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地理 > 正文

有效参与探究【怎样的探究课才有效】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新课程标准下,物理知识更注重由学生在探究中去理解掌握,但很多教师认为探究课的效果不如演示加讲授。有时我也这样认为,特别是在我们这些镇级学校,素质高的好学生大部分都飞到市重点中学去了,留下的学生综合能力不强,一个班的学生人数又太多,都有60多人,加之初二的学生好动和好奇,所以探究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是个难题。若组织不好,一节课就难以继续下去,更不要说能探究出结论出来。如何让学生探究?如何使探究课堂有效而不流于形式?带着这个问题,我在不同的班分别用不同的方法不断进行探索。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我在两个班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尝试。
   (1)第九周星期一的早上第三节,我在八年级十班上第三章第六节《凸透镜成像规律》。因为是自己设计的实验比较效果课,我之前作了充分准备。考虑到实验课的课堂纪律,我特意要求物理科代表安排好实验室的座位,纪律太差的就坐在讲台前;备课时觉得既然是实验探究课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2人一组)进行开放式的探究。
   上课时的引入是要学生拿着凸透镜前后移动,使在凸透镜后的白纸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为止。学生比较感兴趣,动手后也能成功。我马上引导学生:凸透镜能成像,你们想不想知道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下面,大家就用桌子上所给出的这些工具自己去探究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学生很认真、很投入地去探究、交流,我也不断地巡视、指点。我在感慨:学生的探究气氛真浓啊!
   但是,令我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课室热闹起来了,有的学生到别组去换凸透镜或是蜡烛;有的学生在玩火柴,搞得女同学在骂;有的学生拿着凸透镜去放大别的同学的脸……我当然不高兴,在大声地训话:要注意纪律,注意安全,实验课不是给你们玩的,是要你们带着问题去探究出结论。我把木质的三角板给拍断了,学生才算安静下来。
   之后,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表格再做实验。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些小组不明白蜡烛、凸透镜、光屏的摆放顺序就做实验;有些小组没有注意要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就做实验;有些小组点燃了两根蜡烛;有些小组两人皱紧眉头,你望我、我望你,不知从何做起……我只能对不懂的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去教。由于做实验这一环节花了大量时间,整节课只上到总结出结论就下课了。
   这节课我是上完了,学生也够自由的,但效果如何?我想最少得用一节课来补救的。放任式的探究方式不适用!
   (2)第九周星期二早上第三节,我在八年级十一班同样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十班上课我是有意“放”,凸显学生的自由;而在十一班上课我则考虑“引”与“放”并用,当然还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节课的引入是利用电脑和摄像头把学生即时抓拍成像于大屏幕电视机上。我问:“你们真的是在电视机里吗?”学生回答“这是我们的像。”再问:“要把你们搬到电视机里要什么设备?”学生是有这样的生活知识的:“当然是摄像头啦。”接着我指出要成像其实也简单,只要有一个凸透镜就可以。接着,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学生拿着凸透镜前后移动,使在凸透镜后的白纸上能成一个清晰的像。问:“你们注意到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学生有的说是倒立的,有的说是缩小的。我马上肯定学生的回答很正确,再问:“难道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吗?能不能成正立的或是放大的像呢?”学生兴致很高。我接着说:“下面你们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比一比谁找出的规律多。”
   我要求学生不要急于实验,而是用5到8分钟认真阅读教材,并引导他们按探究的几要素弄清: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写出你的猜想;什么是物距、什么是像距?什么情况下才叫像?什么是实像、虚像?教材是怎样设计实验的?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如何看填表格,并将教材中的表格作了必要的修改,以便于学生做实验和填表(表格略)。
   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弄清光具座各部分的名称,特别是分清物距和像距,按顺序正确地把蜡烛、凸透镜、光屏的摆放在光具座上,提出凸透镜最好放在标尺50cm的位置上,注意让它们的中心约在同一高度上,要求学生在实验时探究为什么这样做。每个小组先完成给出的物距成像情况,并填好学案上的表格;引导学生关注f和2f两点,这两点为什么这么重要?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
   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全放手让学生做所有的实验,而是给3到5分钟让学生先完成当u>2f的实验,并巡视指导学生正确找出像,指导学生用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来描述像的特点。学生掌握后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其它所有的探究,并开展比赛,看谁在一定的时间内做的实验数据最多。让学生明白只有数据多,分析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这节课对学生设计、做实验进行了一番引导,学生在本节课中都知道该怎么做,如何分析。此外,这个班平时注重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所以整个实验过程都很顺利。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引导得开心和顺心,教学效率当然比第一节课高得多。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黄江中学)

标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