四、童心童趣
  不涉及沉重的文字,单单蕴含童趣的段落,在鲁迅的文章中其实俯拾皆是: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1]28。(《孔乙己》节选)
  一个受腐朽的科举制度毒害并在新旧交替的前夜中的酸腐文人,他对于孩子想吃茴香豆的反应,可爱可亲。然而孩子们并没有想太多,仅仅是想吃豆,甚至店里的小伙计,对于孔乙己卖弄学识好为人师,也不屑一顾。
  再看《故乡》中的一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1]59。
  这幅经典画面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已经定格,从颜色的对比来看,深蓝配金黄,碧绿的西瓜、闪亮的银圈,非常富有童话色彩。而灵活的少年,一匹猹的狡猾,又给人神往的意境。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1]60。(《故乡》节选)
  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的纯真,友谊是多么的无邪。
  ……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1]69。(《社戏》节选)
  一个从镇上的书香门第来的孩子,从枯燥深奥的读书世界走进农村,其中的新奇与挑战无疑大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尽管在农村的孩子中都属稀松平常的事物。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1]74。(《社戏》节选)
  “阿发”这句“偷我们的罢”,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多实诚多憨厚的孩子啊。吃自己家的和吃邻居家的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味道要好,大家都能满意。
  他(叔齐)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拿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菜。叶子变成暗绿,熟了。但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
  “怎么样?”伯夷焦急地问。
  “鲜的!”
  两人就笑嘻嘻地来尝烤薇菜;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1]274。(《采薇》节选)
  在读到这段时,笔者不由感慨鲁迅与弟弟周作人的关系。鲁迅爱弟情深,付出甚多而最终关系决裂,这其中的苦涩也只有他自己能深味。鲁迅曾描述自己和弟弟小时候在床上玩游戏,即装作大哥寻弟弟,两人互相呼唤,直至声音凄苦方罢。
  《采薇》篇中两个一心君君臣臣遵循伦常的封建士大夫,其实是两个完全不问世事变迁的孩子,在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下,仍不忘记长幼之序。
  鲁迅在描写兄弟之谊时,将二人淳朴憨厚的情态写得十分动人。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3]236。(《朝花夕拾?小引》)
  儿童时期,对于每一个人的记忆各不相同,但其中最能激活回忆的,当属故乡的土特产。鲁迅在这里,将这一独特的心理叙述得惟妙惟肖。
  (隐鼠)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踝。给放在饭桌上,便捡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3]244。(《朝花夕拾狗?猫?鼠》)
  一匹隐鼠――“匹”这个量词鲁迅在《故事新编》中有好几处用到,比如“一匹小麻雀”、“一匹乌鸦”。究其原因,笔者推测是他想造成一种反讽的效果。“匹”是用于稍大或大型动物名词前面的,而他特意用在很小的动物名词之前,听感即让人忍俊不禁。
  在大人的眼中,一匹隐鼠算得了什么,但在孩子的眼中,那就是一切。有个值得他牵挂、呵护的小生灵,聪明伶俐,对于人类的完全不设防,更让人惊喜。
  她(长妈妈)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3]254。《朝花夕拾阿长与》
  一个终于开始长大的孩子跃然纸上。尽管开始进入富有奇趣的文字世界,但他还是以童真、新奇的眼光去看、去感悟。在他早慧的根底下,仍然是一颗寻找快乐、单纯的心。
  海婴小时,鲁迅为他抹痱子水,那是海婴莫大的快乐与享受。一个有稚子之心的人,才会善待孩子。爱子如己甚至超过自己。
  希望你能从本文中读出一位满怀童稚的鲁迅,如是足矣。
  
  参考文献:
  [1]林贤治,评注.鲁迅选集:小说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邹范平.新发现的鲁迅[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3]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编年体鲁迅著作全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Reading pure Lu Xun
  
  CHEN Yu
  (San Jia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12,China)
  
  Abstract: about Lu Xun and his works, the researchers made a lot, but its side to make the interpretation to puerility and childishness litt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is subject.
  The paper includes four parts: First, the father and the son ; Second, out of the stretching ; Third, save the child; Fourth, childishness and joyous childhood.If the young man Lu Xun Also try to think that Only the new,Children,Youth world Is world of pure,So as to meeting a rebuff,He has soberly realized,Sank under the world, decadent,Even children,Will be polluted,becoming the aged and the sick he hates bitterly. Save the child, Keep puerility and childishness, This is not only the voice of Lu Xun, Is also one problem of the contemporary realities.
  Key words:Lu Xun; puerility ; enlightenment

标签:鲁迅 童真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