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志愿填报 > 正文

浅析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安全交往的措施有哪些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五点举措。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综合素质 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一、加强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1、开展情商教育,提高大学生情商。情商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良好的情商是人心理健康的前提,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需要、良好的情商能使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高: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2、大力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开展学术科技活动,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导,校、院、系三级联动,不断完善创新活动指导体系,逐步提高学生学术科技素质。倡导参加大学生科研立项、实验实践技能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组织开展校内学术科技活动项目,形成良好的科技学术氛围。利用寒暑假、业余时间、外出实习等机会,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根据学生实际,笔者所在学校已形成寒暑假集中开展大学生志愿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者“四进社区”、重要节庆日志愿服务、学生课程实习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实践活动格局。通过实践教育、实战演练进一步促进了实践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品牌化。学生奔赴全国各地,深入社会基层,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形势政策宣讲传播和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医疗卫生知识咨询,法律援助文艺演出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科研效益、育人效益,同时也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搭建了平台,为学生的社会适应奠定了基础。
  二、“双管齐下”,促成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适当降低就业期望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目前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达到20%以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来临。现阶段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仍然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给自己定位过高,就业期望值高。因此,从学生家长、学生本人两个方面入手,“双管齐下”积极引导大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促成就业观念转变,实现最终就业。
  1、家长层面。高校学生管理干部,分管学生工作党政领导,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特殊学生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就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学生成长成才规划等方面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使学生家长对就业工作降低期望值。同时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使他们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本人的就业观、择业观教育,分析形势与时代的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2、学生层面。鼓励引导学生树立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思想结合起来,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岗位,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和就业所面临的形势并根据不断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兼顾国家、社会个人利益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于一体,并随着经济杜会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使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统一,个人的发展理想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遵循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规律,“供需矛盾”决定着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布和就业层次、薪金水平等状况。要教育引导学生勇于到基层、到劳动生产第一线、到非公有制单位、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目前国家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也先后搭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三、“三位一体”,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1、高校挖潜。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创业信心不足等问题,通过形势报告会、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积极促进就业创业观念的转变。认真组织开展“基层创业”的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引导和鼓励积极创业。开设《就业指导课》、《大学生创业技巧与方法》、《大学生求职训练》等课程,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统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建立完善校、院“两级责任制”,实现机构、经费、人员“三到位”,把就业工作作为二级学院党政领导“一把手”工程,写入党政干部任期目标。学校还通过建设就业网站、加强毕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扩大工作范围帮助大学生就业。通过网站、就业指导中心的宣传、与用人单位积极联系、沟通,面向社会推荐自己的毕业生,为毕业生择业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
  2、媒体配合。社会媒体作为一种教育、宣传渠道,对大学生的择业观的影响,对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各种社会媒体在这方面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新闻主管部门要进行统一的部署,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配合政府和高校开展就业的宣传教育工作。
  3、政策扶持。各级党委、政府应该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强化和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加大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扶持力度,解决毕业生在不同经济体制单位工作的“后顾之忧”,以使他们平等、公平的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四个平台,推进大学生就业
  1、搭建“双选会”平台。努力联系就业单位、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从事就业工作的同志通过主动上门、电话联系、寄送专业介绍、发送电子邮件、网络宣传等方式,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让企业了解学校毕业生情况。举办校内“双选会”,邀请知名企业到校举办专场招聘会、综合“双选会”,选聘优秀毕业生。同时,积极发动、组织学生参加兄弟院校、地方政府举办的各类招聘会。
  2、搭建网络信息平台。管好用好互联网,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求职。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则是做好工作的有效渠道和载体。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完善校园就业信息网,通过与有关专业网站的联系,建立就业互动平台,毕业生辅导员老师负责组织、指导学生网上注册、网上求职。就业网平台已成为学校发布就业信息、招聘会公告、宣传学校、宣传专业设置、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开展网上就业指导、宣传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等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3、搭建就业见习基地等实践平台。以“互惠互利、各方受益”为基本原则,构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绿色桥梁。选择一批具有以下条件的企业建立校级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一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合法经营,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的形象,能够提供有技术含量、有利于提高见习生能力的就业岗位;三是能确保见习生见习质量和安全生产,并能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四是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就业空间,见习结束后,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吸纳毕业生。
  4、搭建职业技能鉴定平台。以实施大学生拓展计划主线,努力服务大学生就业,不断加大“双证书”工作力度。并结合学生专业的实际,大力宣传、组织、动员学生参加资格证、等级证培训与鉴定,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
  五、合理引导,以创业带就业,开拓就业新途径
  据有关研究表明,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在内的大学生中,每100人中就有约20人产生过创业的念头,有约2%的大学生真正投入创业大军。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报道频频现身于媒体,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当下,鼓励毕业大学生实施创业计划是缓解就业矛盾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学生创业,高校、政府要因势利导,以创业带动就业,开拓就业新途径。
  1、创业学生个人要克服4个问题,选好创业方向,提高创业成功率。一是克服激情过度。创业需要激情,但过分的激情往往会导致创业者不研究自身实力与市场风险,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冷静全面的评估。二是克服好高骛远。创业前必须弄清自己能做什么,能怎样赚钱,才有可能创业成功。三是克服纸上谈兵。大学生缺乏经验,对市场只爱进行理想化推断,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四是克服单打独斗。想靠单打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合作创建一个团队,要比单枪匹马更容易成功。创业过程中建议重点从以下三个方向选择:一是高科技领域。如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等。二是智力服务领域。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大学生游刃有余。如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三是连锁加盟。统计数据显示,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而加盟创业的则高达80%。如快餐业、家政服务、数码速印站等。
  2、高校应当加大创业指导。高校应将创业列入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政策、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创业的自信心、勇气和心理素质,毕业之后才敢大胆下海闯荡。开展就业创业有关活动,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开设创业选修课、开展“相约珠山下”与大学生交流对话活动、“创业之星”、“成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大学生勇于把创业热情,转化为创业的动力和实际运作。
  3、政府层面上应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政府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应在资金、税费、手续、社保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政府可以考虑建立一些针对大学生创业贷款的风险补偿制度,以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便利条件。政府的政策导向下,善于创业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按照创业倍增效应,每1人成功创业,可能拉动5人就业。如此推算,如果大学生创业率真能达到10%,那么大学生甚至全社会的就业形势都会出现新的良好局面。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学生家庭、高校、整个社会的稳定。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就要做到思想重视、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组织优势,明确工作特色,构建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作者: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团委书记)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12月22日,第 04 版“你们会有用武之地”――温家宝总理与北航学生座谈
  [2]范俊峰,徐波.谫论大学生情商教育.
  [3]带动大学生创业的发明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9年2月6日,第 11 版.

标签:浅析 大学生就业 措施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