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与人|马蜂蜇人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我乡下的老家,马蜂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蜂。马蜂的外形大多呈棕黄色,并带有黑色斑纹或斑点,静止时透明的膜质翅覆盖于身体背面,飞舞时双翅振动,发出嗡嗡的声响。而人们之所以惧怕马蜂,是因为马蜂的尾部有一根带有剧毒的螫针,其注射的毒液能使人产生过敏性反应乃至休克,严重的话会导致死亡。
   因为在树上建巢并设立了一定范围的“军事禁区”,马蜂才让人感觉到某种真正的威胁。其实在村边的某棵树上,马蜂建巢早有些时日了,只是巢小还未被人发现,因此人与马蜂相安无事。然而,随着马蜂巢的变大直至赫然暴露于众人眼前,这样的良好局面也就随之结束。接下来的问题是,越来越大的马蜂巢在人们的眼中越来越恐怖,数量越来越多的马蜂也视人为潜在威胁,进而不时向行人急速飞绕发出轰鸣警告。终于有一天,有人被马蜂蜇伤了,树上的马蜂巢随即成为众矢之的。人们开始或以石击巢,或以箭射巢,以期将马蜂巢毁掉,可事情并没那么简单。往往是蜂巢即便有了破损,也依旧牢牢地悬挂在树上,而袭巢者则早已被成群结队的马蜂追(蜇)得鬼哭狼嚎。于是在某个月黑风静的夜晚,曾被马蜂追(蜇)得狼狈不堪的人们开始复仇了。他们悄然地潜伏到树下,将松明子(松油木片)紧扎在一根长竹竿顶端,一个勇敢的上树者很快将长竹竿顶端点燃的松明火举送到马蜂巢上,木浆质地的蜂巢便立即燃烧起来,巢中的马蜂不是被烧死就是被熏死,待巢皮燃尽之后,就可以上去摘下宝塔似的蜂房。要是烧到大型蜂巢,其圆盘蜂房层数可多达七八层,各层之间留有空隙和连接的“柱子”。每片蜂房上,成百上千个六菱形的“育婴室”里,布满了成形或未成形的白色蜂蛹。取出蜂蛹用文火油煎至金黄,即成外酥里嫩的难得的乡村美食。当然,想烧杀马蜂的人者也并非每次能轻易得手,原因在于机警的马蜂嗅到树下的人烟气味后便纷纷沿着树干往下爬,碰上人就或咬或蜇,让夜袭者只好逃之夭夭。
   在我所熟悉的乡村,顽皮捣蛋的孩子大都被马蜂蜇伤过。原因不外乎他们都喜欢去捅马蜂巢。对乡村男孩子来说,火烧马蜂巢并不一定有意思,但他们对袭击马蜂巢的危险事却乐此不疲。常常用手或弹弓将石子投射到马蜂巢上,那些作为“哨兵”的愤怒马蜂就沿着石子飞来的轨迹疾速扑来,那群乡村孩子便四散而逃。那种慌不择路和风呼耳畔的奔突体验,真是太刺激了。而跑得慢的孩子一旦被马蜂蜇伤之后,第二天自然是手脸肿胀,模样大变,挨家长一顿责骂,小伙伴们则是一阵窃笑。
   在我的乡下老家,虽然人们为取食蜂蛹而时常采取火烧这种野蛮的方式摧毁马蜂巢,但一般都会选择在秋末时节来进行。因为在一些乡下老人的尊生意识中,春夏时节火烧马蜂是不可原谅的,是违反自然伦理的,只有秋末火烧马蜂才会得到默许。即便秋末不烧马蜂巢,马蜂也会很快在寒冬里自然死亡。因此,每到秋末时节,村里就会出现一些“找蜂人”。
   印象中,乡下老家的一些大树上总是悬挂着几个硕大的球形马蜂巢。人们之所以容忍它们,是担心一旦火烧不成功时,惹急了的马蜂会袭击村里的人畜,造成不必要的大面积伤亡,故而村里村外的大树上,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一些新建的马蜂巢,它们仿佛是乡村最有意味的高悬徽章。
   在人面前,再凶恶的马蜂实际上也是绝对的弱者。事实证明,只要人能给予马蜂一点儿不被侵扰的空间,人与马蜂就有机会化敌为友,和谐相处。而对马蜂的死亡处置,我们人类根本没有这个权力,只有大自然才有最恰当和最正当的处置方式。而人一旦逾越了自身的权限,各种各样的麻烦事也就会接踵而来。

标签:马蜂 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