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化学 > 正文

初中数学有效问题设计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问题设计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初中数学有效问题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问题的发现、思考、理解这三个过程来促进学生发展;同时,把数学知识以高效问题方式呈现,来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设计方法
   数学问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创造最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
   1、问题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问题”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
   如: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总务主任想要检测学校旗台底座的正面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随身只带了卷尺.①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②如果量得AD的长是60厘米,AB的长是80厘米,BD长是100厘米,问:AD边垂直于AB边吗?
   本例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这符合“数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改精神;通过学生主动观察、探索、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感受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激发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2、问题规律化
   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发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释疑明理的目的。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⑴计算下列各题:①(x+5)(x-5)=;②(n+3m)(n-3m)=;
   ⑵想一想: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⑶你怎样验证这个规律的呢?总结归纳得出平方差公式:(a+b)(a-b)=a2 ?b2;
   ⑷想一想:怎样用图中面积的几何意义来解释平方差公式?(图略)
   本题设计从特殊的多项式乘法入手,使学生建立了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积极向学生提供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和激发学生进行思维创造的平台。
   3、问题层次化
   多元智能理论框架的中心就是认识、尊重和充分利用个体智能差异。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真正参与课堂学习,有所收获。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它的图形之间关系,并介绍待定系数法。教学时可把原题拓展,设计成有层次的题组。
   个人问题:⑴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3,-5)和(2,5)两点,①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②求该一次函数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③作出该函数图象。
   同伴问题:⑵如图根据函数图象,求出函数关系式。
   小组问题:⑶如上题中一次函数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ABO的面积。
   班级问题:⑷线段AB(包括端点A、B)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有几个?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堂内容分为四个层次的问题,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激发进取精神,可以起到以点带面,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同伴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
   二、以高效为核心的问题设计方法
   1、围绕目标、找准基点
   问题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向问题解决。教师课前设计好问题,或为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或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为引起思考、总结归纳等有明确意向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掌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例如:学习“分式基本性质”时,为导入新课,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分式1/2a与a/2a2相等吗?(2)你能用类比分数基本性质的方法,推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吗?
   2、善启重发、拓展思维
   课堂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为出发点,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通过“启”,不断设疑,强化问题的探索性;通过“放”,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⑴启发性:在利用问题来引导和启迪学生的思维时,切忌用“是不是”、“行不行”、“对不对”之类的机械性问题来设问。如,在“探索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教学中,可以先由思考题人手,让学生观察方程x2-36=0, 并设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找到它的解?然后给出:“排球队参赛队数”问题,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不一定都符合实际意义。这样设计既促进了学生对方程解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
   ⑵开放性:在“平行线的判定”教学中,把例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改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的有怎样位置关系?为什么?”
   3、难易适中、发展自我
   问题太难学生易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太易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和厌倦心理。这就要求课堂问题难度,要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认知水平的互动中。
   在圆锥的侧面积教学中,课前让每个学生都做一个圆锥模型,在圆锥的侧面积的探究时,首先让学生回顾圆锥模型的制作过程,运用所学的知识围绕以下问题独立思考。
   ⑴你运用哪些知识可以求出圆锥的侧面积?
   ⑵在你得到的结论中,需要已知哪几个量?
   ⑶怎样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设计的问题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设置合理的思维阶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得到圆锥的侧面积公式,而且还发现了几种不同方法。

标签:初中数学 方法 设计