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志愿填报 > 正文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浅谈_小学语文精读课文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在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在小学教学阶段,由于受年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通过导读、导悟、导练,让学生学会“自能读书”。
  【关键词】小学语文 精读 教学 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开放课堂”等成为广泛探讨的课题。把问题的发现权、解决权交给学生,无疑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提高。然而受年龄和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制约,面对过于开放的问题,学生常常不知所云。因此,“开放课堂”等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
  教学精读课文要善于启发引导,指引路径,帮助学生掌握读写的规律性知识,以读为本,使学生的熟读精思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并融合语言文字的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对陶)精读教学应在重点项目的导向下和激励下,着力进行导读、导悟、导练,让学生学会“自能读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读
  精读教学不能用教师的“讲”替代学生的“读”,“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阅读是理解吸收,对学生来说,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启发引导,给予各方面的帮助。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自由畅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阅读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爱读、乐读。其次,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缩短新知与原认知结构的距离。如:在进行《陶罐和铁罐》教学时,以介绍小伙伴的形式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场景图和两张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兴奋点,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感受陶罐和铁罐对话精彩的氛围,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激起阅读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读服务的,“达到不需要教”。“语文教学一个目的为使学生铸成读书的本领,此种本领不能凭空练,故令阅读课本而练之”,(叶圣陶)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导读”使学生“悦读”。
  二、善于设疑,学中导悟
  教学精读课文,要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及其所反映的内容弄通弄懂。教学中,教师的“导”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法,学生正是在阅读理解提高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通过质疑设问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认识水平。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导入新课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就题质疑,学生踊跃提出了以下问题:①沉默是什么意思?②孩子们为什么沉默?③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沉默?④为什么说这是“可贵的沉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解决问题,然后再度细读,品味其中深长的意味。
  还要在各个教学环节善于提问,使学生动脑与动口、动手相结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达到自悟、议疑,真正让学生在“思”的过程中,提高“学”的能力,使学生读得懂、懂得读。例如:初读时问:文中写什么?精读时问:它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巩固读时问: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一系列思维导向,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自我锻炼接受信息,学习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在今后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突出重点,融合导练
  精读课文教学,读是主要活动,练占突出地位。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阅读、思考、练习相互配合。
  重点要明。精读教学的练,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重要的字词句,使学生明确主攻方向,在教师指导之后能够“顿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在此基础上精读,感悟课文五至九自然段,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曾经看到过的美好的东西――温暖、食物、快乐和疼爱。同学们的心情随之变化,并深深为小女孩鸣不平,从而升华主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练习要巧。“巧”就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兴趣,集中注意力。“巧”还要符合科学性,克服盲目性。教师要注意用富有启发性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基本功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分量、顺序等要有周密计划,讲究实效。盲目无节制地搞题海战术,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巧”还要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这也是阅读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课文的特点、难点,提示了教学重点,是给学生指出阅读实践的路径。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更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为学生设置有利激发创造力的情境,通过质疑、释疑、想象,冲破以往认知的定势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标签:精读 课文 浅谈 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