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防范] 物流外包的风险与防范论文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随着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控制问题成为银行外包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银行业务外包理论与国内外包业务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从金融机构角度对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进行分析,对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银行业务外包 风险
  
  一、银行业务外包概述
  业务外包(outsourcing),又称“资源外包”。一般认为美国学者Gary Hamel和Praharad于1990年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首次提出“outsourcing”――外部寻援这一概念的。金融业务外包被界定为“被监管者将部分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本应由自己从事的业务利用第三方(既可以是被监管者集团内部的附属子公司,也可以是集团外的公司)来完成”。
  金融服务外包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发达国家一些金融公司为节约成本,将打印及记录等业务外包。20世纪90年代后,金融服务外包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外包业务扩展到IT部门及人力资源等更多领域。近年来,金融服务外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迅猛发展,随着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加剧,将非核心金融业务外包,可以缩短经营链、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竞争手段。
  银行业务外包主要包括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信息技术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业务流程外包和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知识处理外包。
  二、我国银行业务外包的发展状况
  外资银行是银行业务外包的先行者。自1996以年,外资银行就开始在中国设立离岸外包中心,这些外包中心服务定位明确、规模增长很快。其业务外包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涉及到数据处理、IT服务、人力资源、部分操作性业务,还将部分核心业务外包。
  我国银行业务外包市场发展则十分缓慢,其根本原因除了技术水平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是政策限制、内部体制、金融机构自身的安全考虑等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外包范围主要集中在IT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等领域(见表1)。
  
  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成功融资后对外包的需求自然会扩大;另一方面,IT行业、技术和咨询管理行业的迅速成长也带动了外包业务的增长,金融外包行业伴随着行业的成熟出现了更多的专业化服务外包商,现如今欧美、印度等大型的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大量入驻国内。因此,需要防范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风险。
  三、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分析
  委托――代理关系业务外包是典型的委托与代理关系,银行是委托人,承包商是代理人。由此造成银行与承包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在业务外包过程中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金融服务外包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可细分为:信用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依赖性风险、集中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合同执行风险、操作性风险等。
  (一)信用风险
  在合同签订之前,承包商可能隐瞒对银行不利的信息;在合同签订后,可能会出现承包商提供的服务与合同不符、战略不一致的情况。而我国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相关法律也不健全,所以银行在把自身业务外包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承担信用风险。这是业务外包给银行带来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风险。
  (二)战略风险
  承包商未必符合银行的整体战略目标,当银行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调整,而外包业务又不符合核心业务战略发展时,外包合同就会制约银行战略的调整,成为银行发展的桎梏。正如鲍勃?艾罗特所说“外包合同一旦签订,就是长期的决策,而不是一时之计。你可以终止合同的运行,但是代价常常是昂贵的,而且还会很繁琐。”
  (三)声誉风险
  当承包商的资金、技术或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外包商无力履行部分或全部合同责任,或者承包商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没有按照合同的要求和标准,这些都会影响到银行业务正常开展和社会形象,导致银行客户群的流失,给银行带来信誉风险。
  (四)依赖性风险
  将业务外包以后,银行对承包商就有了某种程度上的依赖。过度依赖单一承包商,金融机构自身失去业务处理能力,无法在必要时将外包业务收回,因为终止合同的成本极高。
  (五)集中风险
  主要指外包商经营上出现问题,在业务外包的实施过程中,外包商会出现破产、内部技术人员变动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而无法按时按质地完成服务的意外情况,从而使银行面临突发的、影响整个金融机构运营及整体战略规划的集中风险。
  (六)信息安全风险
  因为银行业务外包可能涉及银行的机密信息和数据,业务外包可能会导致泄露。虽然双方在合作时会签订保密协议,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外包业务的运作,一些信誉低得外包商可能银行的机密信息。
  (七)合同执行风险
  由于外包谈判人员与执行人员不一致,这样在执行合同中可能会对合同内容理解不一致,导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合同规定不符。
  (八)操作风险
  主要指银行内部因业务外包带来的风险。业务外包给承包商,必然导致银行管理和操作上的改变,这些都可能增加银行的操作风险。例如,承包商为了获得业务的承包权而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内外勾结,使承包权落入不合格承包商中,甚至产生内部员工利用外包途径获得非法收入等犯罪行为。
  四、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控制
  (一)选择优质供应商,降低信用风险
  供应商选择的好坏关系到外包业务能否成功,是防范外包风险最重要的一步。供应商的经验、技术、能力、资本、信誉、对金融业的熟悉程度、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已有类似业绩等都是影响外包业务能否按约完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选择了专业水平高、服务质量好、信誉卓著的优质的外包商作为合作伙伴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银行业务外包的信用风险,增强外包成功的可能性。
  (二)对外包商的服务进行跟踪评价,防范战略风险和信誉风险
  在外包商服务的过程中,银行应建立外包服务的风险内控制度,细化外包监控、审批等环节,降低战略风险。此外,还应建立外包服务评价体系,以便了解客户的满意度,掌握外包商服务的质量,防范业务外包中的信誉风险。
  (三)确定合适的外包业务,防范依赖性风险
  银行在制定外包战略时可以先将银行的一些附加值较低、成本较高的非核心业务外包,随着国内外包市场逐渐成熟,银行再制定长远的外包战略,逐步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银行对外包商的依赖性风险。
  (四)建立外包应急预案,控制集中风险
  银行在实施业务外包战略时,要针对服务商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建立应急预案,如将大规模的外包业务承包给不同区域的、无业务关联的服务商,控制突发事件带来的集中风险,降低集中风险造成的损失。
  (五)恰当安排合约内容,规避信息安全风险和合同执行风险
  银行在与合作外包商签约之前,对涉及的工作目标、合作范畴、责任划分、所有权归属、付款方式、违约赔偿及合约期限等问题应做出详细的说明,并且聘请法律顾问审查合约。当合作双方出现纠纷时可以依约明确各方的责任及权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合同不完善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和合同执行风险。
  (六)严格管理外包服务流程,严防内外合谋的操作性风险
  银行应注重运用招投标等方式来确保业务外包公平、公开和公正,另外尽可能通过集体决策的方式避免个人滥用权力,严防内外合谋的操作性风险,从岗位权责方面杜绝内外勾结、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景瑞琴、邱伟华.金融服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分析[J].商业时代,2007,(5).
  [2]张秋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及其风险监管[J].浙江金融,2008,(10).
  [3]金子财、杜胜.建立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J].西安金融,2005,(5).
  [4]阮永平、王亚明.我国行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再造[J].上海金融,2006,(12).
  [5]曾康霖、余永福.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机器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06,(6).
  [6]Barbara J Spencer.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and Incomplete Contracts[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38(4):10.
  [7]Stefan Buehler,Justus Haucap. Strategic Outsourcing Revisited[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06,(61):326.
  
  作者简介:郑?(1986-),女,汉族,山西临汾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标签:外包 银行业务 风险防范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